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9月10日16时许,在江苏省溧水县城西南的洪兰蒲公社胜利大队,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9′,北纬31°38′。陨落时人们曾听到闷雷般的响声。陨石降落在干水塘边的泥土里,坑深约半尺,取出时陨石尚有余热。 陨石外形似馒头状(照片1)长约100毫米,表面覆盖一层亮褐色熔壳,壳厚约0.2—0.5毫米。总重量498克,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1916年3月23日中午在河北省任邱县议论堡未家村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北纬38°40′,东经116°08′)于1975年才由北京天文馆收集和保存,重约300克,陨石表面为褐黑色的熔壳所包裹,断口面呈褐黑灰色,次生氧化作用非常明显。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表明,任邱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金属镍-铁(以铁纹石为主)及陨硫铁组成。整个陨石显示细—中粒的全晶质结构,局部呈变斑晶结构,  相似文献   

3.
1965年2月28日13时左右,在吉林省洮南县东南方向飞来三块陨石(照片1、2),坠落在洮南县万宝公社炮台屯前、后和东升公社桂林大队后山坡三处,其分别重2550克、1100克、100克。三块陨石大致呈南东-北西向分布(东经122°,北纬45°47′),相距半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4.
5.
对我国新近降落的九十普通球粒陨石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9个球柱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它们是南通(H4)、枣阳(H5),肇东(L4),启东(L-LL5)、饶阳(L4)、射阳(L6)、广南(L6)、随州(L6)及导河(L4)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1974,(2):105-116
安龙球粒陨石于1971年5月2日陨落于贵州省安龙县科汪公社。1972年5月经安龙县龙广区革委刘奕东同志介绍,我所欧阳自远、景式范和唐树莲三同志曾赴现场进行调查和收集陨石标本。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县、区和公社的领导以及贫下中农的热情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可溶有机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二氯甲烷抽提宁强碳质球粒陨石中的可溶有机质,经色谱、色-质谱分析鉴定后,发现有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萘、甲基蒽、甲基萘等有机化合物。采用实验室内防止人为污染、空白试验对照和多次分析等方法,证实这些化合物并非室内污染所致,应是陨石自身存在的有机物质。此外,讨论了这些有机质的可能成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comparatively evident chondritie structure is observed in the Jilin meteorite. Chondrules range from 0.2 to 3mm in diameter, averaging 0.6mm. Chondrul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al minerals crystallized and structure-texture characteristics: (1) Olivine chondrule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 the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prophyritic, grated, barred, sub swirlling internal flow and granular chondrulcs; (2) Orthopyroxene ahondrules. Textural types found are fan-like, radial,parallel fibrous, porphyritic and irregular; (3) Olivineorthopyroxene chondrules; (4)Glass or devitrified chondrules; (5) Ni-Fe chondrules and (6) Troilite-olivine chondrules. Among them, porphyritic and granular olivine chondrules and various kinds of radial orthopyroxene chondrules are most common. In addition, also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 overlapping of two or more chondrules and chondrules coated with glassy crust.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chondrule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originated from molten silicate droplets through rapid cooling prior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eteorite parent body. Rapid fusion may be induced on the surface of a few solidified chondrules by solar impulse wave or nebula lightning and, if rapid cooling followed, this would give rise to the appearance of glassy crust. Collision between chondrulcs may result in a variety of chondrule fragments and crystal debris. In some cases, collision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ntrench, inclusion and overlapping textures in ehondrules.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meteorite parent body recrystallization of chondrules may take place as a result of thermal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亳县陨石中一颗斑状橄榄石球粒的分析,研究了该球粒的凝聚和结晶作用。结果表明这种球粒是由气体直接凝聚成超饱和的亚稳熔体液滴,而后熔体中结晶出成分较均一的橄榄石斑晶。由于温度迅速下降,残余熔体被“冻结”成为玻璃质。同时球粒熔质中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熔体朝富Ca、富Al方向演化,形成富Ca、Al的球粒玻基。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我国现已收集27次石陨石及24次铁陨石(图1)。如图1所示我国陨石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出现正比关系。石陨石多为普通球粒陨石,其中最大的为吉林陨石雨,共收集到约2500公斤样品。铁陨石中最大的是新疆铁陨石,重约30吨,按其重量居世界第三位。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已发表的部分资料和笔者的室内工作,对我国部分球粒陨石的物质成分、化学-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和演化历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球粒陨石稀有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3个球粒陨石进行了稀有气体分析,其中34个为我国球粒陨石,9个为国外球粒陨石。43个球粒陨石包括17个H、15个L、6个LL、3个L/LL、1个EH3及1个CV3-an化学群。给出了43个球粒陨石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及气体保存年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者(T_3/T_(21)与T_4/T_(40))之间的关系,划分出~3He_c和~4He_r同步丟失及~4He_r单独丢失两种类型的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13.
普通球粒陨石数量约占球粒陨石的80%,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揭示早期太阳系的演化。本文使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三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复合球粒的成因。研究表明,三块陨石均具典型的球粒陨石结构,其中GRV 050191与GRV 051993分别为LL3型和H3型陨石,球粒结构清晰且丰富;NWA 15005为H5型陨石,球粒可分辨,基质出现重结晶。GRV 050191与GRV 051993中矿物成分变化较大,橄榄石有成分环带,NWA 15005中矿物成分均一。根据陨石岩石矿物学特征,GRV 050191、GRV 051993和NWA 15005冲击变质程度分别为S2、S1和S3,风化程度为W1、W1和W2。复合球粒是由两个或多个球粒熔融形成的,本次研究发现的3个复合球粒,其中2个属于包封型复合球粒(CPC-1和CPC-3),1个为伴生型复合球粒(CPC-2)。SiO2-FeO-MgO相图数据表明,复合球粒形成温度窗口约为100℃。根据复合球粒中橄榄石的FeO含量变化推测越早形成的球粒,其FeO含量越低,橄榄石化学成分变化趋势表明...  相似文献   

