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航班量激增,航空器的性能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剧了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影响,使重要天气对航班运行的影响更为显著。简要阐述民航气象系统的三级服务机构设置,详细介绍了航空气象服务的用户,并从航空气象探测、资料收集与处理、预警预报产品、飞行气象情报的发布与国内国际交换和服务方式角度,介绍航空气象服务的现状;经过民航气象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基于现有的服务基础,构想航空气象服务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尔滨机场雷暴预报系统之临近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交叉相关算法,通过分析天气雷达回波在连续时次的空间最优相关,计算雷达回波移动矢量特征,根据移动矢量特征推算未来0~1 h回波状况,发布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回波状况与实际接近,这对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效率,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航班正常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气雷达、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 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强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技术和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开展风暴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分类预警、基于数值预报的强风暴潜势诊断等研究,获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山地机场及周边区域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0~2h实时定量预报产品和0~12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产品,建立可业务运行的机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通过检验,证明该预报系统有较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满足机场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许梓秀 《气象》1983,9(2):40-44
短时预报系指0—6小时的天气预报,也有人称之为临近预报或即时预报,主要应用于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追踪,通过外推和预测,提供短时警报服务。 随着雷达、卫星及气象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短时预报的研究和应用,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或局地警戒式短时预报。在短时预报尤其是局地强对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 ,民航西南地区航空气象论文交流会在成都召开。民航西南空管局副局长张瑞庆同志、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 (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 )钟晓平同志光临指导。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 ,民航西南空管局气象业务的各级领导 ,民航飞行学院的气象同行 ,论文作者共计 3 7人。会上共交流论文 2 6篇 ,论文内容涉及航空气象服务、航空天气分析与预报、航空气象设备、航空气象探测及资料管理。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成都空军气象同行还介绍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新一代气象预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7.
九寨黄龙机场的大雾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与正常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对九寨黄龙机场3年的资料分析,总结出本场大雾天气的特点及成因,为机场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及航班正常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值模式和多普勒雷达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值预报模式MM5,结合不稳定指标和能量指标的诊断结果,得到短时潜势预警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0~12 h的短时预报;利用多普勒雷达信息产品提供的强对流天气风暴追踪信息,提取回波的移向和移速信息,进行强对流天气0~1 h的临近预报;均用一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来具体说明短时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状况及其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应用短时潜势预报技术对近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临近预报技术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9.
《气象》2021,(8)
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依然具有极大难度和挑战性。为了提高强天气监测预报服务能力,"灾害性天气资料同化与临近预报系统开发"研究共开展了以下工作:研发了新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识别算法,并在十几个龙卷风实例中成功地识别出龙卷涡旋特征;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中提取了诸多参数(超过20个),开展分类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龙卷、冰雹和短时强降水)自动识别预警技术研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式初值的质量,非常适合于短时天气预报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强雷暴预报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反演水汽的"伪水汽"同化方法,以更好地初始化对流尺度的数值天气模式。旨在克服目前中尺度数值模式在对流尺度定量降水短时预报方面的不足,弥补基于"外推"的临近预报技术在2 h以上定量降水预报能力快速下降的缺陷而研发的融合技术具有提高短时临近降水预报能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学习的强对流高分辨率临近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气象业务中,因对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空分辨率的极高要求,使其成为业务难点和研究热点之一。对于高时、空分辨率强对流临近预报问题,尝试用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首先将强对流临近预报抽象成同时包含时间和空间的序列预测问题;然后基于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形成的自编码模型,使用京津冀地区长序列、高时空分辨率天气雷达组网拼图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最后利用基于历史0.5 h雷达回波拼图数据训练得到的端到端神经网络,预报未来1 h内的逐6 min回波演变特征。通过基于传统外推算法的临近预报方法与深度学习算法的临近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使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学习”到高时、空分辨率序列雷达数据特征的内在关联,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构造出抽象的深层特征,能够有效捕捉到雷达回波的演变规律和运动状态。通过计算雷达回波预报的命中率(POD)、虚警率(FAR)、临界成功指数(CSI)等检验表明,相较传统外推临近预报方法,在强对流回波临近预报准确率上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多年航空科研试飞气象保障实践,统计分析阎良机场春季近10a的天气观测、航危报等资料,对春季影响试飞的主要地方性天气及其产生背景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得出:春季阎良机场及空域天气变化幅度大.变化频率高,对试飞的影响明显有别于其它季节。试飞气象保障、飞行组织、指挥及飞行人员针对春季天气特点制订并执行相应的保障预案,有利于在保障试飞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可飞行天气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甜美时预警服务系统集云图显示、预报、服务决策方法于一体,运用C和汇编语言开发,建立强对流天气短时预警服务决策方法库,通过微机远程终端实现地,县气象局相结合的天气监浊、联防、短时天气预报为指导的专业气象服务。该系统在微机网络上运行稳定,具有短时天气预报、服务决策客观量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恶劣的能见度或跑道视程直接威胁着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是影响飞机进近爬升和降落的主要因素,恶劣能见度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所有气象原因造成事故的一半左右。低能见度观测的准确与否影响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起降,分析咸阳机场大雾天气条件下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以提高低能见度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是我国海拔高度最高的地区,地势复杂,天气多变。随着西南地区航班量持续快速增加,天气对飞行安全及航班正常率的影响愈发突出,对航空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的创新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西南地区航空气象业的现状看,科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系统SWAN、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技术和自动站资料快速客观分析技术等。文章以2011年4月17日强对流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快速识别和掌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实况,分析当前对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判断未来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客观自动外推算法产品,最终指导预报员对未来0~6 h内的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进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试验表明,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技术可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为核心,利用交叉相关外推算法,在本地化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宁夏中北部地区0~1 h强对流天气的跟踪外推预报.建立了基于网站和高分辨率Google Maps地理信息,综合显示雷达、卫星云图、闪电定位仪等多源气象资料及其导出、预报产品的宁夏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为预报人员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人口及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实况资料、常规天气图以及卫星云图、温度对数压力图等气象信息资料,对2012年4月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邛崃机场一次由平流雾影响能见度突变的天气过程,试图挖掘其天气特征,可为实际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和航空气象保障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科学理论线索与技术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陈淑萍 《气象科学》1993,13(3):236-242
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是目前国内外气象界研究的重点之一,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试验。为了做好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工作,除了充分运用现有的探测手段加强监测之外,研究本地区强对流的活动规律殊属必要。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展望预报的准确性,从而指导雷达及时开机探测,减少漏测和漏报;另一方面还可以延长临近预报的时效,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加强对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的研究,是做好强对流天气短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的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的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的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