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重力测量的山形异常是影响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之有效的山形异常改正是提高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山形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方法消除山形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重力勘查的高度改正应采用何种高程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查的观测值必须进行正常场与高度改正,为此要测量重力测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尤其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甚严。以前测地工作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和测距仪等,高程系统按“规范”(1)采用大地水准面的“正高系统”.近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开始应用于重力勘查中,GPS测量的高程为WGS-84的“大地高系统”,这样需要把“大地高”换算到“正高”.这样做即要花费许多工作量,又会增加换算中产生的误差。本文通过对地球正常重力场理论公式的分析,认为可以采用GPS测量的大地高进行重力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地区重力异常比较复杂,东部大兴安岭为镜像异常区,山体重力低,松辽平原重力高,存在山根和反山根,艾里模式成立。中部阴山山链为山形异常区,山体重力高,平缓的莫霍面上不存在山根效应,普拉特模式成立。在中部山形异常区出现了大东山重力低异常,通过对该异常的分析对比研究,认为大东山重力低异常既不属山形异常又不是镜像异常,为花岗岩体异常,均衡补偿在壳内花岗岩体下界进行,可以说,在山形异常和镜像异常之外,出现一种花岗岩体异常,是内蒙古布格重力异常的又一大特征,证实了内蒙古重力异常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朱自强  程真 《物探与化探》1996,20(5):393-396
用快速准确重力三维正演算法计算白垩系顶面及以上各密度界面的重力异常,采用“剥皮法”从实测重力异常中减去自垩系顶面及以上各密度界面的重力效应后得到剩余异常,由此反演研究区内白垩系底面深度。由于采用快速三维反演算法并顾及地质及航磁异常信息,求得了白垩系厚度,计算出的底板埋深等更为合理、精细,为洞庭地区油气资源基础性研究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一、前 言 研究山形重力异常的起因,提出简便易行的改正方法,对扩大重力勘探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山区异常解释的地质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在M_7异常上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葡萄架山和旗架山的山形异常进行改正和取得的效果,并对山形异常的起因提出几点看法。 相关分析是解决变量之间没有确定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规律的数理统计方法。山形异常既然与山形(主要是高程)有关,它们之间就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关系同样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到它。所以,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山形异常改正,应该有比较普遍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板块构造演化为基础,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再现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陆缘盆地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首次依据盆地结构差异及沉积充填特征,将研究区被动陆缘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三段”“四类”;结合对已发现大油气田的解剖,搞清了每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规律,并分别建立了其大油气田成藏模式。认为两岸“三段”“四类”盆地都经过了早期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陆缘三个原型阶段。南段为下伏裂谷层系比较发育的“断陷型”盆地,上覆坳陷沉积厚度较薄,仅作为区域盖层,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中段为裂谷、坳陷层系都比较发育且过渡阶段有盐的“含盐断坳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页岩均可形成有效烃源岩,海相页岩及盐岩分别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盐下碳酸盐岩盐上重力流扇体型”大油气田。北段为裂谷层系分布范围小、坳陷沉积范围广且厚度大的“坳陷型”盆地,受 “窄”陆棚、“陡”陆坡控制,坳陷层系重力流扇体自始至终比较发育,源于坳陷层系下部海相页岩中的油气直接充注于本身内部裙边状分布的重力流复合扇体之中,形成“漂移期重力流扇体群型”大油气田。另外,研究区还发育尼日尔、福斯杜亚马逊、佩罗塔斯三个具有独特构造沉积特征的 “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其特殊性体现在三角洲层系由于沉积速率极高,从陆向海形成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除了前三角洲层系可以作为有效烃源岩之外,本身也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形成独特的“四大环状构造带型”大油气田,即在由陆向海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上都可以形成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7.
利用位场转换建立一个重磁异常解释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磁法勘探中有两种异常解释起来比较困难,一种是变化平缓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宽广的异常,我们称它为“宽缓”异常;另一种异常是起厌变化剧烈,即人们常说的“杂乱”异常。  相似文献   

