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及俊虎 《地球》2013,(12):34-3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被列为三大改革突破口之一。该新政赢得了不少赞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解决小产权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且有利于平抑房价;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2.
严金明 《地球》2015,(3):45-47
<正>不久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因此,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蓝颖春 《地球》2013,(12):42-4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明确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4,(1):6-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5.
袁立明 《地球》2013,(11):60-62
农村“空心化”是指包含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或“异化”的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下高速城镇化对农村的影响表面特征。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了农村“人走房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转变为涉及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产生了大量空心村,如今这些空心村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安身工程”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市每年约修建2千套住房,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怀,“安身工程”的防震抗震工作也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为“安身工程”提供了造价低廉、有一定抗震性能的川西民居风格的总平面图纸,本文分析和讨论了都江堰农村“安身工程”防震抗震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陆淑萍 《地球》2014,(7):108-109
近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建房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为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江西省宜春市大力开展以“清理农村违法用地、清理农民违规建房、清理非农户籍人员回乡建房、严格控制农民新建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控”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郑仙蓉 《地球》2014,(2):16-19
1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因秦始皇东巡至此“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建置至今已有1400多年。绵延千年的发展史,为这座秀丽滨城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是“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金贵 《地球》2011,(5):72-7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王国起 《地球》2014,(3):46-49
地方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城镇化改革思路浮出水面。但是,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却念着“新词儿”还在走着“老路”。  相似文献   

12.
张学强 《地球》2011,(9):36-3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在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城郊区等农村大力开展。由于对补偿款的发放缺乏有效监管,征地、拆迁成为一些别有用心村干部的“唐僧肉”。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干部贪污受贿的案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村民集体访、越级访等事件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征地、拆迁补偿款公开、公正的发放,严防“村官”犯罪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广西近年来陆续发生3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给当地农村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掌握广西南部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现状,对广西3个市中的6个县(区) 12个村122栋农村房屋开展了抗震能力详细抽样调查。本文分析了调查区不同结构类型建筑比例和现状,指出农村房屋在抗震设计、构造和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利用改进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快速评价方法,对各个村的总体建筑抗震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增强房屋抗震性能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2个村的总体房屋抗震能力为“较强”;10个村为“一般”。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2)
<正>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2017年工作重点,接下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同样确定了2017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月7日,正值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清华三农论坛2017"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立5周年成果展在清华大学举行,多位农业专家就农业供给侧改革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0,(4):52-53
上清溪位于泰宁县城东北部,大金湖的上游。它得名于道教,“上清”是道教“三清境”即太清,上清、玉清之一,后来被广泛用于指“仙境”。  相似文献   

16.
王国起 《地球》2013,(12):59-61
随着十八大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荚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小产权房转正”的猜测再度甚嚣尘上。游离于楼市正规军之外的“小产权房”,由于部分人误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改革信号,市场上出现“小产权房”有望“转正”的声音近期迅速升温,并由此引发一轮成交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原盆地部分市县及农村住房进行调查统计,认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农村住房普遍不设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分析了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及农村住房在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住房抗震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是地震灾害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演化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成形,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国务院先后取消了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许可和结果审定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施行区域评估。在建立新制度过程中,面临着审批部门须承担委托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责任、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小区划及地震区划同质化、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质量监管困难、重大建设工程“应评未评”“评而未用”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历史变迁、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的展望,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涉及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能力评价、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服务网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投入机制、政策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农村,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震害特征及其建造特点,发现缺乏设防意识、缺乏抗震技术和经济条件差是农房“小震致灾、大震大灾”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既有的结构抗震、鉴定、加固、隔震技术的综述,发现目前我国仍比较缺乏适合农村房屋的抗震及加固技术.最后对农村房屋抗震与加固方法提出建议,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