14.
15.
安徽亳县陨石透明矿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毫县陨石透明矿物中橄榄石、辉石、长石、石英、白云石、方解石和黑云母等作了研究。以此为据讨论了毫县陨石的化学群、岩石类型、热变质作用和冲击变质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1977年日本地震学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日本代表团团长、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铃木次郎及本文作者之一、东北大学理学部教授胁田宏提议在陨石研究方面进行新的合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上述二位作者,对日方提出的新建议表示欢迎,并赠送了两块中国陨石——南丹铁陨石和安龙球粒陨石给日本的陨石研究小组。本文是中日两国在宇宙化学领域进行合作的第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17.
普通球粒陨石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陨石,对认识早期太阳星云演化和太阳系物质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Northwest Africa (NWA) 15004是一块非洲西北部新发现的普通球粒陨石。本次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仪器对该陨石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及球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陨石球粒轮廓较为模糊,基质重结晶明显,橄榄石平均Fa值为25.4 mol%(PMD为2.65%),低钙辉石的平均Fs值21.3 mol%(PMD为3.95%),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较为均一,根据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将其划分为L5型普通球粒陨石。橄榄石和辉石颗粒发育波状消光和面状破裂,且观察到有熔融囊的出现,表明该陨石受到S3以上的冲击变质作用。球粒的成因和形成的星云环境需要准确的球粒类型划分,球粒按结构类型分类较多,但其化学成分均一,该陨石所有球粒的橄榄石辉石的Mg#约为74.5,均为Ⅱ型富铁球粒,结合“CIPW标准”计算基质化学成分均为A5型球粒。利用共生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矿物对成分特征计算得到NWA 15004陨石热变质平衡温度为814℃,说明该陨石母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热变...  相似文献   

18.
天然冲击球粒陨石的化学组成及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亨  方虹 《地球化学》1994,23(1):25-32
本文运用电子探针、INAA方法研究了两块强烈冲击的中国普通球粒陨石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冲击熔融相,非溶融相和磁性金属相微量元素丰度,结合稀有气体含量和母体冲击特征,讨论了它们的冲击效应和母体热历史,证明了母体热变质作用叠加了冲击效应,冲击效应增加了陨石矿物组成平衡程度,提高了母体的岩石类型,但冲击热效应对陨石中非气体挥发性元素含量及化学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冲击热效应对陨石中非气体挥发性元素含  相似文献   

19.
南极 GRV 021788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橄辉无球粒陨石是一类特殊的无球粒陨石,既具有高度分异的火成特征,又具有原始球粒陨石的特征。南极格罗夫山GRV021788陨石由橄榄石、辉石以及少量的富碳基质、不透明矿物组成,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典型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包括橄榄石晶体三线共点的接触和富镁还原边等。GRV021788的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为:橄榄石Fa23.2~Fa1.5,易变辉石Fs21.2Wo10.6~Fs18.7Wo10.7。橄榄石颗粒有明显的反环带结构,而易变辉石的反环带则不明显。黑色填隙基质富碳,含金刚石和石墨。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GRV021788是一橄辉无球粒陨石,属单矿(monomict)Ⅰ类(Fa23.2~Fs20.4)橄辉无球粒陨石。陨石的形成机制与多阶段部分熔融-堆积模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陨石年代学研究中常用定年工具包括短半衰期和长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其中前者可以给出陨石形成的相对年龄,而后者则可以给出绝对形成年龄。在长半衰期体系中,PbP-b法是目前能获得高精度可靠年龄的最有效方法。普通球粒陨石Sem arkona是最不平衡的LL3.0型陨石,受后期热变质的影响很小,因此其年龄研究对反演陨石起源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对Sem arkona中球粒用不同的化学浸洗流程,并测定浸洗溶液和残渣中UT-hP-b同位素组成,其中浸洗后的残渣均给出相对较高的206Pb/204Pb比值,表明其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这些残渣构成PbP-b等时线,给出年龄为(4566.9±5.8)M a,M SW D=26,与207Pb/206Pb模式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尽管Sem arkona陨石可能经历了后期蚀变的影响,但前人对陨石变质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变质温度并未足以使球粒中Pb同位素体系重置,因此获得的年龄代表Sem arkona陨石球粒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