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杂志1978年1~2月第10卷第1期登载了美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艾伦(Clarence K.Allen)的题为《第四纪地质——估计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线索》的文章,这是他在该院地质和行星科学学部的一个报告稿件。作者在文中说:地质资料,特别是晚期的第四纪的地质资料是一种估计地震活动性及其有关的地震危险程度非常有价值的手段。这仅仅是因为,只要地质学家研究一下最近的地质时代,就能克服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委会、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珠海市科委联合召开的《华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与区域稳定性分析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0—23日在珠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和广西、湖北地区的生产、科研及高校等22个单位38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1篇,会上宣读论文21篇。会议除进行学术交流外,还组织了野外考察。 会议由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构造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致开幕词,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陈君拔高工代表地质学会致贺词,省地质学会与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黄玉崑教授致闭幕  相似文献   

3.
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第四纪晚期断层新活动与地震的关系。指出沿带地震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这与各段位于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和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有较好的相关性。活断层粘滑运动的遗迹,是鉴别古地震及其重复发生的一种地质标志。同一活动构造带,强震有原地重演的可能。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断层的粘滑运动,而二千多年来又无强震的“地震休眠段”,其危险性将比历史地震区(段)更紧迫。必须考查板内活断裂带强震重复活动的地质-地貌标志和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地震是利用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史前时期至19世纪末,强烈地震在地表和沉积物中所产生的变形遗迹,用以确定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地震强度和发震年代。1980年5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举办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之后,会议负责人组织了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古地震遗迹的现场考察,美国地质学家在第四纪地层中进行槽探,发掘第四纪地层中的古断层,以区分古地震,并鉴定出古地震发生的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地震地质工作中,有关地震构造、活断层、古地震、现代板块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兴起,在地震预报、地震烈度鉴定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多,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这对地震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方面,解决大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于一系列基础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因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还必须加强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改进和加强地震地质研究课题的选定与组织管理工作;适当加大这方面在地震工作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以期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质》为学术性季刊。每年3、6、9、12月出版,每期约15万字。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辑,地震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是地震和地质科技领域里的新刊物。它将刊登地壳动力学及其相关的地震地质学、构造力学、深部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各种稿件。如:1.学术性论文;2.问题讨论;3.成果报道;4.书刊评  相似文献   

8.
考古数据在渭河断陷地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1989,(3):76-77
近些年来,地震地质主要运用地质、地貌、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但是,第四纪距今约240万年,而全新世亦有1万年之久,这显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在时间上难以对应;大地测量的时间虽短,又因测量资料积累的时间太短,往往人为干扰和仪器误差掩盖了地壳的真实运动。所以,借用考古数据可以研究近3000—5000年内的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在时间尺度上是合适的,而该时期文化层的年代依靠考古资料定得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105°~120°E,20°~35°N的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少有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却有不少5~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研究此类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很有必要。对此,经初步分析认为:1)中国东部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早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附近;2)中国东部大多数5~6级中强地震都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分布有关;3)具有明显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的地区,如线性断层地貌或地貌面的线性分布区具备孕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4)有历史记载以来4~5级地震活动带的空区或缺震地区,也存在发育5~6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刘树臣  周艳 《地球》2023,(2):72-75
<正>地质是干什么的?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或者离不开地质呢?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与地质有什么关系?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研究团队进行了研究,试图带领大家去认识我们身边的地质,了解地质学和地质工作的一些趣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专栏文章,和读者一起探索地质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第四纪地质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8,18(2):58-62
从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认为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带把整个珠江三角洲断陷分割成7个次一级断块,并根据控制各次级断块的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1-1
正张培震,男,1955年生于河南省,197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新构造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工作至今,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培震院士长期从事地震地质和新生代构造地质研究,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生长与动力学、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新构造与气候变化、利用GPS技术研  相似文献   

13.
1981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版了《地震预报研究科研计划》一书。此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全书共分七章,主要目次如下:第一篇地震预报的地质学和物理力学基础第一章地震活动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学研究1.问题的定式化与处理方法的原则2.地震区划3.工作地区的地质学特征4.发震机制与地震预报5.古地震断层的研究6.地质过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使得地震采集数据量及其精度实现质的飞跃,南沙海域的地震调查,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等离子震源,获得地震剖面精度优于3 m局部甚至可在1 m之内,为科学研究、工程、浅层资源、地质灾害预警等研究奠定基础.在南沙第四系识别出了七个地震反射界面,确定500 ms至海底沉积区间内地震层序与三期海平面升降并与冰期、间冰期对应,典型地震剖面展示第四纪至少有三套完整的具有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的地震相证据,与全球的第四纪海平面的变化一致.精细的浅层地震结构表明:南沙的地质现象丰富,浅层断层非常发育,下切河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遗迹的形成的地震相清晰,是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震局碳十四实验室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等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已于1986年7月建成。在进行了仪器验收和样品比测试验工作后,测试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了60多个正式样品的年龄测定,这些年代数据已在有关研究课题中得到应用,获得的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碳十四测定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5—6万年内含碳样品的年代。因此,它在第四纪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地球化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水文学、海洋和地震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这些学科中研究数万年内自然、历史现象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年来,在地震地质研究的许多课题中,对现代构造运动,活断层鉴定,古地震年代等问题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澎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岛屿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南澎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岛屿地震构造上属东南沿海泉州——汕头地震构造带东支的南段,近年来地震,地质和海洋部门很多学者和研究者对该地震构造带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使对该地震构造带的认识愈来愈深入。但上述研究大部分主要限于沿岸第四纪盆地及其附近地带,对海域内及岛屿上的地震地质特点论述不多,因此详细地研究该带在海域内和岛屿上的地震地质特点,对于深入了解东南沿海的地震构造,震源物理和地震活动,对于沿海国民经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陆一带位于三门峡盆地东缘,构造部位决定了其易于应力积累,地震活动频繁。该区历史上曾发生1815年6级强震,破坏严重。文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从三方面研究该地区的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简要介绍该地区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第四纪地层地貌特征,从场地的观点,统计分析该地区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为地震工程地质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断裂活动性研究是一个与地质学、地震学和工程学有密切关系的课题。辽东半岛的断裂比较发育,位于复县西部沿海的东岗断裂只是其中的一条。由于它处于辽宁核电站的预选厂址内,加上对其活动性的认识有分歧,所以查明断裂的活动性十分重要,它直接涉及该预选厂址是否能建核电站。近年来,就东岗断裂的活动性开展了地震地质、第四纪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的"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阿斯南地区的地震和地质概况,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构造的成生、发展与地震形变带特征,认为谢利夫盆地是晚新生代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北东向阿斯南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本次地震是该断裂继续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