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吉林省前寒武纪地层可见有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系、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吉南新元古代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盖层沉积岩系和吉北造山带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系4种类型.其中太古宙地层龙岗陆块具有多陆块拼贴的特点,可划分为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杨家店岩组)、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老牛沟岩组)、板石沟岩群、南岗岩群(鸡南岩组、官地岩组)、清原岩群.分别代表白山镇地块、夹皮沟镇地块、板石沟地块、和龙地块和清原地块的变质表壳岩系,其中除龙岗岩群可能为中太古代外,其余地质体的时代均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有集安岩群、光华岩群和老岭岩群,前两者为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环境沉积,分别可进一步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双庙岩组和同心岩组,沉积时限为2 300~2 100Ma;后者为古元古代晚期内克拉通凹陷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林家沟岩组/达台山岩组、珍珠门岩组、花山岩组、临江岩组和大栗子岩组,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Ma.吉南新元古代地层的岩石地层学属性基本清楚,按新元古代三分的观点,其中细河群及其以下地层时代为青白口纪.浑江群时代为震旦纪,吉南地区缺失南华系.吉林省北部造山带中沿色洛河-海沟-青龙村-江域一线的元古宙地层事实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岩片堆叠体,属于构造地层学范畴;具有层状地层特征的仅有敦化地区的塔东岩群、蛟河地区的新兴岩组、九台地区的机房沟岩群、辽源地区的西保安岩组以及安图地区的万宝岩组,时代可暂置于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了许多有关的论文与报告(包括一部分未出版资料,关於有些关键性问题,实际资料尚少),加以综合分析及对比。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尚待论证,但对中国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是可以起一定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目前在文献中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前寒武纪的划分原则,地层表和年代表的关系,地层界线划分的方法和特征。B.B.明涅尔(1960,1962,1970)提出研究前寒武纪地层的特別要注意研究地层表及其建立方法,地层界线的特性,地壳发展阶段和生物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东北区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东北区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初步总结,建立了前寒武纪地层序列,提出了佳木斯地块,大兴安岭地块和锡林浩特中间地块具有相近的演化历史,均以克拉通为生长点,通过垂向和侧向增生,形成了区别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中间地块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广东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的前寒武系由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以其中的两套含砾砂岩为主要标志,划分为云开群,乐昌峡群和罗罅组、大绀山组,鹰阳关组、楼子坝组等16个岩石地层单位。大绀山组与下伏地层(云开群)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间断面,活道组之下,在区域上也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据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云开群的地质年代为蓟县纪至青白口纪。大绀山组属早震旦世,乐昌峡群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7.
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包括在1982年有12名正式成员和30名通讯成员参加的最后正式会议的时候在内,已经为制定可接受的前寒武纪划分积极工作了十年以上,为主要前寒武纪地盾作出了综合年代一岩石图,并对若干和全部具有共同性的格局和事件的复合记录进行了分析。地质年代划分方案也逐渐形成,反映了地球历史主要事件格局,与此同时还识别出那些事件从一个地区到另一地区其强度和时间的的选择是典型地多变的。时间单位界线已被选定,因而可用来圈定或划出沉积、造山和岩浆等作用的边界,但这些界线以年龄确定,对任何岩体毫无专门参考价值。通过间隔2—4年召开正式会议相继发展的和在地质刊物发表的要求评论和批判的若干推荐建议如下: (1)重申推荐建立两大宙级时间单位—太古宙和元古宙,其时间界线为25亿年。 (2)临时性推荐把元古宙再划分为三个代级单位,进一步确定暂时以元古Ⅰ、元古Ⅱ和元古Ⅲ表示,其时间界线分别为25、16、9和约5.7亿年。 (3)把元古宙进一步划分为八个纪级时间单位,但迄今尚未命名,暂时推荐其时间界线分别为25、21、18、16、14、12、9、7和约5.7亿年。分会评议的性质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将在本文叙述。征求的评论和批判意见拟按程序和推荐本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9.
