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供给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主要依靠自己养活自己是我国政府奉行的粮食安全思路,因而国内耕地的维护工作始终倍受关注,但是结果仍然难尽人意。本文分析了耕地面积,耕地质量,耕地分布重心,耕地改良投入,耕地农用驱动力等多种威胁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要素变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耕地资源演变形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从国家基建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农业结构用调地和灾害段地等多方面分析河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其目的是找出河南省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特征,为今后保持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保证耕地有增无减以及为政府为耕地资源保护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 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 利用“3S”技术, 着 重应用GIS 空间分析优势, 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利用质量评价与耕地综 合质量评价, 分析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 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变化 引起的耕地综合质量空间分布变化; 然后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作物种植制度等方面, 探 讨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为本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供需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粮食的历史变化特点和规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几十年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需求,阐述了中国耕地资源未来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1Introduction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ropland guarantees the grain production (Feng, 2000), and the essence of cropland security is food security. Cropland security means the stability of total quantity of cropland, which also means stable quality,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regional balance (Feng, 200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ore and more cropland is encroached, especially the cropland with great market-value (Cai, 2000; Ge, 2002; Richard, 2002), w…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人口,耕地资源,粮食系统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未来10年云南省人口,耕地资源,粮食等因子的变化趋势,换算出不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分析系统不平衡原因,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未来10年云南省人口、耕地资源、粮食等因子的变化趋势,换算出不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分析系统不平衡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和耕地的历史和现状,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回归分析方法预测2000年、2010年粮食和耕地的变化趋势,结合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粮食与耕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和耕地历史和现状,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回归分析方法预测2000年、2010年粮食和耕地的变化趋势,结合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出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是一旅游资源大省,但其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生产力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文章在对河南旅游生产力的布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重点突出又兼顾整个区域的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网络:3级旅游中心、2条发展轴、4个大旅游区、10个精品旅游区和10条特色旅游线。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及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四川省的耕地地力以土壤质量系数衡量,多数在0.70以下。其中在0.70以上的一、二、三等耕地面积为278.17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第二次土壤普查面积)的42.5%。而四等及其以下的中低产田土占过半数。四川省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按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地面积计算为10 715.986×107 kg。按现有耕地面积(2001年)计算为6 981.757×107 kg。按耕地最大生产潜力,在2040年后,四川省的粮食产量与人口需求间将出现亏缺,分别以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预测,预计分别缺口粮食523.702×107 kg和168.442×107 kg,那时四川将超载人口386.34万人至1 201.20万人。按耕地现实粮食生产力(单产)计算的四川省耕地承载力,从2000年后,出现粮食缺口和人口超载。预计未来50年,粮食亏缺将在887.425×107 kg至2 982.280×107 kg,人口超载达到2 035.4万人至6 840.1万人。表明四川省的耕地超载、粮食危机将不可避免,形势是严峻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Geo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② 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③ 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且粮食生产朝低碳有机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豫西地区近二十年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尺度上,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及其异质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在RS 技术 和GIS 技术支持下, 对豫西地区1987 年、1995 年、2000 年三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 GPS 采集数据, 通过选取相关景观指数, 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根据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通达性之间的关系, 从功能流的角度入手, 综合分析影响景观流的干扰因子: 距离、摩 擦力、障碍和坡度等, 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 找出不同时空、不同人类干扰强度下景观流的通达性。结果表明,研究 区内近20 年来景观格局变化中, 生态景观斑块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东部人为干扰严重, 自然景观消失殆尽, 农业景 观和建设用地占有较高比重, 在整个区域中阻碍景观功能流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 综合自然因素(如坡度等)和人 为干扰因素(如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提出优化方法, 利用可视化效果找出景观格局需要优化的重点地段, 在维持生态 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提出景观的合理布局优化方案, 以提高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为利用等)与实际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收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数据并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可信度、方差及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和7个省级二级区的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检验表明,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结果较为合理,为其他省(市、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协调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项要素对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该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利用自然、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粮食产量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南阳盆地为主产粮区,西部山区粮食生产力低下。文章以玉米为例,主要从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2个方面阐述了造成玉米产量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了它们对农用地分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棉花的气候风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理过渡带附近的农业气候风险度对气候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响应。作者在前人对农作物适宜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棉花气候适宜度模型和风险度指标,对河南省棉花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近40年米河南省棉花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降水量对气候风险度增加的作用最重要.而且气候适宜度及其变率对风险度的变化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风险度的增加速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平原区的风险度变化快于西部山区.其中黄淮平原中南部与伏牛山区的对比最为显著.在南北方向上.黄淮平原中南部到黄河中游谷地的快速增长带与黄河下游沿岸到中游北侧的低速增长带的对比特别明显.这主要是地形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作用的结果;风险度的变化过程也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跳跃式变化是河南东部风险度变化中的重要特点.这种突变特点在南北方向上有明显的纬度差异性;在河南西部山地的风险度变化中,跳跃式变化很少见,尽管该区近40年棉花气候风险度的变化倾向仍为增加趋势.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风险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作物气候风险研究:以河南省棉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global temperature rose sharp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rose by 0.5–0.6°C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0.3–0.4°C in the last 20 years of the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