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又因其曾经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11日清晨5时,暴风沙尘肆虐,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库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污水暂存池”堤坝塌陷,严重威胁黄河,被迫决堤泄水,污水奔涌而下,淹没村庄、农田“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失去家园的群众说。“由于污水暂存池紧贴黄河大堤修建,风大浪高,危及大堤安全、危  相似文献   

3.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长江、黄河、淮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而目前,我们“母亲”的健康状况却十分堪忧,频频亮出“黄牌”。长江上游生态之“伤”严重。黄河已变成了“地上悬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黄河之水房上流”。淮河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江河,愿母亲河生生不息,永永远远造福人类,已成为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派出的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教授和青年教师艾松涛,在参加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后,已于8月25日返汉。  相似文献   

5.
外业三章     
三桃园的老支书 1983年,我刚从部队转业不久,在省第二测绘大队一中队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我们中队的测区是地处黄河北岸的豫北地区,中队部的驻地便选在测区的中央一滑县道口镇,这里有天下闻名的“道口烧鸡”,中队部设在城郊结合部的古运河畔的迎宾旅社,所辖的8个作业分队分散在周边的几个县。中队长和我分工,他主管业务生产,我主管党建、政治工作和后勤。  相似文献   

6.
翻开国家测绘总局第八大地队六个先进小组的材料,每份材料都列出几项可贵的数字,这些数字表明着他们在1961年的作业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提高以及增产节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们被这些数字吸引住了。请看:三区队观测四组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34.9%,成果质量优级占85.4%,良级占14.6%,节约资金五千二百九十二元;四区队三组提前四十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73%,成果质量优级占65.3%,良级占34.7%,节约资金三千零八十五元;三区队观测一组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35.1%,成果质量优级77.6%,良级22.4%,节约资金一万二千九百多元;二区队观测三组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36.4%,成果质量优级占77%,良级占33%,节约资金四千四百多元;一区队观测一组提前十五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61.4%,优占78%,良占22%;一区队观测五组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22%,成果质量也是全部优良,节约资金四千二百八十多元。  相似文献   

7.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浓缩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推演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传承着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这里凝聚了天地之灵气.汇集了九曲黄河之神韵。黄河用乳汁哺育延川儿女.同时也以美展示母亲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黄河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足"数字黄河"工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将使遥感技术在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防汛、水调、水资源保护等业务对遥感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为满足这些业务的要求,在"数字黄河"工程中,规划建设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重复利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现有海量影像资源,实现对有关遥感数据资源的统一处理和管理,避免资料的重复购买及项目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提起黄河,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市防汛办副主任王墨田就忧心忡忡:“现在的黄河河床,已‘悬’在我家的房顶上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点玄,但说‘黄河之水房上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一段大堤决口,站在房顶上都躲不过灭顶之灾。”据沿线水文站监测,黄河内蒙古河段在过去十年中“蹿”高了两米多,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又一“地上悬河”。河槽萎缩,河身变“瘦”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90多公里。数千年来,黄河用母亲乳汁般的河水,孕育了草原煤城乌海、草原钢城包头、河套平原及土默川平原,流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相似文献   

11.
自2002~2003年度首次启用遥感技术监测黄河凌情以来,到目前已连续进行了10个年度。10个年度的生产实践表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能够有效跟踪黄河凌情的发展过程,实现黄河凌情的日动态监测、重点时段的精细监测和突发凌汛灾害时的实时监测。黄河凌情尤其在封开河阶段,日变化非常显著,中巴资源卫星作为国产高分辨率可见光民用遥感卫星的代表,以其大视场、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动态监测凌情,基本做到每天实现一次全覆盖监测的能力,配合其他如中国遥感卫星等高分辨率可见光、雷达数据,初步实现了凌情发展预估、开河前的河道槽蓄水量计算、封开河期间冰凌险情监测以及发生凌汛灾害时灾情信息采集与评估,为黄河防凌调度、决策会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孙果清 《地图》2006,(1):89-89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诗句一是形容黄河之水, 水流很长:二是表明对黄河的水源在哪里, 还不十分清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华民族发祥、生活的主要地区, 人们对这里的河道等地理特征已经有所了解。而对黄河上游的地理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元代 专门派遣考察队实地踏勘河源,人们才开始弄清黄河上源的地理情况。  相似文献   

13.
贺奕 《测绘通报》2008,(2):72-73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变形观测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上游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 km,下游距郑州花园口128 km,是惟一能在黄河下游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枢纽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黄河泥沙,减少下游淤积,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54 m,坝顶长1 667 m,坝顶宽12 m,最大底宽800 m。2.主坝外部变形观测设计方案为了监测主坝的外部变形情况,在坝顶及上下游坝坡上共布设了15条视准线,工作基点24个(其中基岩标7个),表面位移标点145个,见图1。原设计…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GIS的优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可以用来解决任何一个勘查队和开采队所面临的问题的得力工具。GIS可为勘查队提供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可视化和综合方法。这项技术现在可在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使用,其中包括Internet。近年来,它的费用大幅降低,而功  相似文献   

15.
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程度如何是黄河治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基于多期Landsat TM/ETM等卫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等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7个年份的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数据,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列表对比,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河道宽,水域变化大,1985—2000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546.979 km2;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变窄,水域变化小,2000—2015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46.759 km2。说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有效控制了黄河下游的流量和流沙,对稳定黄河下游河道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成图成果质量方面:1.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技术规定,保证和提高成图成果质量方面的论述性文章。2.外业队、内业队有关保证和提高成图成果质量方面的措施和有关规定的介绍。3.队、区队、小组,有关提高成图成果质量方面的典型经验介绍。4.外业队、内业队生产情况的综合报导。  相似文献   

17.
从宁夏北部卫星影像上发现,在宁夏石咀山至内蒙乌达之间,有一组古洪积扇被黄河所穿切,经野外考察认为,该段黄河两岸的Ⅲ级阶地属晚更新世洪积侵蚀阶地,宁夏北部黄河发育于晚更新世以后。  相似文献   

18.
孙果清 《地图》2010,(5):132-133
<正>雍正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13年中,他对军事、行政管理、城市建设、黄河运河治理、农田水利、陵寝工程等方面的重视,无不反映在不同类别的舆图中。但是,在我国的历史、地理、测绘、地图学类专著中,关于这些舆图的记录始终处于空白状态。究其原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青海某水电站位于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大中型水电站规划中紧接龙羊峡水电站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该水电站距上游龙羊峡水电站32.8km,距下游李家峡水电站73km(均为河道距离),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公路里程为134km,距下游青海省贵德县城25km,对外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20.
谢天开 《地图》2008,(5):78-85
河南开封,北宋帝都汴京城,黄河南岸平坦低洼所在。正午的阳光剑一般地划破黄河水波,猛然飞溅出一段历史的暗痛。在北宋汴京时期,这里曾有一处华丽富贵的文化景观,曾有一座举世惊叹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