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2.
张明方 《海洋科学》1995,19(5):12-14
我国自1978年大面积发展对虾生产以来,仅仅十几年,对虾养殖业已成为整个海水养殖中普及面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值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龙头产业。对振兴沿海经济、加快渔民致富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92年我国已被列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据统计,1992年养殖面积208x104亩,产量20.7x104t,占世界1/3,创产值40x108元以上,养殖生产环节盈利近8x108元。但由于我国对虾养殖业起步较晚,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显得十分突出而紧迫,尤其是1993~1994年,连续发生蔓延全国的病毒性虾病,…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现状,结合对虾养殖业自身的特点,概述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零交换水系统、工厂化管理水平、养殖过程高效率化以及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等.提出了目前对虾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中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近10a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来 ,50m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底播增殖的品种有扇贝、鲍鱼、海参、魁蚶、泥蚶、杂色蛤等等。2000年 ,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243703ha ,海水养殖总产量已达10612865t。主要养殖种类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  相似文献   

5.
杨玉忠 《海洋信息》1994,(2):26-26,21
一种高品质复合生物活体对虾饵料由河北省唐海县养虾工杨玉忠研究培育成功,使对虾摄食有了“绿色”食品,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生态养殖阶段。该饵料于日前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为探究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模式的生态修复效果,对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池塘的水生态进行周年跟踪测定,并采用权重赋值法与灰色聚类法对其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串联模式下浮游植物的丰度介于6.8× 105~2.5×108 cell/L,生物量为2.04~6...  相似文献   

7.
针对沿海盐田低位池塘的对虾养殖暴发性病毒病问题,迄今未解决而陷入困境的现状,作者利用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围栏封闭预防技术”成果,并综合利用了加强水质管理、优化池塘生态条件及合理投喂等防病和丰产技术,在规格0.33hm^2/口、平均水深1.5m的14口池塘,4.67hm^2总水面,进行了凡纳滨时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养殖的试验。经过100余天的养殖,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对虾平均体长9.1~12.6cm,平均成活率73.0%,平均产量7005kg/hm^2,防病成功率88.0%。  相似文献   

8.
藻、虾、蟹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受庆 《海洋学报》1990,12(3):388-394
江蓠属海产藻类,是琼胶工业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台湾省已经池养了30多年[1].对虾、青蟹肉味鲜美,是国内外畅销的海产品,青蟹还有一定的药效作用[2].对虾养殖业在我国早已兴起,青蟹养殖业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蓬勃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可作养殖的池塘面积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是当前海水养殖业发展所寻求的一个新方向.1984年张起信等研究了虾、藻混养技术,提高了对虾产量[3].  相似文献   

9.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垦利县,不仅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具有发展对虾养殖业的优越条件。1986年,垦利县开始发展对虾养殖,并于1987、1988两年获得丰收,亩产高达130公斤。但是,随着渤海海域污染的日趋严重,1992年暴发的赤潮及1993年以来全国连年暴发的大规模流行虾病,使垦利县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挫折。 1996年~1997年,垦利县对虾养殖区杆状  相似文献   

10.
刘大磊  董洵  卢毅 《海岸工程》2006,25(2):107-114
近年来,对虾病毒病的爆发,使我国养殖对虾的年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对虾细胞培养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