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的光污染也随之越来越严重,灿烂的星空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不过根据本人多年的观星经验,即便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爱好者,只要善于寻找,还是可以在其周边找到"观星圣地"的.对于拍摄星野作品来说,干净星空和漂亮的地景是决定一张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天体摄影当作摄影的一个门类来考虑,必然要提到其质量标准和艺术标准。有一点笔者认为,作品除非达到大卫·麦林的水准或拍到了尚未发现的新天体、新现象,一般的天体摄影作品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的,这样更应该考虑上述两个标准。用跟踪法拍摄一个深空天体,其质量标准有两个,一是该深空天体拍摄的效果如何,二是照片中的天空应该是既深黑又通透,背景的恒星的点像应该是密、小、圆。后者更是检验拍摄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便是废片。达到这样的质量标准又谈何容易,既使能达到上述质量标准,又不可能把某一深空天体…  相似文献   

3.
加州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弗赖伊和布罗德赫斯特发现一些幼年星系里非常热闹,不时有恒星形成、恒星爆发和强大的星风。弗赖伊和布罗德赫斯特的发现是基于夏威夷两架凯克望远镜拍摄的10个新生星系的图象和光谱。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星系非常暗,即使用凯克这样的大望远镜也很难观...  相似文献   

4.
“天杀的光污染!”——所有资深天文爱好者都会认同这句话。光污染的危害性甚至超过了阴天和大气污染,成为天文观测的第一大“杀手”。在城市中心,光污染让你难以看清大部分星座的形状,极限星等可能只有2等,甚至0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天文观测都将无法展开,这也是路边天文常常选择观测月亮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暗夜环境 深空天体大多数亮度不高,且有着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如果天空背景中存在着浓重的人工光源,那么细节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深空摄影需要一个光污染弱、晴朗且高透明度、低湿度、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地点,对绝大多数天文摄影的朋友来说,这却是个奢求。  相似文献   

6.
地点选择观测流星雨一般选择远离城市光污染、海拔高、地形开阔、周边遮挡少的地方。城市郊区的农家院是不错的选择,相对也安全一些。北方冬季需要考虑下雪后开车安全问题。保暖措施观测流星雨,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保暖问题,冬季更是如此。经常见到有天文同好衣服准备不足,刚开始半小时还没问题,但下半夜无法坚持观测,错过最精彩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在多数情况下,一支好的极轴镜能够确保对极精度在3-5个角分,更重要的是,数码产品单张照片可以在15分钟以内完成,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导星后由于极轴拍摄不准而产生的场旋现象。  相似文献   

8.
谈天体摄影     
1998年我在《天文馆研究》中写了几篇介绍天体摄影基础的文章。以下我结合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实践情况,再谈谈天体摄影。相机机身、镜头和望远镜很多人认为机身和镜头能用就可以,不必选择高档的型号。如果财力有限,并且是刚刚开始天体摄影实践,选择国产的海鸥、凤凰或俄罗斯的泽厄特(ZENIT)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你希望拍到高质量的天体照片,最好选用高质量的摄影器材和望远镜。1997年我千里迢迢从深圳赶到北京天文台兴隆站拍摄海尔-波普彗星,当时使用的是我的海鸥DF-1和泽尼特ET相机加标准镜头和中焦镜头,海鸥拍的照片恒星不…  相似文献   

9.
我们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夜天光增亮叫做“光污染”。在夜晚天空不受光污染影响的情况下,肉眼可看到的最暗恒星的亮度约为6.5等,全天大约有7000颗;在有轻微光污染的地方,夜晚可看到5等星,全天大约有3000多颗;在城市近郊,光污染比较严重,可看到接近4等的星,大约2000多颗;在中小城市的市内,光污染已很严重,  相似文献   

