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8411矿床沥青铀矿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8411矿床是一个以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复合成因铀矿床,它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某同熔型石英正长岩、花岗岩侵入体有关。该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具有反映其形成条件的某些标型特征。本文研究了该矿床沥青铀矿的产出特点、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2.
闵茂中 《岩矿测试》1985,(3):225-231
8411矿床是一个以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复合成因铀矿床,它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某同熔型石英正长岩、花岗岩侵入体有关。该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具有反映其形成条件的某些标型特征。本文研究了该矿床沥青铀矿的产出特点、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3.
8411铀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某典型的同熔型石英正长岩体直接伴生。该矿床赋存于石英正长岩体外接触带侏罗系长石石英砂岩中。岩体出露面积约90Km~2,按侵入先后分为:(1)黑云母石英正长岩;(2)正长斑岩;(3)粗-细粒石英正长岩;(4)似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矿石的矿物组成较复杂,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铀黑、准铜铀云母及钙铀云母。其他矿物有Fe、Cu、Pb、Zn、Ni、Co的硫化物,及磁铁矿、赤铁矿、微晶石英、方解石等。石英正长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中等(~(87)Sr/~(86)Sr=0.707),具同熔型花岗岩类的特征。该矿床的矿岩时差小(<22百万年)。矿石的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中的水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矿石中40个黄铁矿δ~(34)S=-2.3‰-+20.5‰,其平均值δ~(34)S=+10.44‰,这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硫具有深部硫和地壳硫的混合特征。矿石中气-液包裹体测温及地温计计算得出该矿床矿化热液温度约为100—300℃,沥青铀矿形成温度约170—200℃。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石英正长岩岩浆,部分成矿物质则汲自成矿围岩,它属中-低温复成因铀矿床,其成矿机理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许多铀矿床有明显的差异。 8411铀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某典型的同熔型石英正长岩侵入体有关,是一个以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复合成因铀矿床。剖析该矿床的成因,对于研究华南两类不同花岗岩型铀矿床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3701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3701铀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结果基础上,论述了该矿床的成因。3701铀矿床赋存在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花岗岩的黑云母钾-氩法年龄为318-202Ma,矿床的矿化年龄(沥青铀矿铀-铅法年龄)为65.0—30.75Ma,矿岩时差超过137Ma。矿床的热液矿化特征明显。成矿温度约100—300℃,属中、低温热液矿化。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较弱。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其中硫、碳主要来自围岩,铀、铅主要来自花岗岩。矿液水以大气降水为主。铀背景值较低(3.12ppm)的成矿围岩,汲取了从花岗岩中淋出的含铀水体中的铀。被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加热了的地下水汲取围岩中的铀等成矿物质,在角砾岩带等地段沉淀成矿,因此该矿床属多矿源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在两次铀矿化间隔期间,早期矿体曾遭受地下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早元古代连山关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著名的连山关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划分了两种不同成因的矿体:沉积变质型和碱交代热液脉型,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2085.6Ma和1974.8Ma。矿床的工业铀矿物以沥青铀矿、晶质铀矿为主。矿床属多阶段复成因铀矿床,以中高温碱交代热液成因为主。矿床铀源主要来自连山关岩体,铀的活化转移与碱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究桂北摩天岭花岗岩体中新村铀矿床的精确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SEM、EPMA和LA-ICP-MS)对主成矿期(铀-硅化型)沥青铀矿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原位U-Pb定年和化学成分分析.沥青铀矿电子探针化学定年计算得到的年龄值变化范围极大,不能准确地反映矿床的大致形成时间.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含有一定量的普通铅,采用Tera-Wasserburg图解法得到一个下交点年龄为57.61±0.34 Ma(MSWD=0.97),可以代表主成矿期的矿化年龄.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具有较高的WO3、CaO和极低的ThO含量,暗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富U、W的中低温成因流体;沥青铀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微富集型,整体上与赋矿花岗岩稀土配分型式相似,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花岗岩体本身.新获得的铀成矿年龄与桂北地区热液型铀矿的主成矿期(70~50 Ma)基本一致,表明新村矿床同华南地区绝大多数中新生代热液铀矿床一样,都是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MS)对琶江铀矿床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及黄铁矿进行了矿物学、微区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铀矿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9.70±0.1) Ma,为晚白垩世,位于华南区域主成矿时代(75~50 Ma)范围内,表明琶江铀矿床与区域成矿时代一致,属于区域性成矿事件。该铀矿床沥青铀矿稀土元素总量为(311.5~368.3)×10-6,U/Th比值为17 067~26 524,显示中低温热液成因,结合稀土元素TE1,3为0.95~1.01,具类四组分效应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富F。此外,琶江铀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介于5~26,暗示其为热液成因。根据以上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302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部,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较大、埋藏较深的矿床。研究表明,沥青铀矿的U-Pb和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8.7±2.7)Ma和(70±11)Ma,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主成矿期一致。沥青铀矿低的εNd(t)值(-11.3~-13.1)、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6~1.88Ga)以及它们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都与赋矿围岩油洞岩体,尤其与长江岩体十分相似,表明铀源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体,尤其是长江岩体。  相似文献   

