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最近15~20年间,从事矿石物质成分研究的地质和矿物工作者,对矿物共生组合问题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这是因为,研究矿物共生组合,是揭示成矿地球化学条件的基础,是探讨矿床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发展成矿理论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阐明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和规律变化,还有一定实用价值.在详细研究各类矿床矿石成分的基础上,能够获得矿物共生组合方面的大量材料,这就大大提高了各种结论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某些金矿床中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Au-Ag-Te三元系的实验矿物学结果,对我国金驹山 、银坑山、归来庄和驾鹿四 个金矿床中的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阐明了金银碲化物矿物在时空 关系上的共生组合和禁生关系特征。研究表明,金银碲化物是该类型金矿床中最重要的一类 矿物,其产出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成矿体系溶液中Au、Ag、Te元素的浓度及其含量比值;而 成矿体系中碲金银矿、碲银矿等低温同质多像变体的存在,反映了该类型矿床形成于成矿温 度和压力较低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湖南共生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共生金矿床分布很广,而且是很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受剪切断裂带控制。由于地质演化的差异和共生规律的不同,与金共生的成矿元素或矿物形成各种类型的共生金矿床。其成矿规律性强,特征成矿元素共存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4.
辽吉成矿带上广泛分布着热液型铅锌矿床,对于该类型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成矿物质迁移沉淀机制的研究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热力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绘制热力学lg[Cu2+]-pH、lg[HS−]-pH和Eh-pH相图,可以有效地诠释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迁移、沉淀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以辽吉成矿带上典型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岫岩红旗铅锌矿床为例,在对该矿床进行镜下典型矿物共生组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四种矿物进行热力学平衡的相关计算,选取473 K、549 K、648 K三个温度截面绘制了热力学lg[Cu2+]-pH、lg[HS−]-pH和Eh-pH相图,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矿物迁移沉淀机制和矿物共生组合的形成主要受成矿流体的温度、离子活度、pH、Eh多因素制约。此研究对于解释辽吉成矿带上典型热液型铅锌矿床的运移沉淀机制和矿物组合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昭通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矿集区乃至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具有明显的矿物组合分带性的特点,区别于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根据矿物组合特征构建、计算、绘制了该矿床的p H-logfo2、p Hloga相图,剖析了铅锌矿共生分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p H、氧逸度、组分浓度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铅、锌的共生分异,对矿物组合分带起控制作用,且温度下降、氧逸度升高和p H升高有利于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成功解释了昭通铅锌矿床独具特色的矿物分带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惠兰  常海亮  李芳  张春红  谭靖  周云 《矿床地质》2012,31(6):1171-1183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笔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冷热台及其他相关设备对矿床中的透明矿物(石英、绿柱石和萤石)与不透明矿物(黑钨矿、黄铁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之间,在包裹体均一温度等特征上既可基本相同又可出现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黑钨矿能有效地保存原生流体包裹体(th=300~420℃;晶洞中为220~290℃),仅有少量次生包裹体(th=160~280℃),而与之共生的石英中原生包裹体则几乎被破坏殆尽,现在所见到的包裹体绝大多数是次生的或是在较晚结晶时捕获的(th=130~270℃)。只有未经后期应力作用和流体改造的晶洞水晶及与其共生的黑钨矿,二者获得的结果才相同或相似。绿柱石中通常有大量的次生包裹体和原生包裹体。黑钨矿与绿柱石中硅酸盐熔融包裹体的出现,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成矿作用始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笔者认为,在进行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时,应强调共生透明矿物与不透明矿物的对比研究,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详尽的基础地质研究和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必不可少;当单独利用透明矿物包裹体资料对金属矿床进行地质解释时,需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7.
耿海清 《黄金地质》1999,5(2):27-31
石板沟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通过矿物共生分析和石英中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认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控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该矿为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叶庆同 《地质论评》1981,27(3):199-206
本矿床是一个知名的老矿区,也是我国火山热液成因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和成矿作用是复杂的。深入解剖它,对认识这类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是从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矿化分带角度,阐述矿床成矿的一些特征,分析矿石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与共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以地质事实为基础,初步探讨了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共生问题。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分散元素可以发生超常富集,乃至形成分散元素的独立矿床。低温条件有利于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形成独立矿物;热水沉积作用在某些分散元素的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散元素共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导致分散元素共生的基本原因。男外,区域地质背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矿物共生关系是揭示成矿地球化学条件的基础,是探讨矿床形成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发展成矿理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海沟金矿为例,在广泛收集最新热力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矿物共生关系相图初步确定了海沟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偏碱性(pH值7.1~9.2),弱氧化到弱还原环境(Eh值-0.3~ +0.5 V);金-石英-黄铁矿阶段,属中酸性弱氧化-弱还原环境;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中酸性(pH值4左右),弱还原环境(Eh值<-0.2 V);金-石英-碳酸盐阶段,从高温到低温逐步从pH=4.5转变为pH=5.3,而成矿的Eh值也从弱还原(-0.3 V)向弱氧化(+0.5 V)过渡.  相似文献   

