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学本体论:内涵、性质与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选择,而某个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则是该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理学会于2017年3月25日在南京召开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先生到会发言。陆院士分析了变化条件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认为国际和国内的重大变化对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陆院士的讲话,就新时期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重点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与宏观经济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知识生产与人文地理学、非洲地理研究、"多规合一"等时代新要求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政策地理等方面阐述了对新时代、新变化和新条件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地理学对象、内容、结构和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理学对象及其性质的讨论出发,详细阐述了地理学内容、结构和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1927年,他把自己的所有方法论思想总结成了一本地理学思想史专著,这就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以下简称“《地理学》”)。它代表了赫特纳的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德国乃至国际地理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中伟  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66-1275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学和综合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综合自然地理学一方面自分区扩展到土地类型和地段的研究;另一方面扩大为地球表层的综合研究,走向综合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全息地理学等方面研究。地理学要从区域第一转向理论第一,促使发展理论地理学,还要开展元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郭文 《地理科学》2023,(2):50-60
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探索程度,关涉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深度,也是文化地理学科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学科内外依然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疑虑。以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为切入点,对弱、强范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在本质上契合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在实践中虽然每个范式都引发了争论,但也存在内部张力和延展可能,不应看作是范式的“断代”,将其理解为基于“范式选择”和“阐释效能”内涵更符合实际。在当前流动性和文化混杂性背景下,传统分割式单一范式思维不能较好地回应文化地理发展的新内涵,文化地理学范式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且需要不断确立学术话语权的过程,探索“时空综合视角”下的“混杂融合”范式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诉求。未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需要超越“范式分割”和“阶段性求安式”的惯性思维,重新定位和精准把握文化地理学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承诺,提升文化地理学范式解释能力,赋予文化地理学与时代匹配的范式内涵。  相似文献   

9.
郭文 《地理科学》2023,43(1):50-60
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探索程度,关涉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深度,也是文化地理学科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学科内外依然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疑虑。以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为切入点,对弱、强范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在本质上契合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在实践中虽然每个范式都引发了争论,但也存在内部张力和延展可能,不应看作是范式的“断代”,将其理解为基于“范式选择”和“阐释效能”内涵更符合实际。在当前流动性和文化混杂性背景下,传统分割式单一范式思维不能较好地回应文化地理发展的新内涵,文化地理学范式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且需要不断确立学术话语权的过程,探索“时空综合视角”下的“混杂融合”范式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诉求。未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需要超越“范式分割”和“阶段性求安式”的惯性思维,重新定位和精准把握文化地理学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承诺,提升文化地理学范式解释能力,赋予文化地理学与时代匹配的范式内涵。  相似文献   

10.
D.W.哈维所著《地理学解释》(1969年出版)一书是系统地阐述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代表著作之一,其中有关地理学中理论、定律和模型的论述对我们探讨建立地理学的完整理论和方法论体系颇有启发。现将哈维有关这一方面的主要思想观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09,64(10):1184-1192
中国旅游地理学从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发展历程中,诸多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对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但是现有总结和评价仍多是基于学科内部视角,缺乏站在中国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学术发展整体背景以及旅游业实践背景下的外部视角.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外部视角来回顾、评价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根据不同时期研究价值取向的差别,将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来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理想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并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各阶段的时间跨度均大致为10年.通过总结各阶段旅游地理学的主要进展反映不同价值取向对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具备旅游地理学彻底地理性回归的现实条件,当前的理性回归是基于知识分子内省的个体选择,因此这种理性回归究竟能否持续仍存疑问.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地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自1954年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创立以来,经济地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换阶段。在起步阶段,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发展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地域构造论和地域经济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在转换阶段,主要是引进欧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经济空间系统论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方法论上和研究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五个转变:①重新构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从“地域构造论”向“经济空间系统论”的转换;②扩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将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等纳入研究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地理学向广义的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转换;③从地方尺度向全球尺度研究的转换;④从物质的生产和流动的空间过程及空间结构向非物质方面的转换;⑤从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向注重和欧美经济地理学前沿研究领域相接轨的转变。日本经济地理学发展变化与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同样处于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形论、界壳论与山地研究理论及地理学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概述分形论、界壳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二者对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完善以及对深化山地研究和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其次,总结了分形论、界壳论在山地理论和地理学中的已有应用,最后针对应用现状,对山地理论和地理学中理论的应用创新和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空间研究的转向:从自然到社会、现实到虚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地理空间内涵与学科内分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理学空间研究的两个转向,即从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研究表明:地理空间是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但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从自然地理学中分离出来以后;地理学三大分支所关注的地理空间差别极大,其中自然地理学对应自然空间,人文地理学对应社会空间,地理信息科学对应地理信息空间;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第一个转向是由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其包括地理空间研究重点的转变以及对空间本质认知的转变两方面;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第二个转向是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这里的虚拟空间包括感知空间和网络空间;地理空间由自然向社会的转向反映了与人类发展的同步性,而由现实向虚拟的转向则反映了与技术进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德国地理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859—1941),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1927年,他把自己的所有方法论思想总结成一本地理学思想史专著,这就是从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以下简称《地理学》)。它代表了赫特纳的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德国地理学界和国际地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学》共分九编,一个主旨贯串始终,这就是区域思想。下面,将从历史、性质和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并评介赫特纳的区域思想。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21日, <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了两刊在京编委会.<地理学报>主编刘昌明院士、<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郑度院士、在京的编委以及<地理学报>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副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秘书长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刘昌明主编向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的樊杰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理解是从地理学本质出发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认知。它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方法、地理学科思想、地理学科观念与地理学科性质五个方面,它对完善地理课程体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地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地理学科的本质,必须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内隐结构三个维度对地理认知结构进行溯源理解;从地理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向对地理认知哲学进行科学理解;从要素、区域、时空的分析与综合三个角度对地理认知视角进行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三教授合著的<城市地理学>是一本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虽然它是作为教材出版的,但是书中对城市地理学的诸多内容作了理论阐述,并注意实用方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袁超  陈品宇  孔翔  吴栋 《地理研究》2021,40(2):583-596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被用于诸多学科,对突破地理学中的二元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和比较ANT与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发现其时空观具有相通之处。广义对称性原则将ANT与人文地理学链接,使得人文地理学中描述的方法论、自然和物质的重要性及网络被重新认识。地理学者对ANT的批判主要围绕社会解释与网络解释、传统批判的合法性、人与非人对称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等方面展开。一些地理学者试图使用拼装(assemblage)思维来弥补ANT的不足,将欲望、虚拟、流等概念补充进来,使之更为贴近现实世界。由于扇贝实验的案例研究对人文地理学者理解与运用ANT影响较大,文章解析了该案例中蕴含的转译逻辑。最后,阐明ANT在经验研究中需要反思之处,并讨论了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对人文地理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赫特纳著《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Hettner,Alfred 1859—1941),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更以关注并系统阐述地理学方法论而著称。1895年他创办了《地理杂志》,不断撰文阐述地理学理论问题。集这方面研究之大成的,就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