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湿地调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系统阐述了博斯腾湖湿地的资源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湖区内湿地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为博斯腾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博斯腾湖小湖区为研究区,采用5个不同时期Landsat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景观转换系数,结合景观转化幅度,分析近22a博斯腾湖小湖区景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2a博斯腾湖小湖区湿生景观面积占50%~54%和旱地景观面积占46%~50%,旱地景观面积与湿生景观面积之间最大比例相差8%;1994~2001年景观转换幅度为172.8km2,占总面积的21.3%,向湿生景观转换阶段,总体上斑块向湿生景观转化;2001~2015年景观转换幅度为-168.7km2,占总面积的20.4%,向旱地景观转换阶段,总体上斑块向旱地景观转化;1994~2006年博斯腾湖小湖区以转换系数为±3的大面积景观转换为主,干湿动态变化强烈,变化强烈区主要分布在小湖区的北侧外缘区、内部变化较为缓和;2006~2015年湿地以转换系数为±1、±2的小面积景观转换为主,干湿动态变化相对缓和、稳定,小湖区内部景观类型变化弱,景观变化的主要发生区域在小湖区的外缘地区。  相似文献   

3.
刘松 《海洋与湖沼》1996,27(4):451-454
根据1990-1994年博斯腾湖小湖区出入湖水质矿化度监测和开都河西支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关系推导出博斯腾湖小湖区出湖水质矿化度模型。  相似文献   

4.
内陆湿地是发育于海岸带以外陆地上的湿地总称。斧头湖为内陆淡水湖,属于典型的内陆亚热带湿地,与其它内陆湿地的研究具有可比性。近年来,斧头湖湿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景观、气候、水文及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并由此显现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和处理了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阶段研究了斧头湖湿地土地利用/覆盖演变格局与过程;探讨了斧头湖湿地总体景观水平格局变化特征和不同景观类型水平变化特征,以及斧头湖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地利用强度增加,斧头湖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具有破碎化的趋势,地表径流和流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野生生物种类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湖泊萎缩、湖泊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湖泊环境问题。遥感技术的诞生给大范围的、全面深入的湖泊环境变化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它克服了人类对湖泊有限的考察和小范围定点观测实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动态变化、湖区洪涝灾害、湖泊物理参数、湖泊生物生态、湖泊水文水质、湖泊冰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湿地损失补偿机制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智鹢  许长新 《海洋工程》2011,29(4):108-113
我国河口湿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针对长江口地区人地矛盾,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长江口湿地补偿问题,并以上海市南汇边滩为例,基于多层博弈模型,从湿地补偿资金的来源、运作方式、投向及产生的生态补偿效益进行一个全过程研究。在第一层博弈分析中提出上海市通过圈围滩涂湿地解决人地矛盾,只有通过降低造地成本才能不违反国家相关政策,风险最小。第二层博弈的结果是基层湿地管理单位力图节约造地成本,并获得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激励性补偿。第三层博弈带来上海市和基层单位在利益上的双赢,但是却损害了湿地的环境功能。为了弥补环境损失,第四层博弈把南汇边滩造地收益中降低的成本用于补偿其它具有湿地功能的湿地,表面上是补偿湿地面积,实质是补偿生态系统的平稳过渡。通过连续分层博弈过程给予了一个处理河口湿地补偿问题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述了显地的资源和生态特点,分析了湿地的环境功能的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阐明了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环境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目前湿地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湿地自然景观显著改变、自然资源严重衰退和湿地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结构与经济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浙江省滨海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功能结构和人文景观分布特色进行了综述 ,剖析了浙江省滨海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建设自然保护区 ,实现深度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 ,科学地用好滨海湿地这一宝贵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崇明岛现代潮滩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岛西沙湿地、南分场、团结沙和东滩湿地的沉积物粒度分布,具有高潮滩向低潮滩平均粒径逐渐变小、标准偏差变大(分选性变好)的共同变化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潮滩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规律.崇明西沙湿地、南分场和团结沙潮滩坡度大、滩面窄,沉积物粒径比崇明东滩湿地小,中潮滩侵蚀严重,具有"江岸型"剖面的特点;东滩湿地沉积物粒径大,滩面宽、坡度小,具有"潮滩型"剖面的特点.西沙湿地动植物组成单一,生物多样性程度降低,主要是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恢复.东滩湿地需要考虑合理的围垦,过度围垦不但直接破坏了底栖动物的生存,而且威胁到迁徙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南四湖,东平湖资源综合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东平湖是华北重要的淡水湖,湖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有巨大开发潜力。本文分析湖区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在第四纪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达源 《海洋与湖沼》1986,17(5):429-435
鄱阳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水位年变幅大达9—13m余,主要受附近长江水位的控制,它形成于全新世期,因海面及长江中下游水位的上升所致,至今才不过几千年。据湖区第四系钻孔剖面,分出了至少7个中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湖沼相或河漫滩相夹层,将其与同时期世界海面曲线相比较,上述夹层与高海面在时代上相当,但高度上不完全对应,因湖区的第四系已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南四湖的淤积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四湖,又称微山湖,从出现到今天,已经有了700余年的历史。它已进入了老年期,如不加以治理,则有消亡的可能,促使它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淤积。南四湖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淤积了2—6米深。其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必须清挖湖盆,加大泄洪口,继续治理河道,以减缓淤垫,否则何以谈及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南四湖渔湖民庄台工程”为中央水电部部属大型工程。该工程解决了6.8万渔湖民居住安全问题,免除了渔湖民世世代代受冰凌、风浪的威胁,为渔湖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湖区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有了庄台,人力集中了,又有了办厂基地,为湖产品流通加工、湖内水生植物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南四湖将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太湖湖鲚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鲚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其边缘增长率K的周年变化,表明年轮系一年形成一次,主要在4—6月出现。体长与鳞长的关系式为L=18.658+118.06R,与体重关系式为W_♀=7.588×10~(-6)L~(2.8301)、W_♂=5.584×10~(-6)L~(2.8781)。2龄鱼以前,体长和体重相对增长率与生长指标较大,2龄以后则相反。生长适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3龄的W=0.292W_∞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的捕捞年龄应为2龄以后,体长为170mm以上。本文为提高太湖湖鲚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平湖畔涝洼地年仅亩产细苇400—500kg,价值10—20元。采用渔农牧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亩产鱼、粮、猪1000kg。其措施为: 1.改涝洼荒地为台田、鱼池。2.台田种粮食。3.鱼池采用光合细菌微生物技术并产体养殖,多种鱼及蚌、珍珠等。4.产品循环利用。粮食作物的副产品做猪饲料;猪粪做鱼饲料肥料;鱼粪回田做作物的肥料。  相似文献   

