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梁潇云  任福民 《气象》2006,32(4):74-77
2005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80年代山东省少雨干旱和降水减少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表明:80年代是近40年来降水最少,干旱面积最多的10年;全省各地年、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80年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南,影响山东的台风和热带风暴较常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舟山是海岛港口城市。位于东径120°31'—123°35',北纬29°32'—31°O4'。所处地理位置易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和侵袭,是威胁舟山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一、影响舟山台风(热带风暴)概况据1951—1990年资料统计,影响舟山的台风(热带风暴)计170次,年平均4.25次,最多的1959年受影响9次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威  朱艳峰 《气象》2007,33(4):108-111
2006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6年8月开始形成。1月,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欧洲大部地区和日本。夏季,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均遭遇高温热浪天气。年内,全球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其中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东非地区先旱后涝,亚洲南部和南美西北部暴雨频繁。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较常年偏少,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2006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潇云  郭艳君 《气象》2008,34(4):113-117
2007年全球气候明显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2007年8月,一次新的拉尼娜事件开始形成.年初,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南部和美国等地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高温热浪天气.年内,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虽然接近常年,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东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07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地处浙东沿海,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雨量达1520.9毫米,7—9月台风活动频繁,据1949年至1990年统计,影响我市台风(热带风暴)47次,平均每年一次以上。台风(热带风暴)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1.强风。如1956年8月1日台风,风力90米每秒,在象山南庄地区登陆,使海潮跨塘而过,纵深10多公里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7.
江门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对江门市2001—2014年的气象灾害灾情变化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门次数最多的前3位气象灾害是雷电、暴雨和台风。汛期(4—9月)是气象灾害的集中期。台风、暴雨和干旱等3种灾害的集中区都主要在南部,雷电灾害集中在江门主城区和开平地区。近年来气象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都呈略增长趋势;2008年是江门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年份。台风灾害对江门影响最大,其次是暴雨灾害,雷电灾害是造成人员死亡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肖风劲  徐良炎 《气象》2006,32(4):78-83
2005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内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轻;但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西部、华南西部一度秋旱明显。汛期,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年内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情重,台风灾害损失为1997年以来最严重。大风冰雹、龙卷风、雷击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灾害损失较严重,总体灾害较常年重,但比上年轻。另外,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和雪灾,年末山东等地出现严重雪灾。全国春季平均沙尘日数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9.
2004年夏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2003年遭遇高温干旱后,2004年夏季又遭遇严重的大范围高温干旱.梅雨期雨季不明显,梅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属不典型的梅雨年.夏季共遭受4次热带风暴影响,其中第14号台风"云娜"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热带风暴影响带来的强降水,以及通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但浙西与浙北干旱仍较严重.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0.
华南登陆台风频数的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杨绮薇  黄增明  林爱兰 《气象》2001,27(3):12-15
利用 18 90~ 1999年登陆于我国的台风资料 (指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台风 ) ,主要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华南登陆台风多时间尺度特征 ,并探讨台风与 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南登陆台风占全国的 6 3%,平均每年 5个 (最多 10个、最少 1个 ) ,主要周期有 15、5、80年 ,在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 15年周期显著 ,6 0年代及以后5年周期明显。台风频数与 ENSO事件的类型及其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华南台风在拉尼娜年始于夏季的当年明显偏多 (比厄尔尼诺年平均多 1.8个 ) ,台风偏多年 (年频数≥ 7) ,也是拉尼娜年数多于厄尔尼诺年数。影响台风活动的因素非常复杂 ,对拉尼娜年一般可考虑当年台风可能偏多 ,但厄尔尼诺年台风偏多的可能性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一、杭州的台风灾害与天气形势每当台风进入25°N以北,125°E以西,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杭州市。太平洋上每年发生台风(包括热带风暴)30—40个。近40年中台风在浙江登陆24次,不同程度影响杭州的有8次,即在浙江登陆的每3次台风中,就有一次影响杭州市,最近10年中有9次在浙江登陆,其  相似文献   

12.
