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陕北神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上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重要的能源供应地。通过采用遥感影像、实地勘测等多种手段的调查与研究,对研究区进行了水土流失类型分区:东部以严重的水力侵蚀为主,西部以风力侵蚀为主,中部为水力风力侵蚀交织地带。在分析该区多年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其水土流失的演化规律对本地区的水土流失趋势进行预测,为矿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佳佳  白磊  吴嵩 《地质与资源》2019,28(2):193-199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黑龙江省绥化市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2003~2015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2015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壤侵蚀状况有向好的趋势.从统计结果看出,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相对的轻度和微度的侵蚀面积增加.2015年,强度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522.75 km2,轻度侵蚀增长近1000 km2.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危害耕层变薄,地力衰退;土壤板结,蓄水能力下降;侵蚀沟增多,侵蚀农田;泥砂下泄,使下游防汛工作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重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土壤岩性、植被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当务之急.应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工程防护治理、生物措施及预防保护、监督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选择漓江流域及其典型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数据综合分析和地面路线验证调查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岩溶区内典型小流域——寨底小流域侵蚀影响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水土流失以中度和轻度等级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29.9%;流域内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水土流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岩溶区以中度、极强烈和轻度等级水土流失为主,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岩溶面积的53%;非岩溶区中度和轻度等级水土流失分别占非岩溶区面积的12.4%和10.4%。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因子对岩溶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量比例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四种影响因子中的高程(300,500] m,坡度[15°,25°]、植被覆盖度≤20%、土地利用为工矿用地等对岩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最大,是寨底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石羊河上游山区土壤侵蚀的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GIS技术支持下, 运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 对祁连山北坡东段的哈溪林区的土壤侵蚀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运算, 并定量分析了各种环境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1 t·hm-2·a-1, 微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80%, 而强度到剧烈侵蚀产生的侵蚀量占78.3%; 各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裸地>草地>农田>灌丛>乔木林, 裸地侵蚀量占到总侵蚀量的54.9%; 乔木林和灌木林95%以上侵蚀面积属微度侵蚀区, 农田中度到剧烈侵蚀的面积比例达到35.9%, 高于草地和其他植被类型, 而草地剧烈侵蚀面积比例高于农田. 海拔高度范围与土壤流失量之间的关系与植被的海拔分布范围明显相关; 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土壤侵蚀量主要分布在15°~45°的坡度范围, 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流失随坡度变化的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类植被对土壤流失的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地质成因规律和模式,促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选择福建长汀县开展地质背景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性对水土流失侵蚀速度、侵蚀剧烈程度、水土流失发育阶段等具有控制作用;地形坡度和部位、节理裂隙对水土流失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区内不同岩性不同地形部位风化壳-土壤分布具明显的规律性。建议长汀县进一步依据地质背景优化水土流失治理布局,优选水保植物和种植方式,优化茶果园等坡地农业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的组成、各参数因子的算式算法 ,以及该模型在贵州省 (原 )安顺市的应用结果。模型是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SLE)为核心 ,在GIS中建立模型各因子空间数据 ,并通过PAMAP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原 )安顺市年平均土壤流失总量为 86777吨 ,平均侵蚀模数为 4 0 9.4t/km2 ·a;轻度以上侵蚀面积 72 .7km2 ,强度以上侵蚀面积 53 .2km2 (含剧烈侵蚀面积 3 0 .9km2 )。其平均侵蚀模数与以往实测调查结果相比有 97.5%的一致性 ,表明该方法在贵州省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举世瞩目,现在的侵蚀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侵蚀,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制约.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历史演进,自然与社会因子影响侵蚀的比例不断发生改变.本文从数字黄土高原的角度研究黄土的分布特征和堆积、侵蚀过程,建立了地貌、地质、黄土剖面、水文等空间数据库,研制数字黄土分布图件,展示黄土分布特点,构建黄土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主要地质时期黄土分布,探讨了侵蚀过程和人类活动对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借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ERDAS)技术,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为核心,根据吉溪流域2001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统计资料得到地貌、降雨量、植被等资料,量化流域土壤侵蚀评价因子,对吉溪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吉溪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339.21t/km2,侵蚀强度属轻度,2003年较2001年土壤侵蚀有所改善,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等级的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的48.71%和77.51%.最后确定流域土壤侵蚀重点治理的区域和流域最佳管理措施(BMPS),为吉溪流域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部红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华南红土区水土流失的重大问题。水土流失的方式有:(1)坡面散流侵蚀;(2)暴流冲沟侵蚀。按风化分层出露情况可将花岗岩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分为德庆崩岗型和五华沟谷型两大类。当风化层底部砾石层出露时,则地表呈“石蛋地形”,可用这种地表形态结构作为水土流失划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1∶100万西宁幅地貌图,获取了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界线.利用遥感和GIS方法获得了流域内地形、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类型5个评价因子数据,在GIS中通过建模及空间分析,获得了青海湖流域冻融侵蚀强度等级类型及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冻融侵蚀发生的总面积是14 875km2,其中,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居多,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28.75%和62.57%;剧烈侵蚀和强烈侵蚀占少部分,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3.33%和0.76%.  相似文献   

12.
