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建中 《云南地质》2000,19(3):207-231
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是我国两条著名的富碱侵入岩带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钼)、金(铅锌)成矿带。因此,对该带内岩石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在该岩带内找寻更多的大中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潘长云  吕伯西 《云南地质》1992,11(2):144-152
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矿化类型有:(1)Cu-Mo;(2)Pb-Zn多金属;(3)Au;(4)Mo-Cu;(5)稀有稀土金属矿化。富碱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和岩石化学成分与矿化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成矿专属性,其酸度和碱度是影响和控制矿化类型的主要因素,利用代表岩石酸度和碱度的变量能有效地区分富碱侵入岩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产在姚安富碱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姚安金矿床为对象,对成矿流体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和S、C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碱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提供了姚安金矿床早期成矿作用所必需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成矿阶段至晚期成矿,民矿流体经历了从以岩浆流体为主的流体体系至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体系的转变。因此,钙碱性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可分异出成矿流体的过程,也存在于富碱浸入岩的成岩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床之一,按照脉体相互切割关系,成矿过程可分为两期十个阶段。矿区内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温度介于83℃~142℃之间,盐度介于27.5~42.5wt%NaCl两个区间内,具有典型的双配分模式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晚阶段有大量雨水混入热液流体中,导致流体的温度、盐度和δ18OH2O、δD值下降,引起了成矿流体中的钼金属沉淀,形成了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已成为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本文在该富碱岩浆成矿带内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概述了该带内典型富碱斑岩和矿床特征。【研究结果】富碱斑岩总体上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显示富集碱质(K2O+Na2O含量高)、铝、轻稀土元素及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性,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源区主要为下地壳物质;同时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走滑构造之次一级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本区成岩成矿的制约,并进一步总结了东特提斯成矿域内受控于金沙江—红河区域走滑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活动的“区域构造-富碱岩浆-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结论】通过上述三地(玉龙、北衙、铜厂)主要矿区内主控岩断裂构造野外特征观察研究,提出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的次一级近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本区富碱岩浆活动及铜金多金属成矿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富碱火成岩(如钾玄岩和碱性斑岩)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研究富碱火成岩可以重建研究区的构造背景,也因为近年来发现很多金属矿床与这类岩石有关[1~3].其中,一些世界上规模最大、以火山岩和侵入岩容矿的铜、金矿床都与富碱火成岩关系密切[2].据统计,环太平洋区约20%的大型金矿床都产在这套岩石中或其附近,而这套岩石的体积最多不超过该区域火成岩总体积的3%[3].正是由于有关矿床的巨大的经济意义,驱使人们近年来对富碱火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1~9].但是,也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如产金与产铜富碱火成岩的异同以及含金与含铜成矿流体的的成因和差异等.  相似文献   

7.
与铜、金矿化有关的富碱侵入岩矿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内与金矿化有关的姚安正长斑岩和与铜矿化有关的马厂箐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姚安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为(818±50)℃和0.9×108~1.3×108Pa,马厂箐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29±50)℃和2.2×108~2.8×108Pa,两岩体的氧逸度均高于地幔石英-橄榄岩-磁铁矿出溶线,相对于马厂箐岩体而言,姚安岩体结晶时的氧逸度更高。两岩体矿化作用的差异与岩浆的分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相对于铜矿化而言,氧逸度较高的岩浆有利于金矿化。  相似文献   

8.
Li同位素示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它在示踪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微小变化方面非常灵敏。本文首次运用Li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对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不含矿的剑川北岩体和含矿的万硐山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川北岩体和万硐山岩体的Li/Yb的比值分别为7.20~9.58和11.18~20.0,δ7Li特征分别为+0.3‰~+6.2‰和-6.5‰~+0.1‰;含矿与不含矿岩体δ7Li值存在明显差异,指示含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较大程度的板片脱水所释放的具有较低δ7Li值的流体的交代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富碱斑岩源区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航  王蝶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6-2023030026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① 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② 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③ 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航  王蝶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2023,69(5):1669-1693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1)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2)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3)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  相似文献   

11.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世界上并不多见,目前我国典型斑岩型银铅锌矿床仅冷水坑一处.笔者通过对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岩相学研究、激光拉曼探针(LRM)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测试,揭示了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冷水坑矿床成矿流体及主要成矿元素(硫)来自于斑岩系统,大气水在整个成矿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张道红  张学书  杨艳  严健  杨平 《地球学报》2013,34(S1):168-176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 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 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蚀变、稀土元素配分、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含矿与非含矿富碱斑岩区别等特征, 认为该区带富碱斑岩主要由富碱花岗斑岩类和碱性正长斑岩类组成, 为喜马拉雅早中期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 岩石的Si2O含量偏低, 富碱高钾,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相似; 岩体间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δEu值基本近似,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曲线均为向右陡倾斜的平滑曲线, 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 两类富碱斑岩的岩浆演化和成因具有同一性。通常在岩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碱质相应偏低, 富含Cu、Mo、Pb、Zn、Au、Ag等矿化元素和Li、Rb、Cs等稀土碱金属元素, 蚀变类型多、蚀变较强、分带好, 稀土元素(ΣREE)总量偏高的岩体中, 有望找到大型的Cu、Mo、Pb、Zn、Au、Ag矿床。  相似文献   

