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泳德 《江苏地质》1998,22(3):18-18
1972年和1973年,测试中心分别引进第一台和第二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意大利的IL-353型和英国的SP1900型,这两台仪器主要从事火焰原子吸收的常量元素分析,分析对象以大量的地质样品为主。1982年~1984年,又分别引进第三台和第四台原子吸...  相似文献   

2.
不同原子化方法对样品气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恩  常诚 《岩矿测试》1991,10(1):21-24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中管壁、平台和探针原子化测量Cd、Pb、Mn、Co、Cu和Cr的吸收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吸收信号形状由被测元素的性质、样品气化速率和原子蒸气扩散速率决定。对于同一元素,在选定仪器条件下,峰形主要由样品气化速率决定。而样品气化速率又与原子化表面的升温速率有关。三种原子化方法中,探针的升温速率最快,得到较窄的信号峰,平台的升温速率最慢,峰形较宽。在提高样品气化速率方面,探针原子化是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探矿要求测定的样品中微痕量元素愈来愈多,对分析的下限及精度也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常规的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一些吸收线处于紫外区的元素——As、Sb、Bi等的测定灵敏度很低,这就难于满足分析要求。1969年,W·Holak首先将氢化物发生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起来,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十多年来,由于分析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使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扩大到砷、锑、铋、锗、锡、铅、硒、碲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银,镉,锂,钴和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伟 《岩矿测试》1989,8(4):317-319
本文提出一次取样溶矿并用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后,分别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原子吸收法测定Ag、Cd和Li、Co、Ni两组元素。方法简便快速,经对一级化探标样和大量化探样品中题示元素的测定,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磷矿石中多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磷矿石中多元素陈国亮,张朝旭西北大学化工系西安710069磷矿石中常含有多种共存元素,研究和测定其组成含量,对于提高磷肥质量、土壤改良和植物营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磷矿石中共存元素的测定大多采用容量法、比色法、火焰光度法,个别元...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最近几年来获得迅速发展。原子吸收仪不仅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准确度、精密度都很高,尤其适于低浓度测定,是分析微量元素的理想方法。原子吸收仪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测元素达70多个。  相似文献   

7.
隐伏矿区地气测量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常规的原子吸收分析方法,以含活性炭的泡沫塑料为吸附材料捕集地气,在覆盖厚度为10-200m的隐伏矿区进行了地气测量研究,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在以Zn为主的多金属矿区,地气中出现了Zn,Ag,Cu,Pb等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在以Ni为主的铜镍矿区,获得了Ni,Co,Cu等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Ag,Zn,Mn等的异常和分带。这些异常不仅圈出矿化体的大致赋存部位、走向和分布,而且对断裂构造亦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海口市和三亚市椰树树皮和树叶中Cd、Co、Cu、Cr、Ni、Pb、Zn、V、Ti的质量分数,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椰树树皮较树叶更易积累重金属元素.对比两个城市椰树树皮、树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除三亚市椰树树皮中Cr、Ni的平均质量分数略高于海口市外,椰树树皮、树叶中其他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为海口市大于三亚市.分析不同功能区椰树树皮和树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见,工业区中Co、Cr、Ni、Ti、V的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反映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干道附近w(Pb)较高,与车辆交通等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对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及生物吸收系数的分析表明,椰树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程度是有限的,其吸收程度与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高低并不一致,因此,其吸收程度除受土壤类型影响外,还受生物吸收能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文献日益增多,然而原子吸收法测定复杂样品中的贵金属元素因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而造成困难。如文献[1]中指出:在分析复杂的多组份溶液时,产生背景—非选择吸收,同时贱金属元素的存在还影响贵金属的原子吸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覆盖,干旱半干旱自然景观区采用水化学测量进行普查找矿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化探水样中Pb、Cr、Co、Ni的测定报道不多。对于水样中痕量元素用火焰原子吸收虽有介绍^[1,2],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较为理想^[8,4]。为提高分析的质量,普遍使用基体改进剂。我们采用HNO8-H2O2消化水样,加入钯盐作基体改进剂,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化探水样中的铅、铬、钴、镍进行测定,简化了分析操作,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氢化物发生法-原子吸收分析测定砷、锑、铋、硒、碲、钖、铅等元素是一种比较灵敏的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在酸性溶液中,上述被测元素,与产生初生态氢的一些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热不稳定特性的气态氢化物,导入火焰或各种加热方式的石英管池等原子化器,在较低的温度下热解、原子化,以常规的吸收法测定.作者提出一种适用于氢化物-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上述元素的氢化物连续发生器新设计型式.此种新发生器结构更简单,采用能双管同时吸喷溶液的直角型气动喷雾结构,试  相似文献   

