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藻类生产性培养的数量关系及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贝类育苗中藻类培养的好坏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但人们在藻类培养时 ,更多考虑的是温度、盐度、光照、pH值、营养盐等生长因子及一些日常管理。事实上 ,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考虑各级培养间藻类浓度、藻类数量、每日所需投饵量、气候变化、污染等诸多动态因子及它们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藻类培养处于良好循环状态。许多厂家藻类培养的失败 ,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处理好这些因子。为此 ,作者总结多年来生产性培养经验 ,把这些动态因子转化为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按照数量变化来预测未来天数藻类的培养趋势 ,…  相似文献   

3.
1987年2月20日—3月16日,我们利用珠海市水产研究所60m~3室外鱼类产卵孵化池进行“中国对虾全露天池高密度育苗试验”,育出0.9—1.4cm虾苗803.4万尾。平均每m~3水体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石庙鲍育苗池冬,春季底栖藻类的组成作了调研,共发现藻类57种(含变种),其中有24种及变种为辽宁省新记录。藻类组成有如下特点:硅藻种类比较丰富;冬、春季藻类群落组成有一定的主次,演替表现十分明显,种类的重现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深受国內外市场的欢迎。我国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但因育苗技术没有过关,苗种得不到保证,因此发展缓慢。为充分利用海域资源,使裙带菜尽快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藻类之一,我们承担了“裙带菜海上育苗及直接养成”的试验課题。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海带育苗过程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藻类,在其生产过程中,育苗是最基础的环节。在海带育苗过程中光照强度因其变化性强、对幼苗影响显著等特点,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监测指标。针对目前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方式落后、准确度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由Wi-Fi通信和无线局域网加互联网通信方式组成的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系统以移动客户端应用为主要业务控制中心,依据光照强度传感器、气象工作站等设备获取海带育苗车间内的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参数,通过无线网关节点实现育苗环境信息和远程服务器的信息交换。通过开发系统应用层,实现移动设备客户端远程监控海带育苗光照参数的变化。实际的模拟生产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监测、警报功能达到使用要求,提升了海带育苗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可对推动海带等藻类的精准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从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之后,我国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有少数单位虽然达到500kg/亩以上,但很不稳定。近几年来不少国家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有的亩产1500kg以上。为了探索中国对虾稳产、高产、高效益的高密度养殖技术,我们于1987年在山东省胶州市营海渔业公司对虾育苗场利用4个育苗池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年10月25日通过专家们的技术验收,4个试验池,总面积为78.43m~2,平均产虾1.98kg╱m~2,折合亩产1322kg。其中较好的3号池,单产2.80kg/m~2,折合亩产1868.3kg,对虾平均体长11.77cm,体重19.03g。专家们认为,该实验在国内属首次试验成功,创国内单位面积养虾最高记录,为我国的对虾养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科委,在最近举行的科学技术进一步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座谈会上,确定今后科技工作,要以对虾、海珍品、经济藻类、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和增养殖技术为重点。会议认为,青岛市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生物资源丰富,发展海水养殖业具有广阔前途。要借助中央、省级海洋、水产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大力开发以对虾、海珍品、经济藻类、贝类为重点的工厂化育苗和增养殖技术。这对于解决城市吃鱼难、提高高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育苗场经过大胆探索泥蚶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北方实现泥蚶工厂化育苗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用海藻磨碎液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用海藻磨碎液代替单胞藻类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两年的生产实践已证明海藻磨碎液完全可替代单胞藻促使亲贝提早成熟,这将为扇贝育苗中饵料的开发利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育苗中,幼体饵料的选择对幼体的发育和提高成活率是至关重要的。 溞状Ⅰ期—Ⅲ期,幼体以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有的地方,以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等单细胞藻类为主;另一些地方,则选用豆浆或豆浆加蛋黄的人工代用饵料。豆浆的营养价值虽比较高,但不及单胞藻类,它易污染水质,不具有单胞藻类所含的活性物质,且影响对虾幼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软体动物的人工育苗中,单细胞藻类是主要的饵料品种之一。在人工育苗试验中,如何筛选出其幼虫或幼体最适宜的饵料种类和研究这些饵料种类的适宜培养条件,历来是水产实验生态学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研究双壳类幼虫、稚贝的饵料和食性试验中证明:从厦门海区分离培养的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nlsen)Takano]是多种双壳类幼虫的理想饵料之一。如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幼虫摄食单一投放的这种藻类,幼虫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可达40%左右。假如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  相似文献   

