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全球变暖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的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的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的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的有序适应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叶笃正  严中伟 《气象学报》2008,66(6):855-856
1 引言\n近百年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原因有不同说法, 但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和人类活动有关。 例如, 建立在各国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政府间气候工作组评估报告认为, 近代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所造成的(IPCC,2007)。观测证据显示,目前人类活动排放及大气温室气体的增长趋势仍在持续。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较长存在寿命以及海洋系统的热惯性等原因,即使现在就停止各种排放活动, 导致全球变暖的强迫力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持续下去。因此,全球变暖作为一个事实已成为越来越多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G8和G20等国家[CM(22]首脑会议的议程中的一个议题就是: 应对全球[CM)]变暖。\n由于涉及各国经济发展利益,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目前很多国家\n已开始重视减排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问题,因而有了联合国主持的巴厘岛会议。这是象征各国政府共同意识到必须协调全球人类活动的一次重要会议。然而,即使仅从科学研究角度提出如何适应全球变暖问题,目前科学界却并无明确的解决思路。\n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大规模而无序的生产活动,导致大量大气温室气体排放促成当前的全球变暖。这可被视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无序活动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例证(叶笃正等,2001)。全球变暖已对各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如何适应全球变暖而言,现在我们面临潜在的又一波无序的人类活动,即各国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主导来展开适应全球变暖的行动。显然,各国都会尽量利用其正面影响,想方设法减轻或消除其负面影响。直接后果是导致各国当地经济和气候环境变化。然而,没有一个国家是封闭的,它的经济发展必然和其他地区有关。气候环境更是如此,一地的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因而,各国各行其是的后果是否导致人类整体利益的更大损害,不得而知。为避免新的一波人类无序活动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国以形成全球有序适应,是有益的。\n  在此,我们提出构建全球有序适应的一个思路。\n  首先,需要开展更为全面的地球系统科学模拟研究,把人类活动作为地球系统中一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研究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变(叶笃正,季劲钧,1998;叶笃正等,2009)。目前很多国家及一些国际科学计划已在开展关于全球变暖对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适应研究,部分地反映在IPCC系列报告中。进而有必要在此研究基础上,发展模型模拟各种虚拟的适应方案,和由此导致的各种进一步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于各地社会和经济的反馈影响。这个虚拟试验研究应该由有关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WMO)来组织实施,通过比较分析各种试验结果,总结出最有利于全球各地整体利益的几个最佳适应方案。这就是理想的全球有序适应方案。\n对于某些国家来说, 全球有序适应方案也可能会导致某些经济利益的损失。诚如此言,就涉及科学层面以外的国家利益问题了。 因此, 全球有序适应的实施必须通过有关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来调控。 如果某些国家因参与全球有序适应而受到利益损失, 可以由其他国家(通过联合国某种基金的形式)来给予补偿。 目前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方面尚缺乏整体措施, 亟待各国科学家以及其他[CM(22]有关力量协作,在国际层面达成共识并尽快付诸行动。\n  需要指出,全球有序适应(adaptation)并不排斥减排措施(mitigation)。在执行各种国际减排公约的同时,各国应有序适应全球变暖。即要强调全球整体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达到整体利益的最佳,而非某个国家或地区局部的最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参与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将是构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关键时期,而除了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责任分摊之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都将会是最为关键的影响要素。在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梳理并对其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形势,对中国在2012年后国际气候谈判以及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中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年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以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气候模式模拟证据,继续强调由于人类排放增加,全球正在变暖,未来将继续变暖的观点。本文综述研究全球变暖的几个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即多套全球气温观测资料的差异、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的作用、20世纪全球变暖的检测和归因及未来全球气温变化的走向,以此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注意不同标准气候态时段对应的数值的不同;应进一步改善气候模式模拟年代际变率的能力及研究近15 a全球变暖减缓和停滞的原因,从而改善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造成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气候模式的差异、未来排放情景的差异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影响和自然外强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呈正相关性。目前,欧盟、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丹麦、瑞士、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墨西哥和南非均正式颁布或完成起草了应对气候变化或低碳发展相关法律。文中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国外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和地区均通过立法明确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配套制度纳入法律,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宗旨和原则,成为其高水平履行国际气候条约的重要保障。中国启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已有10年,可借鉴国外立法在减排目标、管理体制、减排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原则等方面的立法经验,尽快推进国内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7.
江西节能减排状况与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在对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上饶、吉安等城市和部分企业节能减排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江西省节能减排工作状况,提出今后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实现途径: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让节能减排从政府推动走向全民行动;优化节能减排监管手段,建立节能减排监察队伍;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法规和政策,强化责任考核;注重能源产业链延伸,规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优化结构,控制增量;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将会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进而导致生态、经济、政治方面的严重后果,对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刻不容缓的问题。1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影响及预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水汽等)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趋势将持续,其增暖效应陆地比海洋强,高纬比低纬显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对海平面升高、水资源、农业生态、林业及人类健康等带来…  相似文献   

