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报《科学新闻》1981年5月29日发表题为《东海地震预报》的文章,摘译如下:用科学技术厅的特调费进行研究科学技术厅研究调整局,最近对“东海地区地震预报的综合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该项研究是用1977—1978年度的特别研究调整费,在东海地区运用各种观测手段进行的。这项工作有利于分析大震前有无长期前兆现象及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术月报》1980年第3卷第2号刊登题为《有关1980年度科学技术预算》的文章,对日本学术会议、科学技术厅、环境厅、文部省、建设省、通商产业省等十个部门开展研究、实验的各项计划作了预算。其中谈到,在科学技术厅开展防灾科学技术和在文部省开展重要基础研究这两项中有关地震预报、防灾技术的计划。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日本成立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总部长由科学技术厅长官担任)并开始为预报技术的实际应用开展研究以来,时间已是10年,日本的地震预报体系正逐步发展为可向全世界夸耀的一个项目。关东、东海地区的集中观测网已告完成,并已开始研制用计算机处理收集到的资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汇总的日本1984年度有关的地震预报预算总额为五十六亿一千七百万日元,与上一年度相比大约减少了六亿日元(参看附表)。这是因为观测设施等的配备工作已告一段落之故。将在有关省厅付诸实施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科学技术厅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依靠布设在包括首都圈在内的关东、东海地区的观测设施的观测数据等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同时,着手进行神奈川县东部地基深度的调查工作。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将对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活断层以及地下气体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报刊最近报导,日本1982年地震预报研究经费预算已经确定,全年经费为六十六亿零四百万日元(不包括防灾经费),比去年的六十四亿三千三百万日元稍有增加,增长率为3%。较1981年比1980年经费增长率的7%略低。科学技术厅有关防灾科学技术的经费,全年为二十三亿一千七百万日元,比去年减少9%。该厅有关地震预报研究经费预算为十一亿六千六百万日元,比去年的十四亿六千三百万日元减少近三亿日元,减少四分之一,其他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1日,位于日本歧阜县瑞浪市市民公园内的一个小型地震研究所正式开始工作了。该研究所名为东浓地震科学研究所,隶属于日本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大部分经费由日本科学技术厅资助,所长为青木治三,最终编制40人。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震灾使日本...  相似文献   

7.
“超深科学钻探”对全面推进地震预报、开发地下资源和验证板块构造理论等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在日益深化。1988年3月,科学技术厅的航空电子等审议会(会长梅泽邦臣)地球科学技术部会地圈分科会(主任末广重二)还将对包括钻探候选地点在内的推进方针作出汇总。  相似文献   

8.
日本《日经产业新闻》1981年6月26日刊登一篇题为《利用水压致裂法预报地震》的文章摘译如下:科学技术厅的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不久将在静冈县的下田市进行作为地震预报新技术受到重视的"水压致裂法"测定地壳应力的实  相似文献   

9.
日本加强防震减灾研究今年1月17日阪神大震灾后,日本有关机构和部门汲取这次地震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设置了地震预报新观测网和新管理体制外,还加强了防震减灾的研究工作。1.确定防震研究课题日本科学技术厅结合阪神大地震情况,根据“防灾研究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把地震灾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日本正倾注力量于地震预报和防灾措施。迄至目前,地震预报的研究究竟进行到了什么阶段,为了预防大地震的发生又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地震预报在日本,由国家下大力气搞地震预报研究始于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开端的1965年4月。现在,这一研究已进入第五次计划期间(1984—1988年)。1969年,以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了由大学和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欧洲地震学委员会地震预报研究分会在利兹召开了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对欧洲地震预报研究作了简短的历史回顾。结果证明欧洲的地震预报研究主要发展于苏联,从本世纪初加利津(G.Galitzin)的研究开始。在阿尔派恩-地中海地区,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地震的规律性。1980年欧洲理事会发起的国际地震预报研究计划,预计对西欧国家日益增加的活动会有新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地震预报工作开展较早,近20年来取得一些进展,其中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笔者通过一年来在苏联进修所了解的情况,在本文中综述了苏联地震预报历史发展简况、苏联地震预报研究体制概况、苏联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和国际合作、苏联地震预报的管理体制及主要经验。认为苏联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扎实、方向明确、前景宽广;中苏两国应加强交流,为早日实现地震预报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报与地震防灾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3月5—8日在日本筑波市研究交流中心国际会议厅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作为1970年持续下来的“亚洲各国科学技术合作联盟(ASCA)学术讨论会”和始于1990年的“国际减灾十年(IDNDR)”的一环,由日本科学技术厅和新技术事业团主办,邀请了以亚洲为中心的蒙受过较大地震灾害的中国、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南朝鲜、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美  相似文献   

14.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经验性预报向以物理为基础的概率预报过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内陆地震》1990,4(4):319-331
前言 地震预报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有地震记载。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但是,世界性的比较科学的地震预报研究大体上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从1965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苏联虽自1948年阿什哈巴德地震之后就提出地震预报,但是,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探索前兆,真正取得进展也始于六十年代末。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从1966年邢台地震现场开始。美国地震预报起步稍晚,但进展很快。 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推动了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地震预报已从束手无策的  相似文献   

16.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通讯》1980年1月第16期刊登一则消息,介绍了欧洲地震预报研究的概况,译载如下:欧洲地震预报研究活动这则简讯旨在让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和空间技术领域里所有对地震预报研究感兴趣的欧洲科学家们对欧洲航天局及欧洲委员会所探讨的地震预报的研究概况有所了解。首先于1978年在施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1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技术厅新年度研制计划》的文章,其中谈到由于伊豆大岛近海发生地震,海底地震预报的必要性受到重视。最近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决定研制两种新型地震仪器,用于观测海底倾斜变化和记录海底的微小地震。现结合《东京新闻》1978年1月18日的有关报道,综合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在开始执行第三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时提出要搞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其原因是:日本已取得执行第一、第二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观测和研究方面的条件;国内不断发生破坏性地震,科学界和社会各方面更加迫切要求作出地震预报;为实现地震预报的实用化,则必须先进行预报实验;在国际上主要多震国家的地震预报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这也有力地激发日本地震学界搞地震预报的积极性。于是,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于1975年7月在第三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修改意见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专题讨论会论文简介(一)编者按:日本将地震预报作为国家正式的研究项目迄今已30年。为了重新认识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的状态,提出一个新的发展规划,日本学术会议地震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和地震学会于1994年6月29-30日组织召开了“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技术厅自1981年开始的六年计划中决定发展综合性地震防灾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发展地震预报技术的同时,把可能造成的地震破坏限制在最小限度之内。其内容是: 1.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利用光通讯方式发出大地震的警报,使人们有可能紧急避难。 2.地震发生后,通过遥测技术捕捉次生灾害的扩大情况,进行适当的避难引导。 由于地震波速度大约每秒4公里,比之光速的每秒3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