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丫他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热液成矿阶段中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以及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丫他金矿床中存在H_2O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CO_2包裹体三类流体包裹体;其中同一阶段同一视域中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在加热中完全均一到H_2O相,以及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_2相,它们的均一温度和形成压力基本一致,说明同时捕获了富CO_2和富H_2O两种流体;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或与大气降水有关的盆地流体;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发生相分离,CO_2-H_2O不混溶作用导致热液中Au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并沉淀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贵州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丫他金矿床是典型的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的角度,探讨了丫他金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条件和流体演化。各阶段石英、雄黄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主要类型有H2O、CO2和CO2-H2O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组合呈现CO2-H2O不混溶的特征,晚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O包裹体;从主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由139~268℃变化至121~194℃,盐度由2.9%~7.4%变化至2.7%~6.6%。根据共存CO2包裹体和H2O包裹体的等容线计算法,还原主成矿期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60~294℃,捕获压力为59~98 MPa。对比不同类型金矿床中的富CO2流体特征,指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的富CO2流体可能在金的搬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O2-H2O相分离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紫木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上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和方解石以及晚成矿阶段(Ⅲ)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有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CH4包裹体和CH4-H2O包裹体5类,其中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只在主成矿阶段(Ⅱ)的石英中发育。主成矿阶段和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80~220℃和100~180℃,盐度分别为0.35%~7.45% NaCl和0.18%~5.71% NaCl,密度分别变化于0.745~0.969 g/cm3和0.868~0.993 g/cm3,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H2O-NaCl-CO2流体体系。矿床成矿过程是一个温度退缩、盐度降低、密度增大的过程。主成矿阶段H2O-NaCl-CO2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是导致矿质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CO2流体、CH4流体在金的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地层中(D1k2)。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CO2包裹体(C型)、纯CO2包裹体(P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C型和P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71~446℃,流体盐度介于5.9%~8.4%NaCleqv之间;中阶段主要发育C、PC、W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早阶段,为236~374℃,流体盐度介于4.8%~15.0%NaCleqv之间;晚阶段主要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9~264℃,流体盐度介于1.1%~6.9%NaCleqv之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成矿压力为90~330MPa,成矿深度为9~12km。综上所述,萨热阔布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富CO2、中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流体沸腾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萨热阔布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八卦庙金矿床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为例,对秦岭凤太成矿区内铅锌矿床与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本区各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气相成分属CO2-N2-CO-CH4-H2型,但八卦庙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CH4含量明显较高,而,fO2和,fS2值又低于铅锌矿床;液相成分中,八卦庙金矿床除Ca^2 /Mg^2 和Eh值小于铅锌矿床以外,主成矿期的Na^ /K^ 、Cl^-、F^-、pH值均大于后者,两者的主成矿期均为中盐度,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溶液水中的氢、氧同位素显示铅锌矿床的水源主要为地层水,而八卦庙金矿床中的水源主要是岩浆水或受岩浆加热的地层水,其与岩浆热液的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位于八卦庙造山型金矿床西侧5km左右,是一个新探明的剪切带型金矿。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早期石英-绢云母-硫化物阶段、中期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对早、中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富CO2、中温、低盐度为特征,总体上属于中温低盐度CO2-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是流体不混溶性的产物。从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盐度均有降低,硫逸度增高,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H、O、S、C同位素研究结果,以及与八卦庙金矿床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都是以深部来源为主的多源流体。由于丝毛岭金矿床产出的层位高于八卦庙金矿床,其成矿环境相对开放。  相似文献   

7.
东准噶尔绿源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位于野马泉-琼河坝古生代岛弧带东段的琼河坝矿集区。矿体主要产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多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玉髓)-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2和阶段3为金主要成矿阶段。金属硫化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毒砂-闪锌矿-黄铜矿±银金矿组合。文章从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入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示,本矿床热液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存在3种类型: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L型)、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型)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型)。其中,V+L型包裹体数量最多,各阶段热液矿物中均有发育;V型包裹体数量最少;L型包裹体数量较少。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绿源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5~349℃之间,盐度集中于0.7%~8.8%NaCl eqv.之间,密度介于0.66~0.98g/cm~3之间;从阶段2至阶段4,流体均一温度从268~322℃,经181~300℃,降为115~176℃。这些都表明绿源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与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其成矿压力为(73~335)×10~5Pa(均值203×10~5Pa),成矿深度为0.24~1.12km(均值0.68km),显示出浅成热液矿床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各阶段包裹体成分类似,气相成分和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_(H_2O)=-108.8‰~-129.0‰、δ~(18) O_(H_2O)=-7.2‰~4.6‰,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的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绿源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庙顶Cu-Au矿床是近年来在四川省冕宁县锦屏山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铜金矿床,其位于扬子板块西缘NNE向锦屏山深大断裂与近SN向箐河-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所夹的锐角区域内.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开展系统的C、H、O、S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及成矿机制的探讨,初步认为庙顶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应为岩浆...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床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高角度张性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和蚀变岩两种。笔者在对平顶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成矿阶段代表性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具有中低温(142.2℃~267.3℃)、低盐度(1.90%~4.32%NaCl)、低密度(0.81~0.94 g/cm3)的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H4。综合研究表明,平顶山金矿属于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Au的沉淀机制及基性岩浆活动与Au成矿的关系,对该矿床热液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H、O、C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包裹体有气液H_2O、CO_2-H_2O和纯CO_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温度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盐度高于早晚两个阶段;热液成矿期早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主成矿阶段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晚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晚阶段热液方解石中的碳质主要来自幔源碳的低温蚀变。研究认为,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Au的沉淀与NaCl-H_2O-CO_2流体不混溶作用密切相关,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流体提供热源、H_2O、CO_2和Au。  相似文献   

11.