姚琳 《地下水》2022,(5):254-256
以位于陕西咸阳的西郊水库水土示范园工程项目区为例,对研究区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远期水土保持示范园工程建设及治理思路。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由于水库的调蓄特点,夏灌和冬灌期水位变幅大,库岸易发生坍塌引起水土流失,经计算确定研究区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模数3 252 t/km2·a,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1 006.49 t。人为水土流失主要为库区不合理耕作、垃圾胡乱堆放与汛期降雨集中引起的水土流失及村镇毁林毁草造成的植被退化;(2)水土流失引起的危害主要有:加速水库淤积,影响水库蓄水能力和洪水调蓄功能发挥、侵占库区周边农田及村庄、对耕地和村镇安全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对区域小气候环境造成影响;(3)针对存在的有限面积治理,未达到最佳治理效果问题,后期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治理思路应为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宣传力度,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建设对典型水土流失区域高标准集中治理和加强后期管护。研究结论为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丽霞 《地下水》2019,(3):203-204
煤矿矿井属于小型开发项目,针对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崩塌、泥石流严重、煤层开采面积过大、地下水位降低和水资源侵蚀严重等水土流失问题,为减少水土流失危害,提出应采取对应治理措施,有效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改善,把握水土流失治理要点,优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矿开发项目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14.
地球表面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各式各样的侵蚀作用,了解侵蚀过程及其速率大小有助于人们认识许多重要的地质作用和过程.本文介绍的内容是长江流域河流沉积物宇宙成因核素10Be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在于定量估算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的平均侵蚀速率,更好地理解沉积物的由源到汇过程以及评价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自然背景,分析样品来自于长江主要干流和支流的表层现代沉积.研究表明,长江干流10Be含量从金沙江流域到长江口呈现出由高到低的趋势,不同的是支流10Be含量值偏低而且比较稳定.这很可能受核素产生率和侵蚀速率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长江上游干流沉积物中10Be含量最高,随着低含量物质的不断从支流汇入,产生“西高东低”的现象.10Be侵蚀速率估算表明长江干流金沙江上游段平均侵蚀速率较低,在44.7~48.1m/Ma之间;长江中游段(枝江至彭泽)长江干流侵蚀速率数据变化较大,在65.7 ~ 175m/Ma的范围内波动;到长江口平均侵蚀速率比较稳定,在50~60m/Ma之间变化.与干流相比,长江支流侵蚀速率显著偏高.侵蚀速率最高的地区在大渡河-岷江流域,平均侵蚀速率在300m/Ma之上;侵蚀速率最低的区域发生在乌江流域,平均的侵蚀速率在10 ~ 30m/Ma之间.比较长江流域10Be和水文估算的侵蚀速率可以看出,水文估算总体上反映的侵蚀速率要普遍高于10Be反映的侵蚀速率.大渡河-岷江流域地表侵蚀速率高主要与构造活动、地貌发育、岩石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嘉陵江、汉江等流域水文数据估算侵蚀速率明显超过10Be估算的结果,可能与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对侵蚀作用的影响显著下降,以及人类长期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堆积体边坡对上方来水的侵蚀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上方来水类型对工程堆积体高陡边坡下部冲刷侵蚀的定量影响,以神府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36°)为例,设计4种上方来水类型,通过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分析了不同上方来水类型下堆积体坡面的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结果表明:①上方来水类型对堆积体坡面下部的产流影响较小,却干扰了坡面侵蚀产沙过程,造成土壤流失量增加;②径流深、单宽径流侵蚀力和水流功率均可以较好地预测堆积体边坡下部输沙模数的变化;③单宽径流侵蚀功率可以作为表征坡面尺度次径流事件中径流侵蚀力变化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强度评价、侵蚀模型建立及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南洛塔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侵蚀区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岩溶石山区石漠化,而且还会通过淤积河道、污染水质等过程来破坏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根据湖南洛塔岩溶山区不同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监测成果,对岩溶山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湖南湘西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文》2001,(1)
据调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目前仍然呈加大发展态势,这成为目前头号水环境问题。根据水利部第二次遥感普查结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已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其中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最为严重,目前已达45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0%。有关人士指出:控制水土流失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保护好江河源头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尤其在西部地区要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以减少泥沙入河总量。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典型支流水土流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的任何变化,均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及其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12条典型支流,根据1961~1990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的实测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典型支流降水~径流深、径流深~侵蚀模数的统计关系.通过对英国HadlyCM3模型输出的未来不同时期降水资料进行Delta尺度处理.获得未来不同时期的降水量.基于已建立的统计关系,系统分析了各支流在不同气候情景(A2、B2)未来不同时期(2010~2039年、2040~2069年、2070~2099年)水土流失的潜在变化.总体而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黄河流域典型支流在未来100年内的降水、径流深和侵蚀模数均呈增加趋势.因此,应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重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土壤侵蚀类型。青藏高原由于其海拔高、辐射强、气温低的特点,是我国冻融侵蚀较严重的区域。选择影响冻融侵蚀的5个主要因子: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敏感性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面积为149.02×104 km2,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2.20%;冻融侵蚀敏感区的面积为56.80×104 km2,中度及以上敏感区面积为27.39×104 km2,占冻融侵蚀敏感区面积的48.22%;(2)冻融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喀喇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区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的现象,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1],是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