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难浸金矿提金技术又有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用河南盐矿测试中心研究的难浸高硫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提金半工业性试验技术,对小秦岭地区潭头的难浸金精矿进行试验,经细菌预氧化6天,再氰化浸出,金浸化率达91.31%。 (2)利用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研究的难浸高砷硫化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技术,完成了广西贵港福六金矿浮选金精矿日处理6吨和青海五龙沟金矿浮选金精矿日处理12吨以及两种混合金精矿日处理10.5吨的工业性试生产,处理量分别为400吨和200吨,金的浸出率90%~94%,生物预氧化时间150小时,处理成本为每吨600元。 (3)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针对四川高硫高碳型金矿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青海省某金矿采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效果不佳(金浸出率仅为8.19%)和含较高的砷、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摇床重选虽然可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但其回收率太低。浮选试验表明,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品位为72.72g/t,回收率为88.74%的浮选金精矿,选别指标较为理想。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相似文献   

3.
王玉山  王勇 《新疆地质》2012,30(2):238-241
通过对金矿石化学及矿物组成、自然金形态、嵌布粒度、嵌布方式等深入研究,查明了该矿石性质。利用浮选法和氰化法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浮选试验精矿品位为46.86 g/t,回收率达85.14%,氰化试验最高浸出率96.38%。综合分析认为,采用浮选法选矿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小河金矿的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存江  熊英 《陕西地质》2000,18(2):93-97
陕西旬阳小河金矿的浮选金精矿含砷(20-27%),采用细菌预氧化时较为困难。采用不同方式对有T.f菌进行驯化,有效地提高了细菌的氧化活性,金的浸出率从0.6%提高到85.12%。  相似文献   

5.
用加压氧化—氰化法从硫精矿中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黄金地质》1998,4(4):68-71
采用“高效浸金反应器”研究了加压氧化-氰化法提金新工艺。对山东某地硫精矿采用此工艺,选择条件为氰化钠用量1.5kg/t、石灰用量7kg/t、矿浆固液比1:15、浸出时间30min,金浸出率可达62%,与常规氰化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江山铅锌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发 《安徽地质》2015,(2):119-122
针对江山铅锌金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硫(金)精矿氧化焙烧预处理-焙砂氰化浸金"的工艺,金在铅(金)精矿、锌精矿、硫(金)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81.25%。可使硫(金)精矿中96.89%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得到回收,对原矿的回收率为73.25%;金的作业浸出率达84.76%,对原矿的回收率为31.91%;浸渣中的铁品位达57.99%,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6.71%。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及药剂制度,为今后合理开发该区矿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砷高的金矿石中的金不能直接用氰化法提取,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浮选工艺流程,精矿产率约5%,而精矿中金的回收率大于85%;建立了精矿除砷工艺流程,能够把砷全部回收,无环境污染;应用了较先进的硫脲提金工艺,具有无毒的特点,废液经过中和可以直接灌溉农田。该工艺的研究和设计解决了社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需在浸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了3种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焙烧法、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简要阐述了各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含砷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剂浸金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度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工艺矿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难处理金精矿难浸的原因及其提金工艺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广西难处理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含砷难浸金矿石中金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8,14(4):274-276
试验了加入辅助浸金剂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其混合物对含砷难浸金矿石进行氧化,氰化法提金。金的浸出率可达93.2%,比直接氰化法提金的浸出率提高十余倍。  相似文献   

12.
浙江某地浸染型金矿石柱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矿石金品位低,金矿物细微分散,硫化物矿物稀少,采用浮选、重选、混汞或全泥氰化等技术工艺难以回收利用.选用柱浸法,金浸出率高,浸出速度快,是浸染型金矿石提取金的理想方法.文中介绍了试验步骤及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氧化技术和化学方法,利用堆浸工艺分步提取,对含Au 140~150 g/t、Ag 900~1 000 g/t、B i 9.0%~10.0%、Cu14%~17%的多金属浮选金精矿的综合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经小型搅拌试验,确定了生物氧化浸铜—氰化浸金、NaC l-FeC l3-HC l体系(氯盐法)浸出铋和银的技术方法。通过柱浸试验,研究了利用该方法分步浸取Au、Ag、Cu和B i在堆浸工艺中的可行性。在10 t精矿的扩大试验验中,验证了柱浸试验所取得的工艺指标和参数。试验中掺入骨架材料,解决了精矿在堆浸中的渗透问题;生物氧化过程中,菌种在含高浓度铜离子浸出液中反复驯化,对铜的耐受力提高到30 g/L;在NaC l-FeC l3-HC l体系浸出B i和Ag时,用H2O2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使浸出液能循环使用,且B i和Ag同时浸出。Au、Ag、Cu和B i的最终浸出率分别为92.98%、65.09%、45.33%和53.49%。  相似文献   

14.
蔡淑霞  张云 《地质与资源》1992,1(4):235-242
本文介绍了堆浸提金原理和在实验室进行金矿石堆浸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辽宁猫岭金矿、四川茶铺子金矿和福建紫金山金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矿石粒度、氰化钠溶液浓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堆浸提金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上述三类矿石性质及堆浸性能的比较,认为矿石的物质组成和金的嵌布特性对金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含有机碳、粘土物质、砷、铜较高的难处理原生硫化金矿石广泛分布于石棉西部地区。多年来该区该类型金矿的选矿一直采用混汞法收金或原矿浮选、产品销售冶炼厂的办法。本文根据矿石特性选择原矿氢氧化钠碱浸预处理→次氯酸钙氧化处理→氰化提金工艺进行探索性试验,获得金浸出率86.9%的结果,为石棉地区该类型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锡勤 《广西地质》2001,14(3):67-70
广西贵港含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区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研究特征,采用“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指标,金、银、分别富集于砷硫精矿、铅精矿中。金、银总回收率均大于85%。  相似文献   

17.
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440kg/d连续细菌预氧化进行了研究。脱硫率为52.04%,金氰化浸出率92.55%,并对试验的控制参量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湖南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辽宁地质》1998,(4):297-302
对含砷金矿石中的金的回收以往所采用的选(冶)矿工艺流程一般是浮选-氰化浸出和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为了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工艺流程,根据该矿矿石性质试验研究了单一混汞工艺流程、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混汞-汞尾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和全泥硫脲浸出工艺流程方案,结果表明: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获得的指标较高,总回收率可达83%,因此,该矿适采用联合的选(冶)矿工艺流程,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难浸金矿石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岩矿测试》2000,19(3):228-231
对硫、砷、炭(泥)含量较高的难浸金矿石,采用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新工艺进行试验,从理论上对方法原理者了讨论,并通过试验对比,证明该方法较规氰化提金方法提高了金浸出率(8%~80%),缩短了浸出周期(为原周期的1/4~2/3)。经野外堆浸试验,肯定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