河南祁雨沟金矿临界-超临界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祁雨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南部熊耳地体东北缘,是我国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该矿床临界-超临界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对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有重要意义。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研究显示,祁雨沟J4角砾岩筒中发育临界状态均一的包裹体富含CO2,这些包裹体出现在第Ⅰ、Ⅱ成矿阶段,并且在金品位最高的400-460中段出现最为集中,对成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临界-超临界流体来自富含挥发分的高氧化状态岩浆的出溶作用。流体演化先后经历了高氧化状态的岩浆-流体体系→临界-超临界流体体系→H2O-NaCl和CO2-H2O流体体系→低盐度的H2O-NaCl流体体系→H2O流体体系。临界―超临界流体体系在383.7~387.2 ℃发生了沸腾作用,沸腾作用可能是祁雨沟金矿J4岩筒中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中冈底斯成矿带上的矿床的研究主要在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岩体成因方面,而对于其形成过程尤其是成矿流体演化方面的详细研究报道较少.该成矿带上的恰功多金属矿床代表了主碰撞期的成矿作用,其矿化形式包括矽卡岩型的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铜)和碳酸盐交代型铅锌银3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岩矿相观察,可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Ⅰ)石榴石-磁铁矿复合阶段、(Ⅱ)绿帘石-磁铁矿阶段、(Ⅲ)石英-赤铁矿阶段、(Ⅳ)萤石-黄铜矿阶段、(Ⅴ)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Ⅵ)方解石-石英6个成矿阶段.对代表成矿各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质子激发X荧光光谱分析等,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温度、压力、密度和盐度不断降低,兼有渐变和突变,流体相主要成分由早期H2O-NaCl(Ⅰ-Ⅱ)经中期H2O-NaCl-FeCl2-3±MgCl2(Ⅲ)和H2O-CO2-NaCl(Ⅳ)向晚期H2O-NaCl-CaCl2(Ⅴ&Ⅵ)变化.期间铜的沉淀主要与Ⅳ阶段流体沸腾有关,铅锌的沉淀可能与Ⅴ阶段温度降低有关,也可能为叠加矿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荒沟山金矿床为吉南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内较具代表性矿床之一,产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地层之中,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按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荒沟山金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和Ⅱ晚期辉锑矿-乳白色石英两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三相、碳质及气液两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不混溶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CO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而导致金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Ⅱ阶段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Ⅱ阶段流体除继承早阶段的热液外,还有大气降水的混入;δD和δ13CV-PDB值分析结果证明两个成矿阶段流体均与地层发生过较强的水岩反应.矿床成因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5.
海连富  刘安璐  陶瑞  白金鹤  宋扬 《地球科学》2021,46(12):4274-4290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境内最有望实现找矿突破的多金属矿成矿区之一,已发现众多Au、Ag、Cu、Pb、Zn、Fe、Co等矿点或矿化点.金场子金矿是该地区已发现的最大的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前黑山组及中宁组内的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产状与地层近乎一致.区域上除少量闪长玢岩脉出露外,岩浆岩不发育.为了探讨金场子金矿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进行了研究.金场子金矿床成矿热液期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是绢云母-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黄铁矿-重晶石-石英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石英阶段(Ⅲ)和黄铁矿-碳酸盐阶段(Ⅳ),其中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有4种类型,分别是水溶液包裹体、纯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71~396 ℃,主要集中于180~270 ℃,盐度介于1.30%~10.99% NaCl equiv,密度为0.24~0.78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体系,含有少量N2.热液期石英的δD值为-66.0‰~-32.0‰,δ18OV-SMOW值为+19.7‰~+22.6‰,指示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C同位素显示,晚阶段(Ⅳ)方解石和菱铁矿的δ13C介于-2.540‰~-0.736‰,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具有混合来源的特点,奥陶系-石炭系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变质脱水作用形成的流体可能是金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了明显的不混溶现象,是造成金沉淀的重要因素.矿床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于明杰  王玉往  毛启贵  王京彬  张锐  程奋维  付王伟 《地球科学》2018,43(9):3100-3111, 3125
琼库都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新疆哈密地区的小石头泉矿区中部,是矿区目前为止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床,目前人们对该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在详细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群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琼库都克矿床的原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个体较小;成矿早期阶段(Ⅰ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52~280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2.73%~13.50%;主成矿阶段(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31~261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0.35%~9.59%,总体表现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从Ⅰ阶段到Ⅱ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所降低,表明温度和盐度的降低可能为金属沉淀的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中绝大部分为H2O,其次含有一定的CO2,并含有少量N2以及CH4和C2H6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以Cl-占绝大多数,部分含SO42-,表明琼库都克矿床的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为H2O-NaCl型热液体系.