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旭辉  鲁晓兵  崔鹏 《岩土力学》2009,30(Z1):250-254
剪切载荷下的饱和岩石,在初始阶段出现几条细的剪切带,最后均形成一条剪切带。为了分析这个现象,将饱和岩石中剪切带的发展分为多阶段的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几个有限幅值扰动下剪切带的演化进行研究,获得了剪切带从几个小的非均匀扰动演化为最后充分发展的剪切带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剪切带的发展由两个阶段组成:非均匀剪切过程和实际剪切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详细评述了剪切带运动学和内部几何学研究的新进展。剪切带内的递进变形一般为三斜对称,单斜剪切带(包括简单剪切带)是特例情形。理论模拟表明,如同许多天然剪切带中所见到的,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的方位可从近水平到平行于倾向连续变化。过去一般将拉伸线理的方向当作剪切运动方向的做法是以简单剪切模式为基础的,不适合于一般剪切带。在三斜剪切带中,拉伸线理和剪切方向之间不存在简单关系。然而,C面上的韧性滑动擦痕平行于剪切方向发育,是剪切方向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剪切带运动学解释中区分韧性滑动擦痕与拉伸线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微震、工程爆破等低应力循环剪切荷载作用对节理岩体工程失稳破坏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作用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采用RDS-200型岩石节理剪切试验系统对人工劈裂黄砂岩节理进行了峰前循环剪切下的直剪试验。通过与未进行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时岩石节理力学参数预测值对比,得到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作用对峰前剪切刚度、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剪切位移与残余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后,当法向应力为2 MPa时,岩石节理峰前剪切刚度增大,当法向应力为4~10 MPa时,岩石节理峰前剪切刚度在循环剪切应力幅值范围内增大,在超出循环剪切应力幅值时减小;(2)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后,峰值剪切强度降低了10%~20%,降低百分比随法向应力增大整体呈对数函数增大;峰值剪切位移增加了2%~40%,增加百分比随法向应力增大整体呈对数函数减小;(3)峰前循环剪切加卸载后,岩石节理残余剪切强度无明显变化,峰值剪切强度与残余剪切强度差值减小,峰后剪切应力做功损失百分比降低。  相似文献   

4.
雪峰山中段含金剪切带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峰山中段为区域性剪切变形带,区内分布了众多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点)。作者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和剪切带特征,认为剪切带的规模、产状及形态,受控于发生剪切带变形的相对构造软弱层;剪切作用机制取决于水平挤压与剪切带的交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变形区内狭窄剪切带组合是最普通的特征。这些狭窄剪切带调整了在总体尺度上相当均匀的一般变形作用。而这些剪切带由一系列具有同一剪切方向的似条带状剪切面所组成。象这样的一系列剪切面确定了局部剪切系统,局部剪切系统同大规模尺度上不连续滑移系统近一致。剪切和滑移系统优选方位的型式明显地与总体运动条件有关。所以各种各样的例子都表明了(1)剪切带的方位和剪切方向有关;(2)在经受共轴变形历史的区域中,具有斜方对称的剪切带样式直接与应变椭球体的形态有关;(3)在经受非共轴变形历史的区域中,剪切带的样式是低度对称的,和(4)在经受总体简单剪切区域内,剪切带中剪切方向与总体的剪切方向一致。简单剪切作用的特殊相关条件是不平行总体剪切  相似文献   

