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土林是一种流水地貌,云南元谋土林在规模和景观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但作为旅游景观资源研究不多,本文在元谋土林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旅游地质学为指导,从地貌景观类型、形成演变规律、分布规律、美学特征等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婷婷  许光泉  张著  李浩  章晋升  贺彪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24-2024010024
研究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古地貌恢复对于华北煤田岩溶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华北板块南缘淮南舜耕山奥陶系古岩溶为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踏勘、分段剖面测量以及残余厚度法等工作方法,揭露了古岩溶发育特征和恢复基岩面剖面起伏形态,并结合现代岩溶理论,从形成条件的角度剖析不同岩溶带的空间变化规律。本文认为马家沟组主要发育大型岩溶缝洞,内部充填物少,而萧县组沿层面发育层间岩溶,充填岩溶角砾,且内部充填方解石由东向西逐渐增多。舜耕山奥陶系古岩溶发育程度自东向西、自上至下逐步减弱。该地区奥陶系古地貌呈东高西低,可划分为残丘、缓坡、陡坡和洼地等4个三级岩溶地貌单元。通过对古岩溶地质条件、古水流径流方式以及古岩溶发育特征等因素的考察与分析,古岩溶地貌从上至下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残丘和缓坡的表层岩溶带和垂向渗流带岩溶最为发育,在沉积层面间常发育成大型岩溶缝洞,且在地下水流发生改变时,易形成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3.
三清山花岗岩体受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条断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地貌处于幼年晚期至壮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花岗岩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芽及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发育,并较好地反映了峰林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奇绝的景观,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4.
杨婷婷  许光泉  张著  李浩  章晋升  贺彪 《地质论评》2024,70(4):1595-1606
研究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古地貌恢复对于华北煤田岩溶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华北板块南缘淮南舜耕山奥陶系古岩溶为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踏勘、分段剖面测量以及残余厚度法等工作方法,揭露了古岩溶发育特征和恢复基岩面剖面起伏形态,并结合现代岩溶理论,从形成条件的角度剖析不同岩溶带的空间变化规律。本文认为马家沟组主要发育大型岩溶缝洞,内部充填物少,而萧县组沿层面发育层间岩溶,充填岩溶角砾,且内部充填方解石由东向西逐渐增多。舜耕山奥陶系古岩溶发育程度自东向西、自上至下逐步减弱。该地区奥陶系古地貌呈东高西低,可划分为残丘、缓坡、陡坡和洼地等4个三级岩溶地貌单元。通过对古岩溶地质条件、古水流径流方式以及古岩溶发育特征等因素的考察与分析,古岩溶地貌从上至下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其中,残丘和缓坡的表层岩溶带和垂向渗流带岩溶最为发育,在沉积层面间常发育成大型岩溶缝洞,且在地下水流发生改变时,易形成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5.
对四川省夹江县主要地质地貌资源进行了叙述,分析了这些资源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发的构想和保护原生地质地貌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建 《中国岩溶》2003,22(4):324-331
山东广大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蕴藏着丰富的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其主要形态类型包括: 形态奇特的喀斯特山体、残存的喀斯特剥蚀面、幽深的喀斯特谷地、众多的溶洞、奇异的石灰岩景石(石牙形态)及喀斯特泉群。本文对这些景观形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就其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作了评析。文中还对山东喀斯特景观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西昆仑山与西南天山对冲作用形成的盆山耦合带,其构造地貌具有显著的山地-平原分布格局特征。文章以\"3S\"技术为基础进行构造地貌填图,划分新疆乌恰康苏地区的景观类型,研究构造地貌对该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采用垂向山地-平原构造地貌为指标,划分5个景观类;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为指标,划分6个景观型;按照雪山、草地、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农田、村镇、工矿人工生态系统划分23个景观类型。结果表明康苏地区整体形成以河流为廊道,以山地景观、平原景观、村镇景观、工矿景观、农田景观为斑块的盆-山-原镶嵌构造景观生态格局。构造运动引起的山脉-高原隆升以及克孜勒苏河-康苏河等的持续性侵蚀作用,直接影响了乌恰-黑孜苇-玛依喀克的景观生态格局演化。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地貌及其旅游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岩地貌是最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形成主要取决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后上升和剥蚀的速度.当花岗岩体慢速上升,形成花岗岩石蛋地貌;当花岗岩体快速上升时,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当花岗岩体以较快的速度上升时,则形成以上两种地貌的过渡类型.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可归并为石蛋及其垒砌造型、石峰及峰林、绝壁及陡崖、一线天、洞穴和石窟、泉和温泉、瀑布等类型.  相似文献   

9.
武功山为一由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组成的山体,其岩浆核由加里东期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燕山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多次碰撞,多次岩浆强力底辟侵位,地壳局部大幅隆升,形成武功山花岗岩穹窿构造;喜山期武功山被进一步抬升上隆,在伸展滑覆构造作用下,上覆地层被长距离运移或剥蚀,岩体暴露突出地表,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质武功山山峰,其地貌处于幼年期-壮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花岗岩石墙、石崖、峰峦、峰丛、峰林、石峰、石柱、石芽、象形石、崩塌岩块、崩塌洞穴等微地貌景观发育,并较好地反映了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江西三清山于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具有世界性对比意义,有人称之为\"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本文从构造背景、物质基础、外动力条件和外动力作用的变化等4个方面探讨了\"三清山式\"地貌景观的成因。分析认为,构造是\"三清山式\"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高硅、富钾、低镁钙的A型花岗岩是物质基础,流水是重要的外动力条件,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的冷暖变化是微地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清江流域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概括,说明了该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地质过程、地貌演化是该地区其他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时空演进对人文景观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连金石滩海岸带地层剖面由凉水湾始,经大林子海岸至葛屯金石滩港止,沿途可见新元古代震旦纪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和早古生代寒武纪葛屯组、大林子组、碱厂组及馒头组.其中,葛屯组和大林子组为二组层型剖面的命名地.除碱厂组和馒头组以外,其他各组命名地均来自大连地层小区,为大连地区独有.在考察珍贵地层剖面的同时,还可欣赏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园景群等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  相似文献   

14.
四沟、红星岩两条旅游线,长约108km,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类型齐全,计有地质地貌类、水域类、生物类、气象气景类和人文景观类等5大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开发建议的设想。两条旅游线的发现,为九寨沟黄龙两个风景区之间架起了一个科考、生态旅游桥梁。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查清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2017年开展了“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全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综合评价,圈定出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地质资源。对具有开发潜力的主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和展望,选出五莲县五莲山—九仙山、邹城市峄山和临朐县沂山为具有升级潜力的3个省级地质公园,评价青岛市崂山景区、黄岛区大珠山—灵山岛景区具有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建议济南市七星台、莱芜市九龙山、邹平市印台山等景区地质遗迹申报省级地质公园。项目成果进一步拓宽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提升地质公园级别,寻找开发新的地质公园和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胜地--九顶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顶山的生物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景观,天然气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划分出平水河景区,云湖景区,楠木沟景区,紫岩山景区,白云山景区,仙女洞景区和天池景区等七个景区,从科学性,美学性,文化性以及区位条件和功能方面对景观进行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种类多,品种齐,与宝兴县其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是宝兴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宝兴县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冰川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是三省自2002年以来协商共同打造的中国的最大的高原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具有独特的高原雪山、湖泊、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正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描绘的写照.冰川旅游资源是香格里拉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域的冰川资源,即冰川数量、分布及其形态特征作了一个总结,并探讨了该区域冰川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成都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成都旅游资源特征,并把成都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社会景观资源和模拟景观资源四大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