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都外环路高速公路东半环超过有20km的路段处在成都粘土分布区,针对成都粘土的易滑性,本文提出了全封闭的浆砌片石护坡,土钉墙,非全封闭的锚杆框架护坡,钢纤维混凝土喷锚全封闭护坡,重力式挡土墙等五种方法处理成都粘土路堑边坡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在该类土的边坡防护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常吉高速公路湘西段地形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路堑边坡数量众多, 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根据岩体产状与边坡坡面的关系研究, 认为常吉高速湘西段路堑边坡主要包括顺向坡、正交坡与反向坡, 其中顺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它的物质组成、岩体结构合风化程度等有关。分析、总结了路堑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提出并实施了针对不同边坡结构类型与变形破坏模式的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托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红河段)项目,对红河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深挖路堑高边坡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路堑高边坡工点现场调研及理论分析,得出了路堑高边坡破坏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路堑高边坡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且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果。其工程经验可对类似路堑高边坡破坏分析及防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与G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模糊优选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保祥  万力  余成  孟凡海 《现代地质》2009,23(1):150-156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编图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DRASTIC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应用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在利用GIS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引进基于熵权的模糊优选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与GIS耦合的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模糊优选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水河流域,计算出了各评价参数的熵权和各叠加分区基于熵权的隶属度,据此将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结果表明,评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更能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为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系统决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决策中的时序性、多层次性和模糊性,将地下水系统决策概化为时序多层次多目标模糊决策问题,以单元系统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为基础,构造了地下水系统管理的多时段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已加固典型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AutoCAD及ANSYS软件建立所选典型边坡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目的是为黄土类高边坡工程防护及安全设计提供参考。得出的结论为:当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1g和0.2g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3g时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水平向地震加速度为0.4g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表明,格构锚杆支护承受了大量拉张应力及剪应变增量等,效果显著,对边坡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该公路建设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设计为0.2g,所以地震工况下的所选格构支护边坡处于稳定(稳定系数为1.15)状态,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权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操静  郭小砾  刘红云  谭杰 《地下水》2006,28(1):46-47,64
在水质评价中,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信息论中的“熵”概念,根据各评价指标值的差异性程度来修正初始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经实例证明,熵权较初始权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边坡的稳定性综合评价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是关键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一种新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模型中将黄土边坡稳定性分为5个级别:稳定;较稳定;欠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以坡高、边坡总坡比、天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为评价因子。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把熵权法运用到边坡的综合评价中,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通过实例的计算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边坡稳定的综合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顺层高边坡开挖松动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书伟  马惠民  张忠平 《岩土力学》2008,29(6):1665-1668
开挖顺层岩石高边坡,往往需要进行预加固,因而合理确定坡体开挖松动区范围便成为核心问题。根据坡体开挖后的应力和位移状态,给出了开挖松动区的明确定义;结合重庆万州-梁平高速公路沿线各顺层高边坡失稳实例,对顺层高边坡开挖松动区进行了研究,简述了松动区的特点,分析了开挖松动区的影响因素。从岩体结构出发,以开挖深度和岩层倾角为主控元素,对顺层高边坡开挖松动区的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层倾角在15~30°的砂泥岩顺层高边坡最易产生开挖失稳,且松动区长度与开挖深度有关,二者比值较为集中地分布在2~5之间。  相似文献   

12.
高切坡超前支护锚杆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思明  李新坡  王成华 《岩土力学》2007,28(5):1050-1054
人工高切坡开挖常常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甚至诱发滑坡发生,为此提出了高切坡超前锚杆支护的设计新方法。超前支护锚杆能够约束边坡变形和开挖卸荷带的发展,维持边坡的稳定,对超前支护锚杆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超前支护锚杆的荷载传递特性,为超前支护锚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鄢治华  刘志伟  刘厚健 《岩土力学》2009,30(Z2):465-468
某电厂边坡位于黄河II、IV级阶地之间,最大高度达55 m,主要由上更新统黄土、粉土、砂砾石层及下更新统砂砾卵石层组成。厂址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黄土具有湿陷性;电厂施工及冷却塔等建筑物运行后会对土体的含水率有一定的增加。针对边坡的工程特征,在勘察中获取了多种含水状态下的土体力学参数,在多种工况条件下对边坡进行治理设计。分析认为,在掌握边坡特征和变形破坏模式基础上,选取合理的参数、合适的工况,对边坡进行治理设计时才能符合工程实际,做到安全合理、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4.
高切坡变形和失稳是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质灾害形式,严重影响着移民房屋、道路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以万州库区为例,介绍了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构成。该网络采用了高精度的GPS空间定位技术,全站仪变形监测技术、数字化精密水准测量、先进的遥测台网技术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相结合的高效率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系统。该变形监测系统2008年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监测数据,为当地高切坡变形和失稳的预警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正文  孔凡玉  胡毅夫 《岩土力学》2006,27(Z2):217-220
目前沉降预测方法很多,各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全部有用信息,利用“组合预测”思想,提出一种对多种常用预测模型进行熵权法计算权重的组合预测方法,从而可根据有限的沉降实测数据达到预测沉降目的,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熵权的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充分挖掘各模型的有用信息,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万军  杨更社 《岩土力学》2009,30(2):531-535
通过室内外黄土边坡的冲刷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上的最大冲沟深度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黄土边坡坡角值越接近临界坡角,坡面产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小。根据坡面流理论,导出黄土路堑高边坡抗冲刷的临界坡角。根据调查发现,当边坡的坡角相同时,单级坡体越高,坡体(即坡长越长)越易形成明显的冲沟。根据坡角、坡面长和坡面冲刷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坡面稳定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模型。用该模型对典型路堑高边坡进行计算验证,优化结果和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大国  汪明武  张薇薇 《岩土力学》2008,29(Z1):435-438
集对分析是一种用联系度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将模糊联系度的思想应用到差异度系数的取值 中,充分挖掘所研究系统中的有效信息,使得对系统的评价和决策更加准确和合理。将此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区秭归县楚都大道高切坡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峡库区秭归县部分移民迁建规划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空间有限,移民搬迁新址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的高切坡所暴露的地质灾害隐患日渐突出,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城(集)镇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高切坡项目管理要求,受委托2006年6月对秭归县楚都大道已治理高切坡进行了安全评估工作。楚都大道高切坡的防护工程分为南段和北段两部分,其中北段为浆砌块石挡土墙支挡措施,南段主体为挂网喷锚加固措施。自1999年6月竣工以来,南段基本无明显变形现象,但北段挡土墙及后侧坡体却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形。通过对项目基本情况、防护工程措施、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并综合考虑高切坡及防护工程变形破坏现象,可对该高切坡的地质勘察、设计方案、施工质量、维护管理做出客观评价。由于该高切坡北段存在较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已构成安全隐患,为此依据安全评估技术要求,将该高切坡评定为局部不安全等级,并提出了整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颖  曹映泓 《岩土力学》2001,22(4):455-458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展开,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通过对综合治理思路和方法的阐述和总结,以引起业内共鸣,从而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早日走上“生态高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的可拓理论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策问题,常常表现为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矛盾、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的共存,解决这类多属性、不相容问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可拓学正是采用物元的概念将研究对象、评估指标与其值域结合为一体,研究事物可拓性及其开拓规律,解决矛盾问题的一门新学科。应用可拓理论,基于多指标优化融合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建立了坝基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体系,计算评价指标对评价等级的关联系数,引入熵权法确定物元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可拓学理论,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某工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取得了与工程地质报告相一致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