13.
66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学和激光喇曼光谱方法,研究了661铀矿床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早期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50℃,盐度为1.65%~3.44%(NaCl),密度为0.81~1.01 g/cm3;成矿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5~150℃,盐度为1.48%~1.64%(NaCl),密度为0.88~0.96g/cm3。这些资料揭示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热液。激光喇曼光谱气相成分分析主要为H2O,未见其他气体成分。明显不同于岩浆热液矿床中的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流体的性质,结合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氧同位素及区域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推断成矿流体的水可能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地质与勘探》2012,48(2):217-226
[摘 要] 通过对埃子王家-原疃矿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测温学及铅、硫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①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K+、Na+、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24、Cl-、F-为主;气相成分以H2O、CO2、CH4为主;②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120~350℃,4. 26%~8. 66%,为中低温(200℃以下为70%)、低盐度的流体;③206Pb/204Pb 范围为16. 217~18. 034;207Pb/204Pb 范围为15.180~16.889;208Pb/204Pb 范围为36. 586~39. 987。分析认为,本区铅同位素来源应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15.
帕米尔构造结是陆陆碰撞造山的典型地区之一,位于帕米尔东缘的杜格里富碱斑岩是揭示帕米尔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对象。岩体侵位于下二叠统粉砂质板岩中,主要由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组成。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0.76±0.09 Ma,表明杜格里富碱斑岩形成于中新世中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杜格里岩体具富碱、高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微量元素高度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呈右陡倾的LREE富集型,且无明显负Eu异常,反应源区为加厚镁铁质下地壳,并经历过古俯冲洋壳板片流体的交代作用和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杜格里富碱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体制下,是青藏高原西北缘构造转换带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响应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山东金翅岭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高峰 《地质与勘探》2012,48(4):677-684
[摘 要]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稀土元素等的分析,研究山东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属Na+-K+-Ca2+-Mg2+-Cl--SO2-4体系,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夹有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40~350℃,金的主成矿期为第域和第芋阶段,成矿温度范围为290℃~185℃,流体盐度介于7.3%~8.9%,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石英、黄铁矿包裹体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标准化曲线为略右倾曲线。  相似文献   

17.
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了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内4个富碱斑岩的年龄.结果表明:剑川地区角闪正长斑岩形成时间为(37.6±2.2)Ma,姚安地区黑云母二长斑岩具有2组锆石U-Pb年龄数据,较年轻的一组为(36.86±0.63)Ma,较老的一组为(40.41±0.24)Ma,姚安黑云母角闪正长斑...  相似文献   

18.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期花岗岩和燕山期闪长玢岩中,断裂控矿明显。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热液脉型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4个阶段,前3个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7~472℃,3.21%~50.85% NaCleqv;156~412℃,2.73%~42.65% NaCleqv;155~412℃,2.73%~8.13% NaCleqv。(铁)金矿化集中在Ⅱ阶段,金(铜)矿化集中在Ⅲ阶段,Ⅲ阶段是主成矿阶段。初始流体为含CO2的盐水体系,随着温压条件、pH值的变化,发生CO2、H2S等气体逃逸为特征的沸腾作用,而演化为盐水体系。前3个阶段流体沸腾作用以及后2个阶段岩浆驱动的大气降水溶液的作用导致金矿化。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导致成矿流体聚集,裂隙中发育的花岗岩和闪长玢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热液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0.
刘利 《地质与勘探》2012,48(4):663-676
[摘 要]劳家沟钼矿是西拉木伦成矿带东段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钼矿床。矿床赋矿岩石为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矿化类型以细脉状和浸染状辉钼矿为主。成矿过程包括早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组合)、中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组合) 和晚阶段(石英-方解石组合) 三个阶段。早阶段的石英细脉中发育气相水包裹体(PV)、液相水包裹体(PL)、CO2-H2O 三相包裹体( C)、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子矿物包括石盐、硬石 膏及其它不明矿物;中阶段较早阶段除缺少CO2三相包裹体外,其它相似;而晚阶段的石英-方解石细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较少,且类型单一,只有L 类和少量V 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劳家沟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是以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和含CO2为特征的岩浆热液型流体,从早到晚其演化规律为:早阶段高温(320~>550℃)、高盐度(6~16wt% NaCleqv、52. 89~>66. 75wt% NaCleqv)、高氧逸度、富CO2→中阶段中高温(280~>550℃)、高盐度(5~>15wt%NaCleqv、>66. 75wt%NaCleqv)、含CO2→晚阶段中低温(160~250℃)、低盐度(0. 5~5 wt% NaCleqv)、贫CO2。利用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的气液均一温度ThL-V、石盐消失温度Tmhalite 和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其最小捕获压力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成矿深度大约为5~7 km。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劳家沟斑岩钼矿的成矿时间大致为早白垩世,成矿构造背景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减薄。本文将劳家沟斑岩钼矿的成矿机制大致概括为:岩石圈强烈减薄诱发岩浆侵入活动,岩浆在侵入晚期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含CO2的含矿气水热液,在地壳快速抬升期间流体多次减压沸腾,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