6.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4,25(Z2):39-42
考虑了正应力及剪应力联合作用在岩样的端部,而且,在正应力被视为变量,剪应力被视为常量这一特殊条件下,对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剪切虎克定律及梯度塑性理论,提出了剪切带内部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及总应变的解析式,对上述三种应变进行积分,提出了剪切带错动弹性位移、塑性位移及总位移的解析式.利用压缩虎克定律及几何关系建立了剪切带外弹性体的刚度的表达式.根据刚度理论,建立了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考虑岩样端面的剪切应力后,在流动剪切应力相同时,剪切带内部的弹性剪切应变(均匀分布)将增加;剪切带内部的塑性剪切应变(不均匀分布)将减小;剪切带的弹性剪切位移(线性分布)将增加;剪切带的塑性剪切位移(非线性分布)将减小;剪切带错动位移要小一些.另外,剪切应力对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没有影响.失稳判据仅和岩石的本构参数、剪切带倾角及结构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7.
原位直剪是测定土石混合料强度参数最为普遍也是最可靠的试验方法之一,但是现有原位直剪仪在试验过程中存在法向加压系统不合理、无法预留剪切缝等多方面的缺陷,影响试验结果的精度。本文对传统原位剪切仪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研制出自反力双剪面大型剪切仪,该大型原位直剪仪有以下特点:(1)设备自身提供水平反力;(2)剪切过程中垂向加压系统固定,无需滚轴排;(3)剪切盒之间可预留可调节宽度的剪切缝,适用性更广;(4)装置模块化程度高,便于搬运、组装和拆卸。通过与单环剪切仪进行现场对比试验发现,与单环剪切仪得到的试验结果相比,自反力双剪面大型剪切仪得到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为标准双曲线,并且可得到大剪切位移情况下的剪切曲线,通过大剪切位移曲线读取的最大剪应力更贴合实际。与单环剪切仪得到的抗剪强度值相比,内摩擦角低4.6°,而黏聚力高41.14 kPa。同时通过对两种剪切仪得到的剪切破坏面进行图像对照,可明显发现自反力双剪面大型剪切仪得到的剪切破坏面较为平整,未出现单环剪切仪对的剪切破坏面下凹现象。  相似文献   

8.
剪切带损伤研究对于理解材料破坏机制和建立剪切带本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单轴压缩黏性土样的剪切带损伤演化规律,根据纵向应变较高时清晰剪切带位置布置切向测线,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双三次样条插值,从而获得光滑性较好的各种应变场。将土样整体的损伤变量-纵向应变曲线与各条剪切带的损伤演化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总体上,土样整体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呈线性,而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均上凹,这表明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发展越来越快;(2)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的轮廓线呈马尾形,这说明随着剪切带的逐渐发育,各条剪切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规律变强;(3)对于含水率较低的土样,平行或共线剪切带的损伤变量变化基本同步,特别是在剪切带充分发育之后,但两条剪切带的距离应较小;在一定时期,共轭或交叉剪切带中剪切带的损伤占优,这与剪切带的相互竞争有关,但若两条剪切带达到独立发展的程度,则二者的损伤变量变化可以同步;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土样,各条平行或共轭剪切带的损伤变量变化基本同步,剪切带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小尖山金矿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它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成矿机制.它受多级剪切带控制并产于次级剪切带中.金质为多来源,发育于变质岩区.剪切造成的物理化学梯度及构造化学在成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庄丽  宫全美 《岩土力学》2016,37(Z1):201-208
不同于常规土体单元试验中恒定围压的应力路径,进行了减围压(卸载)应力路径下丰浦砂的平面应变压缩试验,研究了初始围压和初始相对密度对砂土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带特性的影响。结合二维数字图像(DIC)相关方法,分析剪切带的形成过程,对剪切带的厚度和倾角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形成于峰值剪切强度之前;对于密实丰浦砂试样,随着围压的增加,其剪切强度(最大有效主应力比)减小且峰值强度出现越晚,剪切带厚度减小而剪切带倾角变化不大;丰浦砂试样的相对密度越高,剪切强度越大且峰值强度出现越早,剪切带厚度越小而剪切带倾角越高。此外,基于峰值内摩擦角的Coulomb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平面应变试验条件下丰浦砂的最大剪切带倾角。  相似文献   

