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同伦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7,19(2):14-20
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构成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因为矿源层晨民矿的物质基础,热源是矿质的活化动力,各种热液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断裂构造的存在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这四种因素的综合用方能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3.
河南狮子庙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狮子庙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熊耳群、太华群,构造主要为马超营大断裂、重渡-三门倒转背斜和韩沟-李子坪向斜。金矿带分布于马超营断裂带两侧,主要为碎裂蚀变岩型金矿,从西到东有康山、元岭、红庄、潭头、前河等金矿。狮子庙金矿田已发现矿脉10余条,以红庄矿区96234号和元岭矿区980号碎裂蚀变带为主。矿体均受断裂控制,赋存于构造的引张部位。Au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黄铁矿、褐铁矿是Au的主要载体。马超营断裂带两侧600~700m标高处的构造碎裂蚀变带是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5.
6.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钼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湖钼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田内一个新的矿床类型-金、钼共生矿床,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内的脆韧性剪切带中.金、钼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带的不同部位,金和钼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受同一韧脆性剪切系统控制,矿体均向NE侧伏,该韧脆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次构造活动及多次成矿作用特征.通过对硫、铅同位素、成矿流体、成矿物理化学、包裹体成分分析研...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作为我国第二大金矿田,其金矿资源的地质勘查开发得到党和政府的长期关心支持。前不久,一场旨在寻求金矿地质找矿新突破的找矿研讨会在陕西潼关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以及来自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和开发司、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文章根椐小秦岭金矿田稀土分析结果,总结了各地层岩石单元、岩浆岩及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对太华群主要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分析了燕山期花岗岩文峪岩体和娘娘山岩体生成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通过主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指出区内大湖钼金矿床与其它金矿床的成矿差异,认为小秦岭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为变质岩中的斜...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是湖南重要的产金区,该区金矿以脉型金矿为主。按其成矿元素组合,该区脉型金矿可划分为单金石英脉型和金-锑石英脉型;按其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顺层式和切层式脉型金矿两种。该区脉型金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物组合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产出。该区脉型金矿形成主要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雪峰山一带加里东期的剪切作用,使该区的浅变质岩发生变形,并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最终富集形成金矿床,因此,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与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田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体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段,矿田内金矿床主要沿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三条NWW向构造破碎带发育。本文通过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金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矿化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成矿作用的温度为195~319℃,成矿物质具有壳源为主,部分幔源混合特征,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矿物组合以微细黄铁矿、微细针状毒砂和不可见金为特征。同时通过地质体与矿床的空间关系、地质体与矿床物质成分的相关性、地质体形成时代与矿床形成时代及其时间差的对比研究,确认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是五龙沟金矿田成矿地质体,也是金元素重要提供者。岩体含有大量被拉长的闪长岩包体,矿物发生明显的韧性变形,具有壳源为主的壳幔同熔作用形成、在定向应力作用下同构造侵位的特点,成岩年龄239~244Ma。壳幔同熔作用过程中幔源物质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金元素,定向应力作用下同构造侵位使金元素更容易活化迁移,进入成矿作用过程。金矿床主成矿期为印支早期,成矿年龄237Ma左右;后期被210Ma含浸染状黄铁矿的中酸性杂岩体侵位吞噬破坏。金矿床受成矿地质体和NWW向构造破碎带联合控制,矿化主要发育于距成矿地质体1.0~3.0km范围内的NWW向构造破碎带中;如果在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内,没有NWW向构造破碎带,金矿体就没有赋存空间;而虽有NWW向构造破碎带,但离开成矿地质体的影响范围,金矿化则迅速减弱。进一步找矿方向是红旗沟脑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成矿地质体影响范围之内有NWW向偏脆性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部位,或者是有隐伏成矿地质体的附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