17.
呼伦湖、乌伦古湖全新世植物群发展与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1993年分别对呼伦湖及乌伦古湖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剖面及钻孔进行了孢粉分析,结合^14C测年、介形类、硅藻分析资料,对两区孢粉植物群演替、气候与湖泊环境变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kaB.P.前,西北地区湖水位变化与冰川融水有关,东北湖区温凉湿润气候受季风环境影响所致;10.0-7.0kaB.P.及5.0-3.0kaB.P.间,气候干旱,两者受西风带控制;7.0-5.0kaB.P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天津水上公园东、西湖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动(1972年9月到1973年8月,东湖;1974年11月到1975年10月,西湖)。东湖采到浮游动物63种,西湖7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是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大弹跳虫。测定两湖的水质,浮游动物数量及生物量,分析两个湖泊的富营养化及污染。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湖流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道光 《海洋与湖沼》1991,22(3):200-207
根据1962—1983年大量观测资料研究表明,鄱阳湖湖流主要有吞吐流和风生流,因江湖关系而导致吞吐流呈顺畅型、倒灌型和顶托型分布。其时程变化规律是日变化小,年内呈马鞍型变化,年际变化显著且呈周期性。面上分布不均衡,湖流大小的顺序是湖口水道、五河入湖区、主湖区、湖湾区。垂直分布,顺畅型接近对数曲线,倒灌型和顶托型复杂多变。低水河相,流速大,流向规则稳定;高水湖相,流速小,流向紊乱多变。风生流对吞吐流的影响有显著的风向效应和水位高低、湖面宽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年6月14日~6月22日期间淀山湖水域实测水文资料探讨了夏季淀山湖水域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淀山湖水域感潮特征显著,潮波主要沿黄浦江上溯经拦路港、淀浦河、石塘港、西旺港传播入湖区,该水域潮汐以M2分潮为主,为非正规半日潮类型,湖区平均涨潮历时4.0~5.3h,平均落潮历时7.0~8.4h,最大潮差基本呈以拦路港为轴心渐次递减的分布格局;(2)湖区水流极弱,垂线平均最大流速介于0.02~0.05m/s区间;(3)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南水域,潮流往复流特征显著,主流向基本与各入流口门和主要出流口门——拦路港构成的轴线相一致;而商榻至拦路港航道以北水域则往复流性质较弱,涨潮流向相对较为分散;(4)夏季时,风生流和相应底部补偿流是控制湖区水流垂向分布格局的首要因素之一;(5)夏季时,珠砂港、商榻、白石矶和千灯浦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入流通道,分别占总入流量的40.7%、39.2%、18.2%和1.9%;(6)夏季时,拦路港、淀浦河、西旺港和石塘港等4个口门为淀山湖的主要出流通道,分别占总出流量的84.0%、12.0%、2.5%和1.7%;(7)夏季时,本次测验中未加考虑的部分流量较小的口门流量以及湖面接收的降雨量对于严格的湖区水量收支平衡而言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