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位、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 7大类旅游产品 ;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 ,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客源市场为辅 ,以外省和港、澳、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 ;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架构 ,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 ,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 ;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晓平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04,24(2):129-13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只有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尽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西部地区的发展才可能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地理局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中国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未来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应采取“发展与地区优势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以高新技术武装的传统产业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空间组织形式上,应采取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以特定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应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为中心,由相关的产业环节、多条产业链关联交织构成的网状复合经济系统.建立在农产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农业与农产品竞争优势,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现代产业组织四个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产业分工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业分工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环境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基于这个双重转型过程的影响,本文从分工的生产要素、地区自身条件和环境影响条件等方面建立产业分工机理框架。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产业分工的根本因素.地区自身条件和环境影响条件是产业分工影响因素,其中环境影响条件对产业分工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江苏沿江地区产业分工形成原因。其结论为,地区自身条件相似是沿江地区产业趋同的客观基础,并在全球化、市场化环境条件影响下.易形成以外资为主导的市场性产业趋同.而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产业非合意趋同。  相似文献   

5.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160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闰、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以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7大类旅游产品;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教职工地区客源市场为辅,以外省和港、省、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构架,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高科技园区如何促进智慧产业集聚为研究导向,总结智慧产业集群演化、集聚模式等的研究进展,先基于信息产业的已有分类标准,界定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分类;然后基于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和产业增长格局,以波特经典钻石模型为理论框架,细化分析演化过程背后的动力因素,得出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细分动力因素模型,继而以主要动力因素为依据,提炼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集群演化的主要集聚模式,得出结论:①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演化呈现“一核多园”的先政策引导、后自然溢出的协同发展格局,从海淀核心区向周边园区先辐射集聚,然后基于各园区间的交通、楼宇等生产要素,逐步在非园区范围连贯成片;② 海淀作为核心区集聚了各细分智慧产业,其他各分园则主要在个别细分智慧产业形成集聚优势;③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的演化主要受生产要素、政府影响变数、相关及支持产业等3大因素影响;④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有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平台驱动、商业地产企业驱动等3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7.
贾若祥  刘毅  侯晓丽 《地理研究》2005,24(4):641-651
随着竞争日益复杂化,企业之间纷纷从对立型竞争转向合作型竞争,并由此对企业的空间行为、空间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对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企业合作活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落后很多,特别是有关企业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更少。企业合作可以分为研发合作、生产合作、营销合作、资金合作等不同模式,他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如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加快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蛙跳效应、涓滴效应、网络化效应等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可造成落后地区在合作过程中对发达地区的过度依赖,并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污染转移,影响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粮仓模型"为基础,选取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区域文化以及外来投资这7个方面44个指标对台湾水果业商业环境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粮仓模型在不同地区产业的应用情况验证了模型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粮仓模型总体适用于中国产业的地方商业环境分析,解释力较强,其中"区域文化"作为间接要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在不同产业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政府要素对弱质农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比优势制造业略强;"外来投资"作用力较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9.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很多地方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的产业链能否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得以延长,不仅受到产业关联的影响,而且受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地理区位等静态比较优势的制约。在数理模型证明的基础上,以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为例,对上述理论判断加以验证,并分析了地方政府盲目打造产业链的根源。研究结论认为,延长产业链是有条件的,忽视自身静态比较优势,盲目延长产业链,不仅难以占领价值链高端,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误导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 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 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 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在农村推进中,出现了淘宝卖家集聚于某些村落的现象,这些村落被称为淘宝村。近几年淘宝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有些淘宝村甚至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河北省羊绒产业集聚区为案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县域尺度下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淘宝村的时空发展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河北清河、南宫等地以羊绒产业为主导,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羊绒产业快速集聚时期和羊绒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时期;(2)淘宝村的时空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迅速发展—平稳发展,以东高庄村为中心,淘宝村通过渐进式、跳跃式向外围呈环状展开分布,最终形成“小范围集聚,大范围分散”的空间格局,并呈现近地缘扩散及沿交通轴线发展的空间特征;电子商务扩散强度随距离增长逐渐衰减,目前淘宝村的辐射范围仅涉及清河县东北部及南宫市的东南部地区,而两县的其他地区尚未出现淘宝村;(3)能人效应、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政府的扶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立生 《地理研究》2016,35(6):1151-1163
利用浙江省2001-2013年县域城镇化率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揭示了浙江省县域城镇化时空差异和演变,即浙江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具有显著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城镇化热点区域主要以环杭州城市带为主。基于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技术,对浙江省县域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城镇化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临县城镇化建设将会正向促进本县城镇化进程;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对县域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城乡差距则对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浙江省县域城镇化未来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忍  徐茜  张琳  陈燕纯 《地理研究》2018,37(11):2305-2317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基于珠三角外围地区不同地域类型的15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特征及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① 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的资本积累,是返乡从事零售、杂货、服装和个体修理等个体经营的基础,非农就业在空间选择上倾向于中心镇或县(区)。② 农村人口外流致使农村地域的人地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农地生计保障性功能弱化,农地规模经营的租种成本降低,部分农村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经济果林、药材为主,助推了农用地非粮化。③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多元因素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回流者从事非农职业的倾向性越大;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务农人数与务工人数越少、农田面积越小的回流劳动力倾向于从事非农职业;在村庄特征方面,不同县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倾向差异较大,距离县城越近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职业的几率越大。县域村镇体系的中心地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地域节点。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为例,从社会剥夺视角系统检测了传统农区粮食连增背景下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模式、地域差异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强度整体较高,社会发展水平呈西高东低格局,总体上形成核心—边缘半环形空间结构。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地域差异特征显著,中原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但县区间差距最大;豫东地区县域社会发展呈较低水平空间均衡,粮食主产县区的“粮财倒挂”和“粮食与民生倒挂”现象并存;农村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于城市辖区,但其县区间差距更大,约为城市辖区的2倍。河南省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格局受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空间战略及历史发展路径依赖等因素共同影响,有着显著社会经济综合转型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董会忠  张峰 《干旱区地理》2015,38(6):1270-128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宁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推行循环经济示范县行动,探讨了宁县在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过程中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并结合运用SWOT-PEST矩阵分析,根据规划目标,从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现代农业体系、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示范建设平台等方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钢铁工业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钢铁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唐山市的支柱产业,90年代以来,省属特大型企业唐钢和地方钢铁企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唐山市经济总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详细分析唐山市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城市最具代表性产业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基于本地化的区域产业基础和国家引导下的制度因素是唐山市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适应和创新的能力则是内在因素。产品结构雷同、彼此利益独立使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竞争,因此建议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引导地方企业调整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扶植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对河南农区产业集群所做的实地调查,初步探讨了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演变的阶段与机理,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结论:内地农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个别农民利用偶然机遇开拓出商业机会,特定地区传统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所决定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人际关系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手工作坊生产与原始积累,机械化生产与快速发展,内部分工与地方生产系统形成3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受4种机制的支配,即,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实现规模扩张;低价格要素组合,低管理成本,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市场的成长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成为推动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解决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旅游网站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网站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选择网站评价的9种常用指标对辽宁省14地市和44县域政府旅游网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各地市和县域政府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17县域还未建立政府旅游网站;地市级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县域政府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东强它弱,南有中无,西北混杂”.另外,辽宁省各级政府对旅游网站重视不足,功能简单,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网站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