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洲的气候状况、地形特征、土壤地理特点以及农业耕作与灌溉措施,是影响其景观地球化学特征与土壤水盐关系的重要因素.绿洲土壤水盐关系又与 MODS关系密切相关.人类活动也自然成为影响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田景观地球化学特征与土壤水盐耦合关系的重要因素.土壤水盐耦合类型盐化土主要以Cl SO4型为主,其次是SO4 Cl型.就阳离子地球化学特征来看,多为Ca Na型和Mg Na型,其次是Ca Mg型.根据分析结果,可估算出盐化土壤的盐分组成是以Na2SO4,CaSO4,NaCl为主,特别是NaCl水溶性极强,SO4 Cl盐土也就主要 分布在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的盐化土壤中.绿洲土壤水盐耦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绿洲景观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变化特征.从土壤化学分析来看,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缺乏是造成绿洲土壤肥力不高的主要因素.干旱区渭干河流域绿洲土壤盐渍化类型明显受到地下水盐分及其化学类型的影响.地下水盐分是土壤盐分的重要来源,也是绿洲景观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绿洲效应的模拟及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物理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绘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并进行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对于降水、绿洲水平尺度和植被结构等若干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绿洲的最小临界尺度为5~10 km之间,最大临界尺度为55~65 km之间,而最利于绿洲维持的尺度范围为20 km左右,这一结论与我国西部地区现存的绿洲尺度统计结果十分一致;绿洲植被覆盖率为0.6左右时,最利于绿洲发展.另外对植被空间分布方式和绿洲植被组成比例上也进行了数值实验,并对影响绿洲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外因子气候效应的影响力量级进行了分级.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要素,既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收成的丰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某项农业生产以及产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当地气候条件是否许可和人们对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所以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科技人员越来越重视农业气候的研究。所谓农业气候,一般认为是反映一种农业耕作制度的各种气候条件的综合。它可用气候因子出现的强度、时期、频率和时间来表示,也可用它们对生命组织和土壤总累积性的影响来表示。这些具体数值叫做农业气候指标,它决定着农业生产和气候之间的定量关系。农业气候指标可以是简单的气候要素值,但从农业观点来说,重要的是用一个常用的气候学方法来表示,或者用一些经过处理的适合于动、植物生长和土壤发育的气候值来表示(生长期、活动温度、干燥或干旱指数、土壤含水量、霜冻危害指标等等),或者用一些更复杂的综合了某些  相似文献   

5.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发展既依赖于农业资源的多少,也取决于利用自然资源效率的高低,农业能否实现较高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辽宁  相似文献   

7.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发展既依赖于农业资源的多少。也取决于利用自然资源效率的高低,农业能否实现较高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上述认识,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局组织人力,对辽宁省的气候特性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部门进行业务建设、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农业部门安排生产搞好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我国农业属气候型农业,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吃饭。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又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档案资料为农业生产服务,正确评介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指导农业生产趋利弊害,提高粮食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直接服务功能气象记录档案可以直接提供给农业部门服务,在农…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MODS格局下绿洲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MODS)中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直接反映了全球变化的特征。以中亚哈萨克斯坦东部及中国西部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绿洲为例,在分析干旱区MODS宏观特征的基础上,从温度与降水变化所反映的气候特征,以及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景观指数所反映的景观特征,分析了绿洲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同时,从生态系统要素之间耦合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绿洲生态系统的耗散机制,提出了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1引言霜冻是我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据鹤岗市民政局统计,初霜冻偏早给鹤岗地区的农作物、蔬菜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因此,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通过研究分析霜冻的气候年际变化,分析极端温度变化特征下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预报霜冻发生时间,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原由于自然地理、土壤、气候资源条件比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可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遇到干旱、雨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每年平均受灾面积约150万甫,其中旱灾约110万亩,涝灾约44万亩。所以干旱和雨涝是影响农业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从近30年气候资料着手摸清旱涝规律,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许多土壤属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土壤有机质的快速测定是实现精细农业的基础.近几十年中,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土壤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组成以及土壤水分、土壤质地的影响,室内光谱的估算结果总体较好;受大气、地表植被等影响,航空或卫星的成像光谱估算精度较低.星载成像技术的进步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估算精度,为快速、大范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遥感制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的中游荒漠绿洲为例,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成果,研究了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在田间水平上,垄沟灌溉种植、主栽作物与伴生植物混播种植、优化水肥管理、建立枣粮复合系统是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在绿洲水平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田林网规格和减少农田林网的灌溉次数、降低防风固沙体系中高耗水树种——杨树的比例等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河中游绿洲,通过推广上述技术,在不降低绿洲农业产值和不影响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初步估算每年可节水2.96×108m3,抵消了气温上升大约1℃所带来的蒸散发消耗量。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蔬菜生产非常重视,决定将名特优蔬菜生产建成农业支柱产业。这对江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西具有发展名特优蔬菜的气候、土地、劳力及区位优势,只要领导重视,能人带头,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真抓实干,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现就如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名特优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建议。1利用山区气候发展反季节蔬菜我省多山,在海拔300-1000米范围内,尤其是500—800米的山区,夏季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没有炎热酷暑,特别适宜多种蔬菜的生长,既有利于喜温的瓜果类蔬菜,如辣椒、曹茄、茄子、黄瓜等延长生…  相似文献   

16.
前言农业生产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在这个“露天工厂”里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极大,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气候条件有关。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和降低成本,本文试从农业气候条件分析风翔县这个半干早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来甘肃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全省大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问题特别是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水资源是发展农业的命脉,因此弄清甘肃近4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81—2014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大棚蔬菜生产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集宁区1981—2014年近34a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天气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集宁区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来分析大棚蔬菜反季节气候适应性,提出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对策。近34a来,集宁区年、日气温变化明显,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无霜期短,低温、冻害严重,对大棚蔬菜生产影响较大,但光能资源丰富,对大棚蔬菜生长十分有利。只要充分利用自然气候,采取一些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气象部门为大棚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趋利避害,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汛期降水量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刘实,王宁(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省气象台)1引言气候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显著,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和对气候不稳定的敏感性都很大。因此,系统地研究各地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详细地...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气候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显著,做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区,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和对气候不稳定的敏感性都很大。因此,系统地研究各地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详细地分析不同地域之间气候要素在气候变化上存在的差异,就显得十分必要。在东北区的范围内,各地之间气温的变化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过去对吉林省范围的分析发现,降水的气候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t’1。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东北地区各地旱涝的物理成因及更客观地做出不同区域的降水预测,因地制宜地服务于东北区各地的农业生产、减灾、防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