川北前塞武系主要出露在广元县以东的盐井河至南江县东北碑坝一带。解放前,侯德封、杨敬之曾到过本区,著有研究报告。解放后,四川某普查队及第三区测队先后在本区进行工作。由于本区前寒武系的层序尚未获得统一的认识,笔者于1961年5月初至7月底,在南江县杨坝、坪河及旺苍县大河坝等地测制了前寒武纪地层剖面,并 相似文献
10.
引言俄罗斯地台的沉积盖层和环绕乌拉尔山、高加索和喀尔巴阡山系的地槽褶皱岩系,包括上前寒武系的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岩浆形成物。由于进行大量钻探和地球物理工作的结果,因此可以肯定,俄罗斯地台上前寒武系岩层的分布面积大于25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12.
山东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发育,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变质地层的层序,从原来划分的泰山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中剔除大量变质变形侵入岩,清理了地层层序,重新厘定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见表1。几点说明如下:(1)中太古代变质地... 相似文献
13.
1978年6月,各部门地层委员会(MCK)在经过第二次讨论后,批准了一年前由乌法全苏会议通过的苏联前寒武纪新地层表(只是地层名称略有改变)。象苏联这样领土辽阔并广泛发育太古宇、元古宇的国家,建立前寒武纪地层表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科学和现实的意义。与其它许多国家正式采用的前寒武纪地层表相比,乌法会议通过的地层表的不同点在于其地层表上部划分较详细,这不仅依据传统的前寒武纪历史一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秦岭北部前寒武纪区,在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层层序,主要的结论是: 1)较老的变质岩群(秦岭群)是秦岭一带最老的,年龄老于1800m·y;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晚前寒武纪有生物存在没有任何疑义,不仅有动物,而且也有植物化石,起先在上前寒武系发现了无硬壳后生动物化石印痕;后来发现凝源类的角质外壳,或称为碳酸盐藻类一迭层石及核形石。每一种生物化石对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都起着很大作用。过去认为后生动物仅存在于晚前寒武纪上部地层中,并成带分布,不久前发现他们 相似文献
16.
试论福建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近年对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进行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大量地综合分析、对比省内外有关前寒武系地层序列、含矿性,微古生物、同位素地质年龄、变质岩与愿岩共生组合及其建造特征等资科写成。文中通过9条代表性地层剖面的描述,确定了三个含义明确、分布稳定,野外容易鉴别、特征显著的区域标志层组,建立了福建前寒武纪交质岩系由前震旦系麻源群的大金山组、南山组到震旦系的吴垱组、东岩组及龙北溪组的新的地层层序,并按新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名称,对各地层单位的岩性(区域变质岩及其原岩)组合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厚度交化、含矿性、变质建造、原岩建造以及接触关系等,作了详略不同的论述。同时指出闽西南地区在早震旦世末和晚震旦世初可能受到区域澄江运动的影响,存在短期沉积间断。对于福建前寒武纪地层序列中,缺失华南地层区西部或西北部广泛存在的、划分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的不整合面以及南沱冰期的冰成堆积的问题,作了初步讨论,认为这与福建当时所处的太地构造位置或古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从1990年开始,在研究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群年代构造格架过程中,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和变质岩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阴山地区前寒琥系重新进行了厘定,采用单颗粒锆石U-Pb,Sm-Nd等时线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各岩群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阴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群的年代构造格架,将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为;中太古代兴和岩群,晚太古代集宁群/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群,古元古代层侵纪 相似文献
18.
再论天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区域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新资料,讨论了天山地区前寒武系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争论问题.认为库鲁克塔格地区达格拉格布拉克群属上太古界而非下元古界;建议太古、元古为“宇(宙)”一级的地层(年代)单元,元古宙三分,即早元古代(1800—2500Ma)、中元古代(1000—1800Ma).晚元古代(800—1000Ma);震旦系两分,上部仍称为震旦系,下部称扬子系,二者以特端爱肯组冰碛岩之顶界为界(相当南沱冰碛岩之顶界时限为700Ma),上述两系均归属于显生宇(下古生界);波瓦姆群上亚群与杨吉布拉克群相当(时代为长城纪);广泛发育在中天山(天山中部)的变质岩(特别是变质较深的岩层)时代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库鲁克塔格、阿克苏一带的冰成岩成因较为复杂,有的与重力流伴生或为重力流所改造.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