13.
“磁化水在郊孔扇贝人工育苗上的应用研究”项目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日前在山东省文登市海水养殖二场通过省级鉴定。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学校、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等8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11名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该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属国内领先水平。由文登海水养殖二场和青岛海洋大学共同承担的磁化水人工培养林孔扇贝苗项目,主要是在育苗池的进水口安装一磁化器,水进地时经磁化器将水磁化,使之变成活水,从而改善了扇贝育苗的水质,促进了亲贝性腺发育和幼虫健康发育,与普通育苗方法相比,可提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有许多对虾育苗室建于半咸水河(沟)畔。正常年份,育苗时节正逢江河枯水期,涨潮时海水沿河道上行,使河(沟)水盐度迅速上升并达到25以上,正好为育苗所用。近年来,由于抗旱和防讯的需要,对虾育苗期间大河上游提闸泄水,致使作为其支流的河(沟)枯水期不枯,水的盐度上不来,育苗生产无法进行。在此情形下  相似文献   

15.
对虾工厂化育苗研究,是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给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项目。今年三月国家水产总局组织力量对这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四月二十四日,胡耀邦同忐对我国对虾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6.
日本品系裙带菜无性繁殖系生产性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是90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应用细胞工程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育苗方法[1],该方法利用培养的裙带菜无性繁殖系进行育苗,大大缩短育苗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出苗整齐不脱苗,可以进行多茬育苗,实现多茬养殖。以山东省为例,室内常规育苗法需3~3.5个月左右,才能培养出达商品标准的幼苗,而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最多只需1.5个月,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育苗成功的稳定性[2]。199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曾以山东自然种群为苗源,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但近年来,山东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长岛县科委关于臭氧化消毒技术在鲍鱼育苗中应用已申报山东省科委立项。这一应用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探索臭氧消毒海水对鲍鱼育苗的作用机理,研究不同臭氧浓度处理海水对稚鲍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关系,总结出一套利用臭氧消毒海水清除病害的困扰、提高稚鲍成活率的育苗生产新工艺,推动鲍鱼育苗生产走上高效低耗、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臭氧化消毒技术是利用其臭氧的强氧化  相似文献   

18.
岑作贵 《海洋科学》1985,9(2):64-64
“江蓠生产性人工育苗”鉴定会于1984年11月4—6日在青岛召开。这项科研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实验生态组完成的。他们自1980年承担江蓠人工栽培课题,首先肯定了营养体在潮间带“固定筏”和“海浮筏”式栽培江蓠可达到生产要求;在以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幼体摄饵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七十年代初期即已证实,中华绒螫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整个幼体发育阶段——溞状幼体(共五期)、大眼幼体和幼蟹期,都是杂食性的。无论是植物性的单细胞藻类,还是微小的浮游动物,甚至有机颗粒、碎屑,均能为幼体所摄食。在人工育苗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也先后总结出以单细胞藻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为主体的多种投饵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但是,迄今有关中华绒螯蟹各期幼体摄饵量的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时讯     
《海洋世界》2005,(5):1-2
渤海湾又现海豹群2005年4月18日,渤海湾庙岛群岛附近水域发现一群海豹,约有120只。1999年以来,山东省通过人工移植培育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努力营造"海底森林",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恢复海洋生物链,净化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