8.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首次发现震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力扰动信号,周期分别为8~11 s和6~8 s。其中,周期为8~11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1天开始逐渐增大,并于震中距大于1 570 km时消失;周期为6~8 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7天开始逐渐增大,能够被所有台站监测到。两种重力扰动信号可能反映了芦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对进一步揭示芦山地震孕震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壳热活动强烈,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华北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群发性、连发性、关联性特征,组成热灾害链。华北热灾害链的典型结构是跨年度干旱-异常路径台风-异常降雨-异常海冰-强震-异常降雨,受控于源于渤海和青藏高原的下地壳不均匀流动形成的 “热河”及其热能有规律地积累与释放,渤海放射状下地壳热流系统与地幔软流圈底辟作用有关。当前华北热灾害链已经有序演变到地震阶段,近5年内在韧性下地壳中6条“热河”的6个撞击区可能发生多个强震,流经辽东湾向北东方向流动的下地壳“热河”撞击区、临汾-太原-大同下地壳“热河”与流经渤海湾-通县-沙河下地壳“热河”的夹击区危险性最大,应当尽快系统监测与热流体有关的地震前兆异常,科学开展地震短临预测。查明华北韧性下地壳中“热河”的三维动态演变,系统梯级开发各条“热河”的热能资源,对于发展经济、减灾减排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法勘探中“双极-偶极”装置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球体上ρs与ηs异常及观测信号的理论计算,阐明了“双极-偶极”装置的异常特征以及“双极- 偶极”较“偶极-偶极”装置在增大观测信号、节约电源方面的主要优点.并由计算提出“临界AB/MN值”的概念,为实际工作中双极距AB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力式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性能和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在实际工程中已有不少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其工作性能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尚无其设计方法,实际工程中一般根据经验设计,缺乏理论依据。采用FLAC2D程序,模拟一个施工顺序为“先筑墙,后填加筋土”的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分墙后填土到墙顶和墙顶堆载完成两个阶段,分析加筋土工格栅对挡墙的水平位移和墙后填土的水平位移、水平应力的影响;土工格栅拉力及拉应变随墙后填土和墙顶堆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先筑墙,后填加筋土”工序的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墙后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鹤庆 《物探与化探》1990,14(3):219-224
凹陷内的水文钻孔—ZK5井(井深211.67m),发现总厚达70余米的油层,属白垩系巴彦花样(K1b),以ZK5井为中心卫片上存在“色调异常晕圈”。地表土壤氯仿抽提物含量在卫片“色调异常晕圈”内外也有区别,大于50ppm的点基本上集中在卫片“色调异常晕圈”范围内。石油化探在凹陷内发现了四个异常,其中重烃和重烃/碳酸盐指标均形成环状异常(I号异常)位于卫片“色调异常晕圈”范围内,二者重合的较好,和钻探见油气层结果对应,说明白音都兰凹陷石油化探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的精确计算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炳如 《物探与化探》1981,5(6):381-383
最近看了《物探与化探》一九八○年第三期刘养沅同志著的“重力勘探中高度改正的几个问题”一文。  相似文献   

14.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古海洋演化的稀土元素记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伊海生  彭军 《沉积学报》1995,13(4):131-137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的演变反映了古海洋底层水由缺氧环境向氧化条件的逐渐转化。正Eu异常的出现代表了热水沉积事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按常规方法整理重力资料时,与山形相关的局部异常值,往往大于矿异常.因此,消除重力山形异常干扰,是重力勘探的重要任务之一. 起因众所周知,重力测量结果必须对高度地形(包括通常所称的中间层和地形)和纬度进行改正.由于这些改正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比如通常所称的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两者补偿的不平衡,实际高改系数和理论值(0.308毫伽/米)存在偏差,布伽密度选择不  相似文献   

16.
综合小波分析与分形方法进行弱磁异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喜哲  张春华 《物探与化探》2002,26(2):126-130,125
利用小波分析塔式算法对单一分形模型数据进行处理,结合“随机共振”理论,对高精度弱磁异常中的噪声和误差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依据趋势分析方法获得的剩余磁异常,提出“加窗移动”最小二乘方法对应用非整数阶微积分的布郎运动正态随机行走进行控制,为高精度弱磁异常的有效识别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综合方法在柳塘隐伏铅锌矿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曾钦旺  饶家荣  骆检兰 《物探与化探》2002,26(3):179-184,191
在湖南坪宝铅锌多金属矿田外围柳塘预测找矿靶区,采用高精度磁测、高精度重力、高灵敏度土壤、岩石测量、碳氧同位素测定等综合方法普查、详查,以“磁场跃变区”及Pb、Zn、Ag、Sb、As等弱异常为主要标志,在地表无任何矿化蚀变显示的柳塘预测区,发现400m以下的全隐伏铅锌银矿床,这阐明了新方法新技术是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提取深部找矿信息标志的最佳方法,总结了找矿预测的基本思路。通过该矿床的发现,说明“预测—普查一致性”原则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地表各点的实测重力垂直梯度值与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理论值之间常有显著的差异,产生此差异的原因众说不一。本文通过相关计算,确认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主要是由浅部密度不均匀体及地形起伏(尤其是近区地形起伏)所引起。利用1:100万的布格重力异常图计算重力垂直梯度异常,并据此确定出产生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的密度不均匀体埋深是在2km以内。由此得出:①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不应是重力山形异常的原因;②若要进行精确的高度改正,则应实测各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值,否则还是宜用正常梯度理论值进行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19.
孙晖  刘万崧  王洪昌 《世界地质》2012,31(1):171-178
依据重力、磁力异常数据及其处理结果( 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 ,对敦化盆地边界、基底起伏、断裂位置及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分布进行了研究。盆地重力异常的分析和水平梯度模及斜导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基底具南部凹陷、中央凸起和北部凹陷的“两凹一凸”的起伏形态特征,盆地内断裂以SW--NE 向为主,盆地为单断半地堑式盆地。依据航磁异常,将盆地划分为4 个异常区: 东北部磁异常区、中部低磁异常区、西南高磁异常区和西南边部相对低磁异常区。结合磁异常水平梯度模和斜导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以火成岩为代表的磁性体受SW--NE 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0.
姜枚 《物探与化探》1985,9(1):33-40
在进行区域物探工作时,为了解决填图、构造分区和矿产预测等问题,常常需要将地球物理场的异常进行分区和分类。利用图象识别的有关分法实现综合标志的分区与分类,能够把这一工作引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图象识别又分为“学习”的和“自学的”方法。但无论是需要在已知标准体上进行“学习”的识别方法,还是“自学”识别的方法,都在不同方面提供了新的解释结果。文中还以承德一沈阳和江苏等地为例,阐明了图象识别的方法在区域物探资料解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