9.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明确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将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推进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变。全球低碳转型的紧迫形势,将重塑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技术的竞争格局。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确立有雄心、有力度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和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顺应世界低碳转型的潮流,又是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制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减缓碳排放的多赢战略。中国要以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为指引,制定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打造低碳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式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气候变暖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为减缓气候变暖而奋斗。但是,这显然不是少数科学家,乃至个别政府机构能够做到的。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加剧所造成的气候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且温室气体也不是个别国家排放的。因此,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本身的性质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988  相似文献   

11.
《浙江气象》2012,33(3)
气候变化是人类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各国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加精准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日前,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利用其最新研制出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未来3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根据其预测结果,即使人类保持最为谨慎的活动也无法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同时,作为前沿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了。按照低碳经济的内涵,江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总体上对正在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加快崛起”的江西是后发优势。为此,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不动摇,全社会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与方式,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能源,着力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建立低碳与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科技创新支持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在推动全球主要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主要议题达成一致方面取得了进展,已初步显示出其作为联合国气候谈判晴雨表的特征。该论坛的实质是主要发达国家为转移减排责任和压力,降低减排成本,绑架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实施的集体强权政治。论坛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全球量化减排,目的是借全球量化减排,营造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的广大市场,使得具有技术优势的这些经济大国拥有新的主导全球经济的力量。我国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联合与会发展中国家强调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反对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设限等不公平提议,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时抓住论坛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的机遇,使我国站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沿。  相似文献   

14.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于人为气候强迫、非气候因子作用和天气敏感性识别等三类;气候变化带来的127个关键风险将变得广泛、普遍或不可逆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损失和破坏,指出来适应转型的重要性;2)在评估方法上,AR6采用了最新的SSPs和RCPs组合的SSPs情景,综合性更强;3) AR6对风险和解决方案的关注有所增加,并在AR5的基础上明确了5个“关注理由(RFCs)”的关键风险面临的风险水平将在较低的全球变暖水平上变为高到极高;4) AR6明确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将适应和减缓相结合以支持气候恢复力(CRD)发展,指出了立即行动以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近100a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温室气体(如CO2)的增加,对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气候变暖所形成的影响已得到公认。在本文中,利用全球、北半球和中国的温度资料,研究了80年代全球气候的突然变暖。其将有助于温室气体的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放增加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将可能较目前变暖3.0℃或以上,降水将可能增加。需要注意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95,21(3):55-57
建设国家气候中心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全球气候变化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几大挑战之一,它不仅是当今世界气候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成为国际政治、外交活动的新热点。为了正视这一严峻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许多国家建立了气候中心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专门...  相似文献   

18.
IPCC气候变化自然科学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20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改善、气候模式的进步以及分析方法的提升,人类对气候变化事实、原因和未来趋势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进一步确认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系统仍将继续变暖。IPCC评估报告极大地促进了气候变化自然科学的进展,并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气候特点及其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分析了重庆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重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气候特点及其对重庆农业的影响;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分析了重庆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就气候变化对重庆农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重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战略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