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稳步发展──在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董昭和(1995年3月22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山东省政府来参加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层次高,规模大,是我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高规格的大会。这次大会将把我...  相似文献   

2.
裴巨才 《山西气象》1998,(4):29-33,55
1998年是我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四十周年,也是我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四十周年。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对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的人工...  相似文献   

3.
人类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工作已有四十年历史,我国自1958年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了。关于人工影响天气效果问题的研究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正是反映了人们认识不断深化与探求真蒂的过程。尽管科学界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人工影响天气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防治气象灾害的手段在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冰雹抑制工作占有显著的地位与规模。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上     
《人工影响天气的统计数学方法》叶家东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386页。本书叙述近三十年来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统计设计和统计检验方法,着重介绍我国的进展情况。全书共分四章,前三章较系统地阐释了线性代数、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第四章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总结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5.
主编语     
<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起源,由于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不断探索过程,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从比较正规和有影响力的视角来看,1958年,吉林省实施我国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开创了我国通过飞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先河,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吉林人工影响天气事业蓬勃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吉林抗旱增雨、防雹减灾、森林防扑火、水库蓄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6.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密不可分,云降水物理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理论基础,人工影响天气是云降水物理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过程,评述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思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外场观测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研究,云和降水物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数值云模式和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研究、云的微物理结构、云水资源和人工增雨潜力评估、催化条件预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论文最后指出,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云和降水物理中的有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1.引言三十年来,人工影响天气一直是在科学、社会、经济、法律、政治等各个侧面组成的迷宫中排难前进.作业是否恰当、效果是否可信,以及科研的重点何在等等,历来争论不绝. 人工影响天气面对种种变幻莫测的大气参数,难以量度、难以预测,比其他学科更难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给人以各种不同的印象.科学界中不少人认为人工影响天气还不是一门可靠的应用技术.社会上很多人对人工影响天气表示怀疑.某些农业地区的经济学家认为人工影响天气价值很大,而另外一些地区则认为价值等于零.法律界关心人工影响天气引起的法律责任,而政界人物或认为对其选民有利,或避之唯恐不及.  相似文献   

8.
唐其煌 《气象》1981,7(7):15-16
人工影响天气自从美国人谢费尔和冯内格特在1946年发现有效播撒剂——干冰和碘化银以来,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三十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在作用原理、技术工艺、探测手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试验作业的效果评定方面,也获得了审慎而乐  相似文献   

9.
一、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状湖北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省分之一.三十多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湖北省气象局的直接领导下,全省人降部门在科学管理、队伍建设、业务基础建设、科学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等方面做了许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75,1(5):19-19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对东亚,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气象之谜,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解放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研究工作几经起落,成效不显著。本期封面刊登的是1968年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进行气象考察活动的照片。这幅照片生动地说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广大气象科学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决心为革命攀登气象科学的高峰。1972年以来,一些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了高原气象科学研究协作,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围绕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这个总课题开展工作。两年多来,气象工作者踏冰川,爬雪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一百三十多篇研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 2000年人工增雨作业实践和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减灾对策和应采取的服务措施,使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能为城乡减灾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92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表了《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声明》。同该组织过去发表的同类声明相比,此次声明表现了明显的乐观主义情绪,显然受到世界范围内人工影响天气进展的鼓舞。其中,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科学领域内的积极活动,尤其令人瞩目。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联合国发起的国际减灾10年活动的促进,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3年,全国有3O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年投入经费超过7700万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是一项高新科技,我国开展这项工作近40年来,坚持试验研究和抗灾作业相结合,逐步实现了人影业务化;但在其业务化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现自身效益,体现商业价值。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向二十一世纪,如何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人影业务化向产业化转变,这是我国现阶段人影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摆在人影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立的UAE人工影响天气杰出贡献奖是在2003年5月WMO第14次世界气象大会上由WMO秘书长提议,通过大会决议而设立的,由世界气象组织和阿联酋水资源研究部合作建立的一个特殊奖项,2004年开始首次评奖,奖励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和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在人工增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开展权威性研究和提出新理论的团体和个人,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方法。三种奖励总共不超过10个。  相似文献   

15.
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问题关系到此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及其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及其隐患的存在形式与产生原因,揭示了这类事故及其隐患的特征,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工增雨防雹社会化认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列举了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实例,从科学角度出发,宣传人工影响天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而支持和推动人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对2003年以来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和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认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大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和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针对2004年严峻的干旱形势,要求各有关部门把人工增雨工作作为科学抗旱减灾的一项主要措施,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18.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1 1月 1~ 5日 ,第十三次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 ,此次讨论会是继 1 996年北京昌平讨论会和 1 998年庐山人工影响天气 40年进展和展望讨论会后的又一次云雾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盛会。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及其所属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陕西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家联合主办 ,陕西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梁景华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倪允琪院长、陕西省气象局陈洪田副局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分别…  相似文献   

20.
正确分析了解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寻找冰雹云活动规律,对于人工防雹布局、预报、监视和人工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陇县1950——1980年(其中66年缺测)的三十年资料,找出其统计特征和某些规律,为开展人工防雹工作提供依据。一、概况陇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与西北高原上著名的六盘山山脉相连,海拔高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