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春季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波  姚圣贤  朱霞 《山东气象》2005,25(4):21-22,25
用华北春季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分解、Yamamoto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地区春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3月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4月和5月降水量存在基本反相的年代际变化,华北春季及各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均为全区一致型,并和相应时期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具有相同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3年春季(3—5月)江淮流域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格点资料,利用EOF分解、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江淮流域春季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春季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可利用降水量以及可利用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尤为明显。近53 a来,春季降水量、可利用降水量均呈现全区一致减少的变化趋势,而蒸发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北减南增的空间特征。江淮流域春季降水量、蒸发量以及可利用降水量均以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相型空间分布为主,可利用降水量主要受降水量异常分布影响,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降水量多的地区蒸发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江晓南  简茂球  江帆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4):1-4,9,I0001,I0002
选择候雨量指标定义了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并利用1960~2008年福建25站的降水资料,建立了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序列,使用相关、功率谱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其近49a来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还研究了其与后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福建春季开汛时间由偏迟向偏早转变的过渡期,而90年代初期以后,它又呈推迟趋势;福建春季开汛时间与福建中北部春季降水量、内陆的春夏季降水量以及3月、6月降水量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冬、春季气温与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8个代表站1961—2005年冬、春季月平均温度及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来冬、春季气温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年际变化和冬、春季降水量变化规律以及温度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近45年来,气温呈现出由冷变暖的趋势;2.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冬、春季温度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的特点,温度差异大;3.中西部地区年、冬季、春季最多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偏南部、乌兰察布市西南部,最少出现在阿盟西北部;逐年降水量差别比较大;4.自1986年以后,冬季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而中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南省分布均匀的60个测站1961-2006年春季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武拟合、最大熵谱分析、EOF等方法对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空间分布南北差异较大,呈现南多北少;春季旱年多于涝年,尤其4、5月偏旱的年份显著多于偏涝年;春季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5 a振荡周期;春季及其各月降水量场第一特征向量呈现全省一致型,其方差贡献率达70%左右,全省春季同涝同旱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用月亮章动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冬季黑潮和亲潮海温,西北区冬温四个因子建立了春季降水量预报方法,用ppm方法建立春季各月降水量预报方程。实践表明,对月降水量趋势预报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18年3—5月降水资料、1980—2018年高空资料、2000—2018年NCEP 1°×1°再分析资料,统计榆林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分析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榆林春季单站首场透雨出现较迟,平均出现在4月中下旬,从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首场区域性透雨历年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28日,平均间隔4a出现一次较早年,出现时间年际变化呈偏早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出现时间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春季首场区域性透雨环流形势分为高原槽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北脊南槽型和两槽两脊型。  相似文献   

8.
近30年黄土高原春季降水特征与春旱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4年黄土高原52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计算得到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而比较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近35年春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春季SPI与春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二者都能反映出1995年,2000年和2001年的三次较严重的春旱,且二者在1980—2014年间均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同时,黄土高原春季降水与春季SPI的空间分布却存在一定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春季降水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在不同站点存在差异。黄土高原北部,一次春季降水量少的发生概率较大,而在高原南部,较大降水概率则对应较多的降水量值。所以,对于黄土高原整体而言,当各区域春季降水偏少,且降水量值相等时,高原南部的春旱更严重;但当各地区春季降水异常量相等时,则在高原北部春旱等级较高。因此,未来黄土高原的春旱不仅受降水量控制,还与春季降水概率密度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春季旱涝对农场播种影响很大,通过对春季旱涝成因分析,找出春季旱涝与上年夏秋降水量关系,划分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2018年GNSS/MET反演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其与地面温度、气压和降水的关系,并对降水天气过程中水汽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温度在秋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季次之;与地面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二者在春季相关最显著,秋季次之。3)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降水的相关关系在夏季最显著,春季和秋季次之。在降水发生前1—2 h,大气可降水量会有一次增长过程;降水期间大气可降水量通常维持高值,且均高于当月均值;降水结束后,大气可降水量迅速下降至低值。  相似文献   

11.
崇信春季第一场透雨的预报李选处(崇信县气象局744200)崇信县位于平凉地区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546mm,春季(3—5月)降水量为101.6mm,占年降水量的19%。春季雨水的多少和第一场透雨出现的迟早直接关系到春耕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前预报出第...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冬暖寒节,春雨多”这条农谚是说冬季气温高低与春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我们对这条农谚进行了验证,用来预报春季(3~5月份)的降水量,连续使用了四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我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粮食和棉花的重要产地。然而由于降水量年,季变化都很大,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所以素有春季“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这期间大于5mm的有效降水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实施人工增雨的重要天气条件,为此我们建立了春季降水预报专家系统。1990年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春季降水预报专家系统,分析了全区12个县(市)1978—1987年,10年逐日降水资料,把  相似文献   

14.
南疆降水虽少,但雨量集中。例如1964年5月喀什一次降水过程,即达到平均年降水量的128%。为此,我们对南疆西部的春季降水做了一些分析。春季降水有三个特征。1.春季是南疆西部全年降水最多的季节。例如,喀什4、5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雨量的  相似文献   

15.
林丹  王维佳  李慧晶 《气象科技》2013,41(5):889-894
利用NCEP 1980-2009年可降水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30年来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地形等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西南地区年、季节可降水量分布均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东南多,西北少;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远大于冬季,秋季略高于春季;可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少;30年来,西南地区年可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略有增加,偏多和偏少年交替出现,春季和冬季可降水量呈线性增多.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型,也存在反向型.  相似文献   

16.
我站位于北京东北方,冬春季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多偏北风,天气以晴为主。但有些年份降雪较多,雪量也较大。为了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几年来我们从运用群众经验和天气谚语着手,进行预报实践和总结,发现“冬阴东风起,雪花满天飞”这条谚语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冬春季降雪天气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汪晓原 《气象》1988,14(5):40-42
一、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处在干旱、半干旱区,雨热同季,降水量年际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6—8月3个月内,其它各月降水量则较少。特别是春季雨水更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北方地区春季正是春播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贺州市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1年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ENSO事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ENSO事件对贺州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El Ni?o事件对贺州市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有增多的作用,La Ni?a事件则对上述三个气候要素有减少的作用,但El Ni?o事件的增幅较La Ni?a事件的减幅稍偏大。El Ni?o事件强度与年降水量距平呈正相关关系。同样,El Ni?o年贺州市春季、冬季降水量增多,而La Ni?a年春季降水量基本持平而冬季降水量明显偏少;El Ni?o年贺州市春季、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均较多年平均偏高,且El Ni?o事件强度越强,年平均、春季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越大;La Ni?a年贺州市年平均气温则偏低,尤其春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偏低更明显;ENSO事件对贺州市高温天气日数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长江中下游春季和梅雨期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春季降水与梅雨期降水的连续变化特征,划分了连续旱、连续涝、先旱后涝和先涝后旱4类连续性事件,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为显著,其中连续旱和连续涝事件发生较多。前冬Ni?o3区的海温与春季和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超过0.05显著性水平,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6月西太平洋季风指数与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当春季水汽丰富,同时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偏西可能导致春季和梅雨期降水持续偏多;春季水汽丰富,但春季至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由偏西向偏东转变,可能造成先涝后旱;春季水汽偏少,且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异常偏东,易造成持续干旱。2011年水汽突变可能是导致旱涝急转的直接原因,前冬的La Ni?a事件不利于春季降水而6月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西伸, 则容易引发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20.
近45 a东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59-2003年我国东北地区93站春季降水资料,将降水场分成5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降水量年际变化及长期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西部是旱涝易发生区,近45a来降水量略有增多;降水量的周期振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