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网信办、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数博会5月25日在中国贵阳盛大开幕。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宇图)作为大数据应用的典型企业受邀参加了本届展会。2016数博会展览会展场面积达到6万平米,其中4号馆为大数据行业应用展示馆。作为大数据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5月10日,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办。期间,作为本届高端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数据推动发展,智慧图画未来"为主题,承办了2016地图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在开幕大会上,中科宇图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刘锐应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世界》2016,(5):115-115
正9月20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为团长的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代表团一行15人访问斐济,受到斐济土地与矿产资源部的热情款待。斐济土地与矿产资源部长怀亚泽·科亚与宋超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双方就加强中斐测绘地理信息合作交换了意见,达成多项合作成果。中国领先的地理信息服务商中科宇图科技股份限公司董事长姚新作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构建企业高端人才培养与领域核心专家相结合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与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无缝对接。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学科资源、专业资源等优势,实现院士前沿技术与企业科研、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在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项目,解决了地形困难区域的外业控制测量、大范围卫星影像高精度立体测图、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人身安全保障4大难题,构建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与服务新工艺、新流程、新模式,提升了我国测绘整体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荐的"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西部测图工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项目,解决了地形困难区域的外业控制测量、大范围卫星影像高精度立体测图、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人身安全保障4大难题,构建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与服务新工艺、新流程、新模式,提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6日,由河南省测绘学会、河南大学和郑州市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当天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担任院长。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河南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随后,我省  相似文献   

8.
针对1∶50000DLG建库过程中数据接收和交换存在的数据量大、图幅数多、文件数多、接收困难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接收系统。该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和数据接收属性信息的结合,实现了接收数据情况的直观显示和方便的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1:50000DLG建库过程中数据接收和交换存在的数据量大、图幅数多、文件数多、接收困难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接收系统。该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和数据接收属性信息的结合,实现了接收数据情况的直观显示和方便的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省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是我省首次采用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全覆盖的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开展的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状况,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大数据及其处理技术应用能够为自然资源研究与管理,特别是揭示自然资源系统要素、结构与关联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为资源科学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试图厘清自然资源大数据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自然资源大数据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自然资源大数据建设既是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然资源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效率、完善自然资源治理结构和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手段。本文在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下,构建了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研究的知识框架,基于“一图一网一平台”结构,提出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大数据库和“生产-生活-生态”应用框架,探讨建立基于自然资源数据收集、处理与应用的结构体系,并以此技术框架分析了自然资源大数据应用研究的学科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日,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智慧济源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试点项目示范应用系统需求调研工作会。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会议。会上,与会专家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题,结合实例,介绍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内涵定位,与国土空间基础等专业化平台的关系,应用现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西部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交通等条件和过去年代测绘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至今尚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涉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6省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0%,1:5万地形图图幅数约5000幅。1:5万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基础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开展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数字测图工程十分必要和紧迫,它的空缺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严重影响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开展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数字测图工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国家安全有着极其紧迫的重要意义,是我国建立新的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影像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图像空间信息是遥感影像的重要信息,但以往基于最佳波段选择的降维方法中只考虑基于灰度统计的特征空间信息,忽视了图像空间信息,而且计算量大。综合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特征空间与图像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结合的高光谱影像降维方法并应用于矿物填图中。统计分析波段相关性并划分不同特征子空间;计算各波段的分形维数,在各子空间选择分形维数较小的波段作为候选波段;在候选波段中,计算待识别地物光谱间的相关系数,并快速选择出最佳波段组合。经实验,应用该方法选出的最佳波段组合影像清晰、不同蚀变矿物对比明显,根据特征选择提取出的矿物蚀变信息与应用成熟的光谱角制图(SAM)提取结果大致相同,表明结合图像空间和特征空间的降维方法能够选择出理想的波段组合,有效降低高光谱数据的维数,信息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国土资源大数据上云系统建设和应用实践,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提高山东省国土资源大数据上云效率的运行体系和关键技术,为全省政务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效运行体系构建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山东省国土资源上云系统快速显示、裁切、瓦片、数据挖掘等效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上云系统并发性能耗时平均提速99.5%以上,矢量数据裁图效率同比提升17倍。研究结论:从功能设计、数据组织、硬件环境和拓扑结构四个方面统筹设计国土资源大数据上云系统高效运行体系,从数据处理、异构数据集成、分布式数据存储及挖掘、海量图库管理、灵活的搭建式开发等关键技术创新,可以大幅提高国土资源大数据上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地理时空数据的迅猛增长给应用理念、技术框架和服务形式带来挑战。本文在阐述地理时空大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地理时空大数据计算面临的挑战,从数据协同、技术协同、服务协同和生产协同4个层次阐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平台化服务的需求设计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框架,从遥感数据综合预处理、地理时空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地理时空大数据高效计算、地理时空大数据可视化4个方面论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以遥感大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作为案例说明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与服务的实现方法,并对地理时空大数据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大数据量矢量图层数据管理与发布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在网络上快速发布大数据量(具体指"图层数多、单个图层数据最大")矢量图层数据的新方法及其应用实践,详细描述了"海量矢量地图数据网络发布引擎"的开发背景、所解决的问题、实现原理以及应用实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一、概述面临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数据支撑能力比较薄弱,数据准确性、现势性、完整性亟待提高,数据获取、更新渠道不顺畅,数据维度少、融合度低,快速处理发布和大规模访问性能有限等问题,浙江省决定开展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基础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建立省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基础服务平台是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核心,该平台也是国土资源"图数一体化"的建设内容。到"十二五"末,市级以上"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要全面建成,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生产1∶2000正射影像图数据效益怎样?经费投入多大?" "就目前来讲,1∶2000正射影像图仅能满足数字城市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从长远意义讲,对耕地保护、地理国情监测、城管、林业、交通、农业、公安、应急、安监、环保等数十个部门都有重要作用.只要用到地图,1∶2000正射影像图就能派上用场,它比其他地图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是真实地表的完美反映.经费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00元."  相似文献   

20.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首批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我国地理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开拓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实验室为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重大贡献。2010年和2015年实验室连续2次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元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苏奋振研究员。实验室定位与研究方向:实验室紧扣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发展前沿与趋势,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定位于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前沿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时空数据分析与地理大数据挖掘:面向陆地表层系统和智慧城市研究,通过智能传感器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野外台站等收集数据;建立融空间大数据、模型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定位分析方法体系,形成时空数据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