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闾国年  钱亚东 《地理科学》1998,18(6):567-573
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具有精确定位特征的连续的沟沿线是构建黄土沟壑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泥沙搬运和径流过程的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貌提取技术,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离石王家沟流域汇流网络的基础上,自动提取了该流域完整的沟沿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水系提取算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介绍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的一系列算法,这套算法完成下述功能:洼地的识别和填充、平地的抬升、水流方向的确定、上游集水面积的确定和可流栅格网络的生成以及水系的生成和水流线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水系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从数字高程模型 (DEM )提取水系的一系列算法。这套算法完成下述功能 :洼地的识别和填充、平地的抬升、水流方向的确定、上游集水面积的确定和河流栅格网络的生成以及水系的生成和水流线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水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对比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水系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地表径流模型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根据现实可得DEM数据的精度,指出DEM中“数字负地形”来自真实的地形和伪地形;伪凹陷来自数据单元的低估或高估;伪平原区的流向是一种汇聚模式的流向。通过对ARC/INFO的样本数据进行实验,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四维地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模型在地学数量化研究和GIS研究中作用非常关键。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的四维地貌模型 ,能够模拟地貌景观随时间的演变。如何动态表现这种演变 ,一直是地貌模型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探讨四维地貌模型研究的地学理论和意义 ,推导出一种四维地貌模型的建立方法 ,介绍以该方法建立的一个四维地貌模型实例。  相似文献   

6.
四维地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模型在地学数量化研究和GIS研究中作用非常关键,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的四维地貌模型。能够模拟地貌景观随时间的演变,如何动态表现这种演变,一直是地貌模型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探讨四维地貌模型研究的地学理论和意义,推导出一种四维地貌模型的建立方法,介绍以该方法建立的一个四维地貌模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汤国安 《地理学报》2014,69(9):1305-1325
数字高程模型是最重要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是当今地理学、地貌学界,特别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DEM的数据模型、数字地形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尺度效应、高性能计算方法以及地学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特别是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的梳理与分析。综述显示,我国具有一批从事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的高水平研究力量,研究方向紧跟国际前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部分研究内容具有显著创新,年轻一代科学家正加速成长。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我国科学家的优势与特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在南极地区进行DEM研究的状况。最后,结合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研究进展,对最新的南极DEM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晓  陈正江  陈强  高凡 《干旱区地理》2004,27(4):576-579
以1:10万地形图为基本数据源,在Golden Soft Surfer等软件支持下建立了艾比湖湖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建立了艾比湖的水量平衡模型和湖面面积变化模型。以艾比湖为实例,从年内与年际多个尺度进行研究,探求湖面面积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最后探讨了基于该模型得出的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以及该模型在其他流域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流域地理信息处理与地貌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貌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对地表生态环境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澜沧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应用GIS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对澜沧江流域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地表覆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流域有关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了对流域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研究成果直接为澜沧江流域水、土、生物、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为流域水资源的分配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IS的小班海拔、坡度及地貌立地因子的自动求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立地因子的调查是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调查方法主要依靠实地测量或室内基于地形图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利用基础测绘资料提供的20 m等高距的DEM数据,建立地图分析模型,模拟人实地调查、测量或室内计算的方法,在GIS系统中实现森林小班的海拔、坡度及地貌立地因子的自动计算.通过实验区的应用对比,自动计算的结果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2,47(4):302-314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当α<45°时,α愈大,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背风面的降水比向风面减小愈少。当α>45°时,则正好相反。但是,当σ<45°和α在30°和60°之间时,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随σ和α的变化并不很明显。在地形坡度均一的情况下,向风面降水的高度分布一般是先增后减,有一最大降水高度h_M出现,且气候愈干燥,h_M愈高。在气候很潮湿时,h_m→0,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山麓。当向风面的地形呈阶梯形时,也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降水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相遥感图像光机复合处理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光机复合处理技术大大简化了常规遥感制图方法的繁琐步骤,它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提取出土地荒漠化变化信息,不仅能确定土地是否发生了荒漠化以及荒漠化的强弱程度,而且还能已荒漠化的土地按荒漠化变化程度分为5种荒漠化无变化型,3种荒漠化强型和4种荒漠化减弱型,所生成图像上反映出自然景观带不仅与实地情况完全一致,而且带界精度都能保证在一下像元之内。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形模型在濒危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00km2范围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濒危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生境研究上。通过计算机叠加大熊猫可分布的高度、坡度及竹子分布区域,获得了大熊猫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潜在生境区,其比实际的熊猫分布范围大出近一倍,文章还对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6.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的纬向效应和高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GAME-Tibet野外观测期间所得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土壤温度分布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高度效应,而冬季土壤温度分布主要表现为纬度效应,年平均土壤温度分布是纬度效应和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地学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军  周成虎 《地理科学》1999,19(2):158-162
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地学数据的使用大为扩展,但关于地学数据的一些基本认识,如地学数据概念,地学数据的基本特征等并没有达成共识,在分析地学数据概念和来源的基础上,对地学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多尺度特征,分布式特征,空间拓扑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M的沟谷系统提取算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近20多a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沟谷系统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综述。将沟谷系统提取方法归纳为三类:局部方法、全局方法、局部与全局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别综述与比较了提取沟谷系统的三个主要问题——水流路径的确定、洼地的处理以及累计汇流阈值的确定的解决算法以及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要使这方面的研究走向真正的实用化,必须借助其它的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天山构造地貌形成、演化及构造地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作为陆内古板缘山的构造、边界及动力条件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活动性陆内古板缘山地的造山旋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