引言 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加剧,灾害增加,引起各国严重关注。本市进入80年代以后气象灾害出现频繁,经济损失加重。本文利用全市五个县(市)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绍兴80年代气候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炎  姜允迪 《气象》2005,31(4):35-38
200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春李至初夏,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秋季,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的严重干旱。汛期,我国大江大河未发生大的流域性洪涝灾害,但局地性强降雨造成的暴雨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比较频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损失较重。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但阶段性起伏变化较大,冬、春、秋季部分地区遭受低温冻害或雪灾,夏季南方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年内,有8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其中台风“云娜”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雷雨大风、冰雹、雷击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较上年同期增多。综合分析,2004年我国气候总体正常,气象灾害偏轻,属于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4.
穿越雷州半岛时地形对热带气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49~1993年共计29个穿越雷州半岛台风及热带风暴特性变化进行的分析,得出:台风及热带风暴强度(Vmax)一般在登陆前6小时开始明显减弱;台风过岛后强度平均下降24%,热带风暴强度平均下降33%。热带风暴8级大风圈范围的缩小亦较台风为大;半岛对台风和热带风暴移向的影响,台风受影响较早;不论对台风或热带风暴,穿岛前、后均未出现路径明显南折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日常预报经验表明,台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作为台风未来动态的预兆;台风特征与特大的气象灾害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基层台站的日常台风预报服务中,要注意“趋势背景,临近征兆,台风特征”的经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台风(含热带风暴下同)往往给本市带来多种灾害,除洪涝、大风外,还造成乐清湾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它致使海堤倒塌、成潮倒灌、淹没农田以及对虾塘被大潮冲毁,对虾逃走等.随着乐清湾海涂养殖事业的发展和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业的兴起,本湾内的台风风暴潮(以下简称风暴潮)灾害对本市的海涂养殖业,尤其是对虾养殖业的威胁更加突出起来.本文就乐清湾内的风暴成因,造成灾害以及防御对策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热带气旋登陆十分频繁,我国平均每年登陆台风7~8个.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之一。登陆台风除带来洪涝灾害外,还带来严重的风灾和暴潮灾害。20世纪90年代有1个著名台风对我国造成重灾。它们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干旱灾害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娜  罗凝谊  许勇 《气象科技》2014,42(2):309-313
利用四川盆地1980—2009年17市103个县(市)实测逐日降水资料,按照四川省气象局制定的四川盆地的干旱地方标准DB51/T581—2007,对四川盆地近30年干旱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夏旱的高发区集中在盆地西北部的成都、德阳和绵阳,伏旱的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强。春、夏、伏旱的空间分布高发区依次从盆地西北部向东南转移。干旱发生的频率整体呈增长趋势,且严重干旱发生频次增长明显,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增幅达到110.3%,21世纪00年代在90年代的基础上又递增20.0%,21世纪00年代发生的严重干旱频次为80年代的2.5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灾害事件增加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加强极端异常灾害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增强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暴雨)、台风、高温酷暑、寒潮低温冷冻(雪灾、连阴雨、霜冻)、沙尘暴(大风)和风雹(冰雹、龙卷风)等。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别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55%和27%,台风和冰雹占11%、其他占7%。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干旱、洪涝(暴雨)、台风灾害成因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20.
强台风“云娜”灾害特征及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素芬  赵利刚 《气象科技》2006,34(3):315-318
根据0414号台风“云娜”灾情调查,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对1949~2004年影响浙江省的重大台风灾害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台风“云娜”是浙江省1956年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台风灾害。综合评估结论:①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损失与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呈上升趋势,台风“云娜”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当年生产总值之比为3.54:100;②风暴潮为沿海台风灾害的主要因子,建成标准海塘后,大风上升为首要致灾因子;③沿海农村新建(构)筑物和城市广告牌在台风“云娜”中安全问题突出,民营企业抗灾能力也凸显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