11.
黎燕 《云南地质》2014,(1):66-70
洒拉冲金矿处于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成矿区——滇黔桂“金三角”区东南隅的广南与广西毗邻地区.控矿因素主要为沿洒拉冲复式背斜核部及翼部发育的NWW—SEE向断裂破碎带,为脆性剪切带热液蚀变型金矿.文中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系统介绍矿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高永伟  曹新志  张旺生 《矿产与地质》2012,26(2):114-118,125
210金矿床位于新-甘边界地区哈密市境内,大地构造背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交汇部位东北缘的北山裂谷。断裂构造是矿床内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带为矿床内的主干断裂,由该断裂张性破裂发育的逆冲断裂破碎带为210金矿床的直接控矿构造,控制了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发育,由逆冲剪切产生的叠瓦式逆断层不含矿,而近NS向缓倾斜构造控制了210金矿床石英脉型矿化的发育。并运用里德尔剪切理论对逆冲断裂带控矿构造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重点论述白兴吐铀矿床预测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松辽盆地的东泛西超、北沉南隆的沉积构造演化格局的新观点及“辫状河道洼地一反转隆升剥蚀构造天窗一贯通性断裂——基性岩浆活动带”三位一体成矿理论,用多源复成因成矿理论重建了钱家店铀矿的成矿模式,并运用这一新的成矿理论模式,成功地预测了远景靶区,经生产部门深入勘查,落实了白兴吐铀矿床。  相似文献   

14.
邯邢地区京广铁路以东隐伏富铁矿资源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柳生 《矿产与地质》2008,22(4):314-318
“邯邢式”铁矿是产于以奥陶系为主的灰岩和中性偏碱性为主的岩体形成的接触交代型富铁矿。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京广铁路以东获得的6个航磁异常,具有寻找隐伏的“邯邢式”富铁矿的潜力,应加大对该区寻找隐伏磁铁矿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赵思传  罗泽雄 《云南地质》2010,29(4):404-408
南沙金矿处于滇黔桂"金三角"西段滇东南金成矿区富宁—广南成矿带。已发现金矿体10余条,远景可达中—大型规模。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微细浸染状结构。低温气水热液控矿断层的次级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大龙现代热泉是沿沘江断裂带分布的众多温泉之一,其喷流-沉积成矿作用较为直观地展示了热泉堆积泉华成矿过程,佐证了新生代在兰坪盆地热泉成矿的可能性和普遍性。热泉"热循环"作用形成三种成矿模式:喷出贯入陷沟和湖泊形成致密块状、角砾状矿体——兰坪"金顶式"Pb-Zn矿床;于构造带中沿一系列构造界面形成脉状矿体——兰坪"白秧坪式"Ag-Pb-Zn多金属矿床;喷流的地表沟谷形成热泉型——云龙"大龙式"Ag-Pb-Zn多金属矿床(低品位)。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某铅锌矿勘查中,采用地质、化探、激电法、EH-4电磁测深等综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建立了物化探"两高一低二边"(即高极化率、铅锌多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低电阻率积磁场梯级带、视电阻率梯级带)的综合找矿模型,结合地质因素,对在该地区找寻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的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龙潭近东西向核桃箐断层对岩体的控制起主导作用。核桃箐沟以北的斑岩露头总体为“模式”的外带。结合核桃箐沟断层的性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提出进一步找矿重点应转移至核桃箐沟南侧探寻斑岩体核部,打破在F2以北找矿的瓶颈,有望取得找中大型斑岩铜矿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长城式"金矿是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含矿带长约50 km,宽4~5km,由多个矿区,几十个矿体构成,一般单个矿体规模较小,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6%,品位变化系数74%,矿体产出受地层和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20.
吴俊  董涛 《云南地质》2013,(4):409-411
松诺铜多金属矿区地质背景类似于普朗铜矿,异常元素组合与普朗斑岩型铜矿相似,同时均属同一构造岩浆岩带,松诺是寻找“普朗式铜矿”最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