12.
常规的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锡灵敏度很低,不能满足化探找矿对锡灵敏度的要求。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锡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的特点,并已有文献报导。但是对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干扰的消除问题报导较少,难于直接用于复杂的地质样品分析。 本文采用电加热石英管原子化器、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锡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了44种  相似文献   

13.
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GPt_1~7系列标准物质由土壤、水系沉积物、富镁超基性岩、富铁超基性岩、含铜镍贫铂矿石及铬铁矿等不同类型7个样品组成。铂族元素的含量范围从土壤和岩石的背景含量到矿石达4~5个数量级。经方差检验样品均匀度良好。标准物质的定值分析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试金和湿化学法分离富集,以原子吸收、催化比色、催化极谱、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和中子活化等方法进行测定。定值的元素为Pt、Pd、Os、Ru、Ir、Rh6个铂族元素及Au。该系列标准物质主要适于作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勘查和铂矿勘查中铂族元素分析的量值标准与测试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4.
氢化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及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硒、碲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硒碲氢化原子吸收法测定,已见报道。文献曾连续对硒碲等元素的氢化原子吸收法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文献对原子吸收法测定硒进行了评述,提到了氢化原子吸收法测定硒的条件。文献对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了用该法测定地质样品中>0.0001%的硒碲。本钢钢研所把氢化原子吸收法用于测定钢铁中>0.0001%的硒碲等七个元素。但对于矿石、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硒碲的氢化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尚未见到详细报导。作者对氢化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硒碲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巯基棉富集硒碲与干扰元素分离,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拟定了分  相似文献   

15.
张振森 《物探与化探》1980,4(2):49-53,64
前面提到原子吸收的干扰少,这只是相对于化学和光谱分析而言,事实上原子吸收的干扰有时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化探分析中,往往采取称大样,使用标尺扩展等办法来测定痕量元素,干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偏硼酸锂类熔剂,能够有效地分解硅酸盐岩石和太多数造岩矿物。样品分解后可以使用种种分析技术完成包括钾钠在内的元素定量分析,因此自C.O.英格梅尔斯(Ingamells)推荐偏硼酸锂作熔剂以来,已经在发射光谱和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比色  相似文献   

17.
全国岩矿分析经验交流会于4月30日至5月5日在广西桂林召开。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198个单位的248名代表和81名列席代表。向大会提交的论文达600多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较过去都有很大提高。在电化学分析方面,极谱催化波有了新的发展。为稀土元素及铂族元素的催化极谱分析工作作得更加完美。离子择选电极除应用于地质样品中的氟、氯等元素外,已扩大大到银和钙元素。在原子吸收方面,不仅作岩矿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而且对于硅酸盐样品中高含量元素的分析也作了不少工作。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无色散原子萤光法及氧屏蔽原子吸收法,新方法也都应用于地质试样分析。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样品的八种分解方法以及灰化温度和元素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光谱法系统地研究了干法灰化植物标准样GSV-1和GSV-2的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与元素损失的关系,研究了植物样品的八种前处理方法.实验得出的结论,完全适合于其它植物样品.  相似文献   

19.
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确定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的方法,研究了硝酸-高氯酸湿法消解煤样,火焰法测定煤样中K、Na、Ca、Mg、Zn、Cu、Fe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取样量0.01~0.05 g,140℃湿法消解煤样,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煤样中K、Na、Ca、Mg、Zn、Cu、Fe七种元素的含量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方法简便;适合实验室分析测试,消耗少用时短,操作性强,可供相关测试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晋北-宁北煤中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仪器中子活化 (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 AES)和原子吸收光谱 (AAS)等方法测定了晋北-宁北一线 5对矿井、 2个露天矿、 5个电厂和 3个洗煤厂煤中环境敏感性痕量元素的含量;通过与中国土壤、其他地区煤以及世界范围煤中痕量元素含量进行对比,总结了研究区痕量元素的分布、富集特征,得知部分地区煤中 Hg、 Cd和 Se的含量较高,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分析痕量元素与灰分、挥发分的相关性以及痕量元素间、痕量元素与 Al、 Fe和 Sp的相关、聚类特性,探讨了痕量元素间及其与矿物质间的亲合性及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