9.
产于火山岩中的沥青铀矿床常伴生Mo、Cu、Pb、Zn、Au、Ag等元素,形成铀多金属矿床和矿田。文中在认识花岗岩型铀多金属矿田成因的基础上,对华北沽源盆地和华南仁差盆地的铀多金属矿田的主要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矿床是火山岩地层之后的热液矿床,其形成与岩浆喷发过程无关。热液成矿作用一般有早、晚两期:早期主要为亲硫元素,形成金属硫化物矿床;晚期为亲氧元素成矿,形成沥青铀矿床。盆地的沉降使得早期金属硫化物成矿壳层位置下降,从而缩短了与晚期重熔界面之间的距离,造成晚期氧化物(沥青铀矿)成矿壳层在空间上与其重叠或靠近,从而形成氧(沥青铀矿)硫(金属硫化物)复合矿床(矿田)。  相似文献   

10.
6210铀矿田的花岗岩和矿化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6210铀矿田为花岗岩型铀矿床。多年来对该矿田的矿化及其围岩(打古寨岩体)的成因一直持有不同认识,因此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田进行Sr、S、O、C、Pb同位素研究,并结合REE的分布模式,以及黑云母和岩石的化学分析资料,对打古寨岩体和矿床的成因作了进一步探讨。工作结果认为该岩体为S型花岗岩,该矿田的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但在热液矿床形成之后,矿化经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微区原位分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这些分析技术在华南热液铀矿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限制了对铀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沙子江铀矿床是华南著名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以及二次离子探针(SIMS)等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沙子江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元素组成研究,确定了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及成分特征,并探讨了蚀变作用对沥青铀矿成分及其表面年龄或化学年龄的影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沥青铀矿以富铀和钙、极低含量的ThO_2和稀土元素为特征,揭示其为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热液富含Ca。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其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赋矿围岩豆乍山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暗示其铀源可能与豆乍山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蚀变和未蚀变沥青铀矿成分的对比研究显示,蚀变作用会导致硅元素大量进入沥青铀矿晶格,造成铀和铅的丢失,从而影响沥青铀矿的表观年龄或化学年龄,但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会受到蚀变的影响。未蚀变沥青铀矿的SIMS微区原位分析获得的U-Pb年龄为101. 3±4. 5Ma,表明沙子江铀矿床存在100Ma左右的铀成矿事件。受岩石圈伸展控制形成的富CO流体与富铀花岗岩相互作用浸取出花岗岩中的铀,并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沉淀形成了沙子江铀矿床。  相似文献   

12.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花岗岩类(石英二长岩及花岗闪长岩)岩基型侵入体中矽化带型热液铀矿床的岩体、区域构造、伴生有色金属矿床、铀矿床本身及成矿年代。铀矿化和灰色及黑色微粒石英脉或玉髓脉的关系密切。铀矿化晚于锌铅矿化。铀矿化年代为6000万年。其后有英安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14.
徐村铀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属于与燕山晚期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类型多数为长英质砂岩型铀矿石,少数为石英正长岩型铀矿石。文章基于近些年详细的野外勘查及室内研究工作,在总结该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铀成矿规律: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形态及构造发育程度是控制铀矿体分布的关键因素;岩体内、外接触带是最有利的赋矿部位;铀成矿与早白垩世晚期侵入的岩浆岩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了该铀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了徐村铀矿床成矿模式,这对丰富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成矿理论,进一步探讨黄梅尖地区乃至庐枞盆地NE向A型花岗岩带的铀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找矿潜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南古岩溶铀矿床的矿物学特征为:表生矿物发育,原生成矿矿物少见;矿化脉体几乎没有;矿石中铀主要呈吸附状态,其次呈显微和超显微沥青铀矿存在。与古岩溶有关铀矿床则出现典型低中温热液矿物组合,矿化脉体期次分明,矿石中铀基本呈可见状沥青矿存在,沥青铀矿具有热液成因标型。鉴于该类矿床成矿前主岩溶为冷水成因,而热液成矿流体是与岩溶无关的体系,故属古岩溶热液叠造成矿   相似文献   

16.
九户林陶瓷土(瓷石)矿床为碱长花岗岩脉型矿床,矿体赋存在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张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两侧具钾长石化带-纳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等蚀变分带,矿体与岩体、断裂构造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属岩浆期后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成矿条件独特,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κργK2)岩体中,是该区瓷土(瓷石)找...  相似文献   

17.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8.
岩体位于南岭中段,为由加里东、海西、燕山各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铀矿化主要富集于燕山期各阶段花岗岩中,系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由于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地表铀矿化普遍,铀矿点、铀异常也成群成带出现。通过地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铀矿化受燕山期花岗岩浆及新华夏系晚期断裂构造制约。本文主要从岩浆岩及构造特点,结合矿床某些地质特征,对本区铀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双滑江铀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从地表至445m深处均见次生铀矿物。作者进行了铀同位素比值~(234)U/~(238)U、古铀量、岩石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铀矿床属于淋积型矿床,其铀源来自于燕山期花岗岩,而不是印支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的铀同位素比值~(234)U/~(238)U小于1(0.88—0.98),而印支期花岗岩则大于1(1.038—1.058)。此外,碎裂的燕山期花岗岩还为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矿物硅钙铀矿提供了硅和钙。  相似文献   

20.
<正>金边寺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钠交代岩型铀成矿带的东南部,前人认为其为淋积型铀矿化。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区内发育有典型的钠交代热液蚀变组合,且其与铀矿化关系密切。1矿床地质矿床位于龙首山青山堡岩体的西南缘,岩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早期为灰绿色闪长岩,呈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