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据日本《产经新闻》1981年11月19日报道,日本地震学权威、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前大阪工业大学校长佐佐宪三先生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1981年11月18日在京都市北区的富田医院逝世,终年81岁。佐佐宪三先生生于爱知县一宫市,是日本地震学、特别是深源地震研究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鹿岛建筑公司小堀研究室于1985年成立,研究室主任由鹿岛建筑公司副经理、京都大学建筑学名誉教授小堀铎二担任,现有人员50人,其中研究人员41人。小堀研究室技术开发的中心是研究抗震、减震结构,但研究目标大概偏重个人的思路,侧重于与设计有关的应用研究。小堀研究室最近的研究成果中最有名的是小堀主任在研究室成立之初提出的抗震结构研究。不过,他们在其他方面,如房屋与地基的  相似文献   

3.
用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机器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阪神淡路大震灾与模拟机器人学对于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讲 ,阪神淡路大震灾也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之前 ,与灾害有关的机器人研究仅限于原子能等特殊领域 ,就连消防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 ,也仅限于极少数的研究学者。大震灾使许多研究人员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也使他们意识到机器人领域以前对于防灾所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小了。日本机械学会模拟机器人学相关部门在神户及周围地区自愿成立了以促进救援机器人机器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的阪神淡路大震灾人员救助实态调查研究会 (简称救援机器人研究会 ) ,最先开始进行此项研究。他…  相似文献   

4.
引言1996年,在许多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广岛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高知大学、九州大学、鹿儿岛大学和东京大学)、国家地球科学和防灾研究所(NIED)和日本气象厅(JMA)的研究人员的策划下开始了将“日本台阵”系统扩展升级为“日本新台阵”的项目。  相似文献   

5.
1990年6月8日,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作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一个附属机构开始工作。该中心由50人组成,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重视基础研究。由于该中心是采用大型讲座的形式,所以,在安排方面不受研究领域的约束,以相当自由的研究组织从事研究工作。这种宽松的组织形式正适合推进需要很多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大型项目研究和集体研究等。当然,它也必须大力促进以研究人员个人的自由设想为基础的独创性研究。这两者可以认为是  相似文献   

6.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物理学教室重力基准点 (京都C)自被确认为国际重力基准网 1 971 (简称IGSN 71 )的重力基准点以来 ,已进行过许多次重力测量 ,尤其是作为相对重力测量的基准点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 ,京都C还被列为国际绝对重力基准网的B重力点而成为监测地形变地区重力变化的重要基准点。近年 ,由于简便的移动式绝对重力仪的普及 ,日本国内的一些单位可以到各地开展重力测量。例如 ,国土地理院和国立天文台水泽站就到京都C进行过绝对重力测量。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 1 999年 3月购入了高分辨率绝对重力仪FG 5,…  相似文献   

7.
日本《科学》杂志1980年8月号上,刊登了京都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研究中川一郎的一篇文章,介绍大地测量标准的修订情况,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逢坂山地形变台观测到的近场地震记录,发现了明显的 P 波初动方位偏差,因而就其原因作了考察。观测方法和时间与本文作者1983年已报导的相同,但这次是对观测坑道内的记录中既大而又清晰的 P 波初动振幅作了解析。地震数为31个,其震源资料选自京都大学理学部地震预报观测地区中心的资料和气象厅的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朝日新闻》2 0 0 2年 8月 2 2日报道 ,为了调查对南部海域地震有重大影响的菲律宾海盆的状态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于 2 0 0 2年 8月底在从四国到中国地方、鸟取海面的约 50 0 km延长线上 ,通过爆破和声波 ,调查地壳的构造。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调查 ,将提高地震的预测精度。在陆地部分 ,研究人员将在最深约 70 m的地下引爆火药。上述地点位于在鸟取县岩美町、冈山县邑久町、香川县赞岐市、高知县室户市一线的 1 0个地方。在鸟取海面 ,研究人员将从船上向海底发射强大的声波。然后 ,研究人员将利用约 1…  相似文献   

10.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正在组建全苏救援中心,其目的是当发生自然灾害和事故时救援在陆地和水中处于任何危急状态中的人员的生命。救援中心的创办人是苏联红十字会。许多社会团体,其中包括社会赞助基金会争取人类生存基金会等,都表示愿意促进救援中心的发展。苏联红十字会代表向塔斯社记者说,救援中心把热衷于救援工作的登山运动员、洞穴探险人员、建筑工作者以及亚美尼亚地震之后有了救护经验的志愿救援人员等联合起来。设在  相似文献   

