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北地区强震前电磁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强震近震中区的多台地电阻率、地磁Z等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得到描述强震前近震中区前兆场的新特征量——空间线性度a。分析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8次5.5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电、地磁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的a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田山  吴国有  关华平  刘允秀 《地震》2004,24(2):97-102
从地震前兆信息“场”的概念出发,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华北地区强震前多台地磁Z值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 得到描述孕震过程中前兆场的特征量空间线性度α。 该文分别组合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7次5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磁Z值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地磁Z值的空间线性度α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滇中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Pg、Sg振幅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计算理论地震图的Pg、Sg最大振幅比值,将其与观测值拟合,反演得到1999年至2009年11月14日滇中地区20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一致性参数,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强震发生前3年至数月,强震震源区附近出现多个震源释放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一致或接近的中小地震,强震就发生在中小震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低值分布区内或其边缘附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观测事实和实验资料为基础,提出强震前存在着两类基本临震前兆,一类是临震前震源区出现前震或前震序列,一类是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大量值形变。文中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了一个弹簧滑块简化模式来说明这些基本临震前兆的机理。对该模式做数字模拟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邮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差分能量法和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江苏省高邮台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结果表明,高邮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的台湾强震有一定的映震信息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线性度方法在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前兆场中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前兆观测数据从总体形态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关于描述前兆场的新的特征量a(空间线性度)本文给出了空间线性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处理了区内1970~1994年部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所得结果表明,新的前兆特征量a在中强地震之前一年左右时间内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2次强震前周边7个地电阻率台的观测数据,并结合震源机制解计算结果,研究了强震前后视电阻率各项异性变化及映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正交(或近于正交)测道的视电阻率,在地震前1年内,大部分台站视电阻率月速率值出现下降和短临阶段上升变化,而与主压应力方位一致(或近于该方位)的测道变化则相反。基于这一物理现象,若能加大观测台网密度、合理布设电极方位,就有可能推断出地震震中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8.
深井电阻率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地震前深井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实例,试图说明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及其较大范围内存在着深井电阻率的异常。通过精密观测(误差在1%以下),能获得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某些强震和中等地震前有代表性的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现象。研究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并将这些现象与地震活动性、应变资料、地下水位及水温等资料作了对比。还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与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等的关系。阐明这些事实与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从而对地电阻率临震现象作了某些解释,认为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可能是构造应力场迅速变化及由应力变化而引起的地下水的组分和状态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指出,由于强震前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分布的不均匀性,能记录到异常的台站仅仅是一部分,这就给捕捉临震异常增加了难度,必须建立一定密度的台网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观测。至于中等强度地震的临震信息,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地震前,且在靠近震中的特定台站才可能记录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我国大陆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是我国大陆中、强地震前能观测到的一种客观电现象;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的变化特点、变化形态和时、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认为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主要是临震前震源区孕震造成地电台勘探体介质湿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周至地震台电阻率观测与汶川地震对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陕西省周至地电阻率台址及地电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汶川大震及强余震前地电阻率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记录到显著的地电阻率下降异常、地电阻率日均值均方差增大和差分能量增大的显著异常,认为周至地电台具有良好的监测地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强震前新沂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沂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在中强震前,震区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会出现上升型异常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在原有平稳变化的背景上的上升变化或者是在原有上升趋势背景上的加速上升变化、亦或是在原有下降趋势背景上的上升变化;2.台站周围400km内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 MS5.1地震发生前,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下降-折返的变化,变化形态、异常时长符合地电阻率孕震机理变化,但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地表大极距地电阻率孕震过程的变化幅度.因此,文章基于通州台地下电性结构和装置系统,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的探测深度.结果表明,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通州台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装置系统地电阻率观测值会下降,下降的幅度随着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区域上界面向上的扩展而增大.相比地表观测,井下小极距电阻率观测能更显著地接收到深部电阻率变化信号,对孕震有更强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中地电站网由92个地电阻率站点和111个地电场站点组成,地电数据集由地电阻率、地电场观测数据及相关产品构成,含我国地电站网在运行131个观测台站的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数据和产品数据,并附带观测日志、基础信息等辅助信息,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地球动力学、电磁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三层介质中膨胀球模拟震源的应力、应变场以及由这个应力、应变场产生的电阻率变化量和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强度的“震源”,在地电装置探测范围内的应力场随具有不同弹性参数的层位有显著的变化;而应变场却看不出有明显的突变;由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量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地电异常受台站介质电性结构与力学结构的综合影响。因此作为预报地震的地电阻率法一方面要寻找具有高电阻率——应变灵敏度岩层的台址,另一方面台址的视电阻率变化对各层真电阻率变化要具有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method of seismic prediction using the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hifting self-correlation (SSC),and a numerical test is carried out using random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The SSC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actual observation data of three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tations,and result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1) SSC coefficient changes in Ganzi and Shandan stations have good correspondence to earthquake,which is represented mainly by the phased increas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ppearing six months to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At the same tim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omalies of the two stations also exhibit strong anisotropy.(2) Although Chengdu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station had suffered serious disturbanc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omaly also has a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earthquake.In addition to the validity of the SSC method,it may also be attribu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event,the smaller distance of epicenter,and the time of the earthquake.Anisotropy also exists in the anomaly at Chengdu station.(3)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gnitudes of earthquakes,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that,when the magnitude of the selected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small,the amplitude of the anomaly before earthquake is different,but when the magnitude is larger,for example MS ≥ 5.0,the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s very limited.In addition,we briefly discussed the anisotropy of seismic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omalie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7.
与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地电阻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钱家栋 《中国地震》1993,9(4):341-350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是贩主要特点在于有着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地震带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地区的固定台网,并长期连续定点地观测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在我国大陆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中积累了大量与大地震发生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资料。与此同时,关于地电阻率法以及它和孕震过程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深入进行,本文对这些震例资料和地电阻率法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编码源地电阻率观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阻率的高精度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测预报的前提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电磁干扰,提出了基于编码源循环互相关辨识技术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其实质是将待测地质体视为待辨识系统,利用编码源信号激励供电电极A和B产生的电流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测量电极M与N之间的电压信号作为系统响应输出,将输入和输出信号严格同步采样为时间序列,分别与参考信号进行循环互相关运算并转换至频率域计算获得待探测地电阻率谱(幅度和相位).由于系统环境的干扰和随机噪声与编码源信号不相关,通过循环互相关运算可以达到抑制环境随机噪声和干扰的目的.这种地电阻率观测体系在环境干扰较大的甘肃省兰州观象台和陇南汉王地震台站利用现有的观测场地和线路进行了观测试验,测量结果显示,数据的一致性好、均方差小,说明该方法在强干扰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观测频带较以往直流电法测量有较大的扩展.该方法为现有地面地电阻率台站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为地震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射阳MS 4.4地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的变化,认为:①在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震异常;②前兆异常变化与预测地震的发震时刻、震级对应性较强。通过数据跟踪,认为造成预测地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震前对地电阻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沂台地电阻率N45°E向资料变化认识不足或错误。如能再结合测震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点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