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坡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耕地又以坡旱地为主。其中>2 5°的陡坡耕地为2 6 7×10 4hm2 ,占库区耕地总量的18.2 %。研究表明,三峡库区粮食产量的5 6 %来自坡耕地,同时库区泥沙量的6 6 %也来自坡耕地。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利用的压力更大。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库区农业生产、移民安置,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原理和生态设计的理念,提出库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应突出生态效益、经济主导、产业协调、区域特色等4种模式,并针对当前库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4.
6.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阐述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探讨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优势果蔬业,生态经济型(含果,茶、桑、药等)林业,效益型畜牧业,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型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业)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为例,探讨了内陆待开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内陆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因此,其经济发展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优先发展部分行业。一般说来,待开发的内陆地区其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质名牌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搬迁企业空间联系与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立足于大量的实地考察、相关政府部门的咨询和企业的访谈等具体调研基础上,根据企业空间联系理论、企业内分工理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理论等,研究了库区企业的空间联系和可能的合作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企业发展方向。在市场环境下,三峡库区企业可能形成四种空间联系模式,即产业内分工模式、市场依托型模式、名牌产品嫁接型模式、资金和技术嫁接型模式等。按照三峡库区企业现状和特征,库区企业在生产要素联系上,可能形成资源纽带型、原料和半成品供求型、配件承包和转包型与资本联系型等四种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9.
我国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坡耕地资源的数量、类型与分布,坡耕地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子与成因,坡耕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做了详细地评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坡耕地五种主要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峡区域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区域能否建立起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文章在分析三峡区域资源结构特征及三峡工程对三峡区域经济牵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产业发展的运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陕北能源开发区农村转型发展轨迹及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农业多样化指数、多部门经济分析模型、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等方法,对1978~2011年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① 1978~1991 年,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为 0.123,产业结构缓慢转换;1992~1997年,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1998~2003年榆林市产业转换速度达最大值0.276;2004年后,以能源经济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换速度有所回落。1991~2011年,榆林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平均为3.94%,GDP增长的29%是由产业结构变动造成;② 1991~2011年榆林市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维持在1.8左右,能源资源开发44.44%的价值外溢。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均说明了榆林市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③ 1990~2011年,榆林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63.07%下降到36.70%,传统食物消费模式逐渐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加快能源资源区农村转型发展,促进能源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互促发展成为榆林市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14.
论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草原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特殊区域,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它独特的资源优势。然而,严重的草原荒漠化,致使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地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我国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途径,势在必行。基于对草原牧区功能、现状与困境分析,提出了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须依托本地自然、人力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市场培育、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等政府政策服务系统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优质绿色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并以此带动源头与下游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和乡村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方法分析了移民家庭决策者(即户主)个人特征、移民家庭特征、移民安置地社会关系和移民政策等相关因素对移民安置地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家庭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迁出人口数量、主要收入来源和人均收入等家庭特征,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程度、与当地人通婚情况等社会关系特征,安置地区、安置区位、安置方式、后期扶持、职业培训等移民政策因素是影响移民适应性的显著因素。未来移民安稳政策的调整方向可以从优先加强对移民家庭户主的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实现移民家庭的整体搬迁、积极引导移民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融,把优于迁出地社会经济水平的地区或区位作为移出安置区(点)、在安置方式上更加倾向于移民意愿、强化移民后期扶持的落实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17.
山区的山地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是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集中的区域。以国家有关资源型城市发展、重庆市近年来区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三峡库区治理贯彻实施的大政方针为宏观背景,以三峡库区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为个案,并将该区域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为我国山地资源系统开发与山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整合做了探索性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析湖北丹江口库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对该库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大农业及产业化发展实践的研究,寻找其产业构成与调整的规律性特征,从而为构建适宜的库区产业发展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查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归纳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共时性,基础性,协调性和脆弱性四大特征,进而概括出了构建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