10.
从我第一次把照相机接上望远镜对准星空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为了拍出好的深空作品,我做了很多努力:望远镜从普通折射换成了无色差的叩折射镜;赤道仪由手动导星到实现了电脑控制的自动导星;相机也改装成了拍摄天文的专用滤镜;为了对抗上海郊区的光污染,还用上了进口的深度光害滤镜。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每每看到星空照上总也擦不净、抹不完的光害噪点,心中不由得感慨:环境啊环境,只有好的环境才是决定作品效果的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光污染和光学天文台址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天光背景对光学天文台的背景,综述了造成光污染的主要途径,介绍了防止光污染的几个主要国际组织和国际上对天文台址的保护立法,提出了减少污染的主要措施。为国内进行光学天文台址保护采取措施以至(国家的或者地方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aranal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用甚大望远镜上的通用VIMOS仪器拍摄了南天的两个星系,这两个星系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超新星。上图是旋涡星系NGC6118的图像,它位于天赤道附近,属于巨蛇座。它是一个比较暗的13等天体,表面亮度很低,在小望远镜里难得看到它,天文爱好者给它起了一个“闪视星系”(Blinking Galaxy)的绰号。 VLT具有巨大的聚光力和产生锐像的能力,从它拍摄的星系照片中可以  相似文献   

13.
深空摄影的正式开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图像的拍摄与素材的处理,也称为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对于一张优秀的深空摄影作品来说,二者不可或缺。前期拍摄决定了图像素材的质量,从而决定了后期处理所能发挥的上限。  相似文献   

14.
在茧状星云深处,年轻恒星坍缩并有行星形成。天文学家在托洛洛山4米望远镜拍摄的高分辨率的船底星云图像中现已发现12个这样的茧状星云,天文学上称它们为原行星盘。船底星云是第二个发现含有原行星盘的星云。另一个是由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猎户星云。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由国际著名天文图片网站TWAN(The World At Night)组织的第三届“地球与星空”国际摄影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天文摄影师参加了这次角逐,提交的作品数量超过了600幅,创下新高。此次大赛的主题分为两个:“美丽星空”和“拒绝光污染”,要求提交的照片内容符合两者之一便可。  相似文献   

16.
宇宙信息     
金星的旋涡25年前,“先驱者”发现金星南极有个奇怪的旋涡。最近,“卡西尼”在土星南极也拍摄到类似的旋涡。这两个旋涡是在行星自转极(rotation pole)低气压区域形成的。旋涡使得空气从大气较高处向下盘旋,仿佛流向排水沟的水。任何有大气的行星,包括地球,都会形成这样的旋涡。金星旋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夜空中有一些红色发射星云,其发射线波长在630nm^680nm之间,常用单反相机会在感光元件之前加上一块红外截止滤镜,使得这些波段的透过率只有20%~30%,影响了对红色发射星云的拍摄效果。想拍出清晰明显的红色发射星云,一般需要改机。但不使用改机,仅通过后期处理,也可以对红色发射星云略作加强(前提是在拍摄过程中有充足的曝光量),虽然效果肯定不如改机拍摄再经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1,(10):24-27
甚大望远镜拍摄室女“双眼”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了室女座中漂亮而奇特的“双眼”星系对的动人图像。这两个星系间距大约100,000光年。由于这两个星系白色椭圆形的星系核外表相似且在望远镜的视场中看上去就像是黑色背景上的一双眼睛,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9.
一套完备的深空拍摄系统,一般包含相机、光学系统(镜头或望远镜)、赤道仪、导星设备与电脑。具体来说,三脚架与赤道仪支撑起所有的拍摄设备,并负责自动跟踪、自动寻星(Goto)与导星的执行。光学系统上装有相机与导星设备,并通过鸠尾板与赤道仪连接。电脑可以控制赤道仪的指向与相机的曝光,并且发出导星指令。  相似文献   

20.
拍摄星空下很近的静物(以花朵为代表),且要令近景和星空对焦都清晰、曝光都正确,是一个很经典的拍摄题材。这个题材是日本著名星空摄影师宫坂雅博发明的,所以这个方法被戏称为“鸭脖大法”。最传统的“鸭脖大法”作品可能需要用手动镜头一次拍成,但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让只有自动镜头的人用两次曝光再后期合成的方法拍成,而且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