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准确的土地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和保障。地籍信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时效性强、应用广泛、管理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保护耕地、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项工作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清查违法用地、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清查闲置土地等重大举措,都以精确的地籍资料为依据。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保护耕地,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项工作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规划是“龙头”,地籍管理是“基础”。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耕地保护、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地籍管理城乡一体化,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整个管辖区域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现实性和适用性,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的规范使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全面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也是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加大了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力度。目前,已有4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其中东营市所有城区的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济南市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基础图件更新,基本完成了数据库的建设。有7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其中列入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有40个,通过验收的13个。这些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增加了地籍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土地登记发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7.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了获得有关地籍信息,按照统一的方法、要求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工作措施体系。主要包括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世界》2005,3(3):i003-i004
一、系统建设背景 地籍信息是国土资源信息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数据,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执法和国土资源保护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数据。地籍信息化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是其他专项业务系统的基础,是进行市、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现政务办公和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浙江国土资源》2007,(2):11-12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为重点,切实推进数字地籍调查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以健全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土地产权管理;以创新地籍管理体制、建立地籍数据库更新机制、完善地籍基础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全面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地籍成果的作用,为严格土地管理和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2004年地籍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继续全面落实地籍管理“十五”计划,坚持一个宗旨:用心做事、服务大局;继续扩大两个范围:地籍管理覆盖面和地籍成果应用范围;加强三项建设: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建设、地籍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多维时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所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绝大部分是二维的、静态的。为了提高地籍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多维时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标准化。建立多维时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将改变传统的地籍管理方法,对于规范地籍管理工作、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2月1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公布了“十五”期间全国地籍管理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嵊州市国土资源局名列“全国地籍管理先进单位”。浙江省县级局只有义乌、嵊州、江山三个局享此殊荣。“十五”期间,嵊州市国土资源局以“数字国土”建设为抓手,促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地籍管理“七化”目标,即“土地产权明晰化、土地数据信息化、动态监测网络化、土地查询公开化、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工作程序规范化”已经实现,成为目前绍兴市唯一的省级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市区24平方公里区域完成了数字化地籍测绘,六大集镇数字化地籍测绘基本完成)等“数字国土”各项科技成果投入应用,为土地规划修编、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报批等业务提供了现势性较强的基础数据,真正实现了以数管地、以图管地的目标。从而使国土资源管理更加规范,耕地保护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地籍是土地管理乃至国民经济管理的基础,准确的土地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为适应柳州城市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该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完善地籍管理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镇地籍工作流的特点,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地籍信息分类编码数据管理技术,设计了一套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案,并成功地应用于国土部门地籍管理信息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地籍信息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地籍信息主要包括城镇地籍调查信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及土地登记的有关信息。地籍信息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性依据,同样也是衡量国土管理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标准的尺度,在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地籍业务也是政府部门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因此,地籍信息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土地部门的正常运转,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  相似文献   

16.
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土地权属管理,通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土地利用和权属变更进行检测,提供最新基础的资料。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  相似文献   

17.
一、地籍数据库的设计 地籍数据库的设计是地籍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难点问题,能否解决宗地数据组织、历史数据更新回溯的问题,是地籍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地籍数据库中主要存放的地籍信息是以宗地为基本单元的,包括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信息。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宗地的界址点坐标及相邻宗地之间的拓扑关系、面积、土地等级、宗地附着物的信息、宗地变更等信息;宗地的权属信息主要是指通过日常土地登记各类业务流程生成的宗地权利人、土地证号或其他的限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我省地籍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进一步强化地籍管理工作,以土地产权管理为核心,以地籍信息化建设和土地登记公开查询为重点,强化基础业务服务思想,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地籍管理"十五"计划任务,地籍管理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传统地籍是以二维宗地为基本单元进行管理的,不能真实反应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管理的需要。为了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地上与地下、大场景真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式,提高三维GIS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建设三维地籍系统,真正实现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有效管理,该文以东营市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为例,结合地籍管理需求,以二维宗地为基础,结合数字地表模型(DSM),形成了三维地籍数据库,开发了适应于三维地籍管理需要的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实现了地籍管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张晏 《国土资源》2012,(9):18-19
回眸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地籍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取得重大进展——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进步;地籍的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和产权优势进一步凸显;地籍工作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总而言之,地籍管理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为当前和今后国土资源管理奠定了坚实根基。全国土地调查——翔实摸清土地家底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谈发展,必须立足于土地的基本现状。1996年,我国结束了第一次土地详查,进而建立起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制度,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