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的δDH2O值范围为-89.5‰~-85.1‰,δ18OH2O值为-8.671‰~-5.94‰,结合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来源.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琼库都克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金坝金矿成矿作用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坝金矿作为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的典型金矿,人们对其构造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成矿热液来源还缺乏深入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金坝金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矿化蚀变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分析石英显微结构,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和S-D-O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进行探讨.区内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普遍发育,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斜长花岗岩和闪长岩的钻孔样品由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及矿化逐渐减弱,变化明显.SEM-CL显示石英微结构具有热液石英特征的穿插结构和重结晶结构,表明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热液成矿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金-黄铁矿-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多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并有CO2-H2O包裹体及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主峰为260~280 ℃和380~400 ℃,盐度范围在0.88%~13.72% Nacleqv,流体密度为0.90~0.95 g/cm3.表明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热液、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流体有从中高温富CO2向低温盐水溶液演化的特点.矿床硫质来源具有深源硫特征.流体包裹体中δDH2O值为-78.0‰~-80.5‰,成矿溶液的δ18OH2O值为1.49‰~5.31‰,表明成矿热液流体由成矿早期的岩浆水向晚期成矿流体的大气降水演化.   相似文献   

18.
李良  孙丰月  李碧乐  钱烨  许庆林 《地球科学》2015,40(7):1163-1176
成因类型与控矿条件的不确定一直是制约砂宝斯金矿床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就成矿背景而言, 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造山过程的挤压背景, 而是否与伸展构造体系有关则鲜有研究.为重新确定砂宝斯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在详实的野外调研基础上, 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受大型拆离断层控制, 矿体主要赋存于拆离断层的次级张性断裂中.通过扫描电镜首次发现了含砷黄铁矿, 与毒砂、黄铁矿共生于早阶段, 指示该矿床形成于中温或中温偏高的热液环境.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 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温(峰值为200~260℃)、低盐度(平均值为5.56% NaCl equiv.)、低密度(平均值为0.87g/cm3)的特征.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与CH4, 属于H2O-CO2-CH4体系.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早阶段黄铁矿δ34S为-1.3‰~5.6‰), 也有少量地层硫.成矿流体盐度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 不同流体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综合研究表明, 砂宝斯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受拆离断层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形成于燕山晚期地壳强烈伸展和幔源物质大规模参与地壳演化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9.
王钏屹  王琦崧  疏孙平  张静 《地球科学》2018,43(9):3126-3140
金窝子金矿床位于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北山裂谷中,属于造山型矿床,目前该矿床成矿流体时空演化及成矿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不同成矿阶段、不同海拔标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及脉体穿插关系,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黄铁矿-石英阶段(早阶段)、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晚阶段),金矿化主要发育在中阶段.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发育两种类型:NaCl-H2O包裹体(W型)和CO2-H2O-NaCl包裹体(C型),前两个阶段发育W型和C型包裹体,晚阶段只发育W型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的峰值分别为200~300 ℃、160~240 ℃、120~180 ℃,盐度依次为1.4%~14.8% NaCleqv、0.4%~14.5% NaCleqv、0.2%~7.6% NaCleqv.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由CO2-H2O-NaCl体系向NaCl-H2O体系演变,完全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呈现出降低趋势,表现为由中温、中低盐度、富CO2的变质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演化的趋势.矿脉垂向上的均一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增加表现出"低-高-低"的特点,可能与成矿流体多期次叠加有关.自矿区西南向东北包裹体均一温度逐渐升高,成矿深度逐渐增加,反映了矿区东北部可能为热源中心,表明矿区东北部应具有深部找矿前景.包裹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及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流体的混合可能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小西弓金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造山带南部,矿体受NWW向次级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西尖山群变质岩。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晚阶段)。对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开展研究,以期查明成矿流体性质,探讨矿床成因。主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94~397 ℃,盐度为2.2%~8.9% NaCleqv,密度为0.63~0.98 g/cm3。利用CO2-H2O三相包裹体计算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为257~395 MPa,成矿深度为9.5~14.6 km。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与石英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CO2-H2O-NaCl±CH4体系,且具有相对还原性的特点。主成矿阶段石英的δDV-SMOW值为-100.2‰~-75.6‰,δ18 O H 2 O 值为+4.15‰~+8.31‰,主成矿阶段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流体不混溶作用是金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综合分析认为,小西弓金矿床为中深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