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条件水平和垂直上的变化反映出它们的区域性,它受控于该地区的热量、湿度及其比率。这就是在类似地质结构的地区中,不同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因。引入工程地质区这个概念的目的在于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性。工程地质区一词的意义是指一个大的工程地质地区或省,在其中主要由水的形态决定的岩土状态是均一的并从工程地质观点来看具有区域稳定性。已经确定了以下工程地质区类型:永久性的多年冻土区域、多年冻土和融化沉积共存区域,以及融化和不冻岩石区域,它们再细分为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性概念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分区原则、工程地质区域的类型和种类、地球各大陆上工程地质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理想”大陆上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3,(10):3040-3040
王自高主编,16开,276页,精装,定价:138元,2013年08月出版,书号:ISBN978.7.5170—1223—8本书共9章,紧密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环境地质条件及水利水电工程特点,系统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成灾类型与特点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与危害,围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风险分析与管理、预防措施等开展了较为全面且具有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做好地质勘察、超前预测预报、加强震害研究、强化工程管理、重视隐患排查、进行长期监测”等综合预防措施,并针对各类工程地质灾害(如水库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基工程、移民工程、临建工程及山洪泥石流与地震地质灾害等)特点,提出了具体预防措施及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质新拓展──地质工程论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已进入预测和改造阶段。地质工程是对山体稳定性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改造与控制的技术。它的工程对象是复杂地质体。这种地质体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岩体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体控制论和工程地质过程改造与控制论是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地质工程要求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融为一体,而设计是沟通勘察与施工的桥梁。作者认为,必须尽快开发一套适用性强的地质工程设计支持系统,以弥补在地质工程中,知识偏窄和设计周期过长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阐述了义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对各工程地质分区的地貌类型、岩性特征及工程建设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义乌存在的主要城市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田赞春 《探矿工程》2005,32(4):18-19
简述钻探技术人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除了做好本专业的工作之外,还要参与工程地质勘察费用预算、地质测绘与调查、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倡导工程钻探和工程地质学科交叉,提高勘察精度。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年来我国工程地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通过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开挖说明了施工工程地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地质工程的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环境工程地质及灾害地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与不足。对今后工程地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张咸恭、王思敬、张倬元等著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历经十余载 ,于2000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专著是由我国几十位著名的工程地质专家共 同撰写的,全书 共分26章,70余万字。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   第三章 岩体工程地质   第四章 土体工程地质   第五章 地应力   第六章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章 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第八章 天然建筑材料   第九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章 斜坡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一章 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二章 地基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三章 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十四章 水利水电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五章 矿山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六章 铁路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七章 城市与工业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八章 海港及近岸建筑区工程地质评价   第十九章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第二十章 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   第二十一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二十二章 工程物探与工程地质勘探   第二十三章 工程地质测试   第二十四章 监测、反分析及预测   第二十五章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第二十六章 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9.
从场区内不良地质条件而引发形成的工程地质问题出发,造成工程建设中的地基下沉、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其它许多的地质灾害现象,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强调了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的重要性。提出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选址和总设计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工程与地质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关于城市工程地质评价专题的一个综述,主要包括城市基础地质填图与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技术两项内容。本文除对此部分论文作以概要介绍外,重点对工程地质评价的有关问题作以阐述。同时对相关问题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工程中及竣工后出现的一系列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它们的产生是与不同工程类型、不同的土层、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且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它们的机理、产生的危害及防止其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会议主题及议题会议主题: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具体议题包括:——矿产开发与环境工程地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工程地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程地质——线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5.
巩虎平 《地下水》2022,(5):266-267
拟建水库坝址比选是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关键性的工作,其勘察设计成果直接关系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及投资等,而坝址比选阶段中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详实资料对重庆市龙象寺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上、下坝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选,结果显示:两坝址均无建坝的制约性工程地质问题,仅从工程地质角度考虑,上坝址占优;而结合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综合、征地及移民、淹(浸)没影响等方面比选后推荐下坝址,研究对今后类似工程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始建于1957年,是东北地区最早成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队伍。199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察院、黑龙江省地调三所勘察处的并入,进一步增强了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实力。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专业类甲级资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自然环境,区域地质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都具有特殊性,区内工程地质勘察特别是隧洞工程的勘察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首先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应建立概率统计的思想,侧重于基本规律的把握,第二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适合隧洞快速施工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和决策软件,使基本地质资料的采集,分析,评价,决策做到快速,准确,第三应研究适合隧洞施工的勘察技术,包括高精度解析遥感技术,深埋隧洞物探方法,超前钻探设备和探测装置,也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快速编录系统以及施工地质资料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秦巴段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系统调查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断裂、工程地质条件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三峡引水工程秦巴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性,初步将其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区段,即:Ⅰ—四川盆地沉积岩区、Ⅱ—大巴山南麓弧形断褶区、Ⅲ—大巴山断裂较密集的岩溶发育区、Ⅳ—南秦岭断裂较少发育的中轻变质岩区、Ⅴ—秦岭造山带断裂密集发育的高变质岩区、Ⅵ—渭河盆地第四系堆积区。总体评价:Ⅰ和Ⅵ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Ⅲ和Ⅴ段条件较差,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岩爆、大变形和突水,特别是秦岭主峰附近可能发生强岩爆、大巴山区可能引发大规模岩溶突水值得高度重视。从区域地质环境、地壳稳定性、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因素综合分析3条比选线路的差异,初步认为秦巴段三条输水线路以中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20.
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第四纪工程地质问题和相关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根据当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的高层次交叉研究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野外地质经验和亲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地质背景、与工程地质研究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