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主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由于贯彻了"双百"方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重视办刊质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评。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由于贯彻了"双百"方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重视办刊质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评。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注意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4月26日至27日,以"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题的2015年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王思敬、汤中立、卢耀如、郑颖人、陈祖煜、黄润秋等两院院士与知名专家,就地质灾害与防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建设必须以地质环境安全为保障,共同推动防灾减灾科技进步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研讨与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阿坝藏族族自治州壤塘县地广人稀,地质灾害分散发育,防治难度较大;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确保完成壤塘县地质灾害"零损伤"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建立 《山西地质》2011,(2):48-51,57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多层次结构设计,基于WebGIS、WebServices、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影像金字塔及Bi等技术,通过DataBase服务器、GIS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协同工作,提供网络数据服务。根据地质灾害数据特征,兼顾保密与服务的需要,将系统分为"山西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两部分,分别布设于内网(专网)和互联网,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新概念及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全国共有近3500余家地质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20多万名专业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实施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同时,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发现数量较多的首都城市之一,虽然历史上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精细模式的深入全面展开,大规模的地质灾害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低;随之而来的是基于小崩小塌引发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的持续增加,大量并持续增加中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对北京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形成威胁并造成影响。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在防,而防控的基本原则在于防患于未然,防治工作的主体目标是隐患,所以北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是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和管控。本文首先在概念上理清了灾害与隐患的区别,分析了北京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论述了目前北京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析防治策略存在的传统调查手段对于高位隐蔽性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不足问题,监测预警体系中的滑而未测、测而未滑问题等不足;提出研究隐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建议对地质灾害开展由孕灾、发展、灭失的全周期管控;旨在为北京突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小华 《城市地质》2021,16(3):248-2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陆续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首都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满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要求,成为当前地灾防治面临的首要任务.回顾40年来北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极端气候条件下人类对地质灾害隐蔽性规律认识不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新时代具体要求的差距,结合北京具体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思路,包括强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巩固综合治理体系、建强应急防治体系和深化科技创新体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由于贯彻了"双百"方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重视办刊质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评。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1征稿内容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由于贯彻了"双百"方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重视办刊质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评。欢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贵州省近几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①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②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③重视基础调查,编制防治规划,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进行;④构建政府领导,村组监测,专业技术队伍指导,主管部门督促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体系;⑤完善防灾管理方式,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遏制人为导致地质灾害;⑥筹措资金,建立专项经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⑦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使用大检查,推动项目业主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⑧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开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责任鉴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省民众防灾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政府规章不能满足防灾工作的需要;②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危机;③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与矿业经济发展矛盾突出;④矿山环境容量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由于贯彻了"双百"方针,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重视办刊质量,因而受到同行的好评。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省份。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家和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本省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统分结合、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设计了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四层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应急会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APP系统、地质灾害管理APP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的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履职效能,推动了浙江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其他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发育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以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受喜马拉雅山进入强烈抬升阶段,"三江"及其各级支流强烈下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几大山脉地形地貌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改造和演化。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产生"崩"、"滑"、"流"危害。根据动力因素与抗力因素的组合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全区地质灾害发育可归为4个类区:现代冰雪剥蚀区(Ⅰ)、植被覆盖构造剥蚀地貌区(Ⅱ)、河谷峡谷荒漠区(Ⅲ)、河谷峡谷植被覆盖区(Ⅳ)。其中Ⅲ、Ⅳ两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和集中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取决于2方面:①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作用强度;②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联度。"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对策是,对影响人类活动、生存环境、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分区(类)研究,系统防治。对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质灾害重发区-河谷峡谷区,要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报系统,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  相似文献   

18.
钱丽萍 《吉林地质》2014,(1):131-133
桦甸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矿业、水利、交通发达地区与枢纽之一,长期的人类活动,诱发了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在调查编制《桦甸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针对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创新工作室以北京山区地质灾害防治需求为导向,以"科技防灾减灾,服务社会民众"为宗旨,聚焦突发地质灾害成生背景、形成机理、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发挥自身公益职能,强化社会应用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质》2021,(1):F0002-F0002,I0003
新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针对新疆山区岩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给"一带一路"建设工程带来的地质风险,开展新疆地质灾害成因机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和减灾防灾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数据统计和典型案例体系并建立新疆地质灾害信息库与监测预警预报平台;通过多维度地质灾害监测率定各类地质灾害要素参数突变阈值,研究致灾组合模型,阐释各类地质灾害致灾过程;研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基于现有群防体系,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并结合工程建设开展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推广,完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畅通和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