11.
元素共生分异现象在矿床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和查明元素的共生分异特征和形成机制,对丰富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以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区为例,对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肯定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在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入手,在查明成矿流体来源及时空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球化学、成矿实验及成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来源、活化迁移条件及沉淀富集过程的共性及差异,是揭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具有普遍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矿物组合的共生分异特征,是了解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的热力学Eh—pH相图可以有效的诠释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迁移、沉淀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以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为例,对滇东北热液型铅锌矿床的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空间分带特征进行热力学相图分析,选取373K、423K、473K、523K四个温度截面对金属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Eh—pH范围进行计算,相图显示成矿流体中矿物迁移、沉淀机制主要是由于成矿流体的Eh、p H值双重制约:Eh值的变化控制着硫化物沉淀的时间分带,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Eh值将会逐渐增大,主要矿物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开始析出;p H值控制硫化物的空间分带,随着p H值的增大,成矿元素从离子的形式转变为硫酸盐矿物进行迁移。研究表明,控制成矿流体中硫化物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除了温度、压力、金属离子浓度及流体的氧硫逸度之外,流体的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同样是控制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研究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银坑山金银矿床金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坑山金银矿床产在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下伏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系中。其成因和成矿时代尚有争议,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应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与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本文以显微镜观察为基础,并通过其它物理手段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矿物系列的共生组合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属大型铅锌铁矿床,对矿床矿石矿物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认为成矿主要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矿物学和矿床学家、亚利桑那州立人学地质系副教授伯特博士,1981年9月28日在我所讲学时扼要介绍了由他独创的“天然矿物共生组合拓扑学分析”,引起与会者较大兴趣. 众所周知,探索岩体或矿体中的矿物平衡,是研究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研究者多采用实验室模拟或热力学计算法,复杂、费事,非具备一定条件者所能为. 伯特提出的方法,以大自然为天然实验室,先在  相似文献   

16.
李心清  殷辉安 《矿物学报》1994,14(3):257-264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泥质片岩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学工作的基础上,把Greenwood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实际的矿物共生分析中,讨论了杨乃沟泥质片岩的矿物共生关系和某些组分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该方法的潜在意义和优越性,同时表明: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具理想组分的体系,而且也适用于实际的矿物岩石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热液铀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分类和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凤民  郑自先 《地质论评》1983,29(3):220-226
矿物共生组合是地质作用的直接记录,研究其组合特征可以为探讨矿床成因提供直接的物化条件信息;查明其标型组合则能为普查找矿提供直接的评价标志。我国铀矿化类型多、矿物组合复杂,过去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对我国热液铀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肯德可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有多种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矿物组成复杂,本文在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物组成特征,并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进而确定该矿床为-多期成矿作用叠加的叠生型金-有色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棉花坑矿床不同类型铀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研究,讨论了棉花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铀的沉淀富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棉花坑矿床铀矿体主要呈脉状充填或细脉浸染状产出;铀矿石类型包括萤石型、碳酸盐型、硅质脉型和红化型.虽然不同矿石类型中成矿期形成的脉石矿物种类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以下共性特点:铀矿物赋存于脉状充填矿石的中心部...  相似文献   

20.
豫西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西地区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层间破碎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各类型金银铅多金属矿床为同源、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成矿空间的矿床产出组合。并从成矿时间、空间、产出型式和成因上论述了其成矿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互补性、连续性和重叠性等共生组合规律,举出实例阐明研究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