11.
地震侦探     
世界范围的地震台网正在监测从跳跃的袋鼠到气候的变化这样一些令人吃惊的事件。奥汉隆 ( L arry O' Hanlon)与已经发现了地震资料不同寻常用途的地震学家们对话。2 0 0 0年 8月 ,当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潜艇全体水手随艇沉入巴伦支海时 ,没有人想到要去告诉地震学家。但是 ,2 0 0 1年 1月 ,正是这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使得关于这场灾难起因的争论最终告以结束。据亚利桑那大学的科珀 ( Keith Koper)报道 ,波罗的海的地震台站记录到了库尔斯克号上爆炸产生的可说明问题的震动。这一证据表明 ,这场悲剧是当潜艇在水面上时艇上的一枚鱼雷意外爆炸…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1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我国消防机器人受到了各个消防主体的关注,相关人员开始研发设计出具有实用的消防机器人,但是总体来看,消防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各项突发性强、影响力大的消防安全事故迫使消防机器人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灾难发生后,在废墟中执行搜救任务需要具有细长和柔韧结构的救援机器人,以适应废墟下的复杂结构。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细长和灵活体型的新型腱鞘驱动的柔性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系统组成。本文提出的机器人可以钻入救援人员和传统的刚性机器人无法进入的狭窄空间或有毒环境。本文分析讨论了带有集成定位和施力监视能力的柔性夹持器的自传感校准、动态建模和混合力/位置控制轨迹。为了在运行过程中调节夹持器的位移和夹紧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模糊滑模控制器(FSMC)的混合力/位置控制策略。建立了主要由伺服电机、腱鞘传动部件、柔性夹持器和实时控制系统组成的实验装置,用于校准应变式传感器并识别动态模型参数。开展了涉及力跟踪实验、位置跟踪实验和目标抓取实验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开发的自传感方法和控制策略在救援行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一、美苏两国地震预报方面的合作据塔斯社杜尚别1977年12月20日和1979年2月15日电综合报道,美苏两国地震预报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据该计划的负责人涅尔谢索夫宣称已接近于能够准确地预报地下风暴。两国共同研究的基地是加尔姆附近的地球物理场。这里苏尔霍勃盆地每天发生不同强度的地下振动,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汇处。安装在此地山洞里的地震仪不断记录到形成两种波的地下信号,一种波使岩石先压缩  相似文献   

15.
应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松田时彦教授的邀请,广东省地震局丁原章教授等4名科技人员于1990年3月19—29日,到日本进行了科学考察。日方对这次考察作了精心安排,主要是考察历史地震现场以及第四纪地质、活断层、新构造运动和活火山等地震地质问题,同时,还安排到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和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等单位参观访问,并约见了著名的日本断层研究资料中心理事长藤田和夫教授,相互交流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野外考察现场主要在三浦半岛、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在地球上地震仪每年可记录到约30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是弱震,只有非常敏感的仪器才能记录下来。但是,为数不太多的强烈地震平均每年要夺去一万五千人的生命。近年来在意大利、中国、土耳其、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关注这种来自自然界的威胁,探索对付灾难袭击的有效办法。以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索波列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的新方法。专家们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测和结论,需要在实验室里模拟地震。不久前他们在苏联科学院高压物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科学报1993年4月12日报道,我国第一台医用立体X 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和四川长虹机器厂合作完成.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立体图像的定量测深和图像后处理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由郑南宁教授主持完成的这套高质量系统能够求出指定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参考依据及病灶快速定位新手段。能够实现双平面血管造影,获取血管的三维形态。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从1990年12月13日到1991年3月26日,我国台湾省连续发生6.7、7.1、6.3,6.0和6.7级5次地震,而且余震不断,仅3月12—17日一个星期来就发生近300次,其中5.0级以上余震多次。据台湾报纸报道,公众对近期连续发生地震心中恐惧万分。有关方面正在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郑学文):1991年下半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立利弗莫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离子微层析成像术(IMT)它比 X-CT 清晰1000倍的成象,它可以研究人体内的单个癌细胞和辨认正在成形的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斑块.IMT 技术原理在于,用一束由线性粒子加速器生产的带电粒子细束穿过人体,由一只硅检测器测量  相似文献   

20.
据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977年7月2日电报道,多年来,人们一直报道在地震前、地震时和地震后均看见远处天空中出现地光。一位加利福尼亚家禽饲养场的农民说,在1961年发生的一次地震时他曾看到一串地光。在1977年7月2日出版的一份报告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物理学家克尔(John S.Kerr)说,一些科学家已在调查这些现象,因为以往的一些有关地光的报告都是未经训练的观测者在地震时所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