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虎司秋金气清, 高天寥落云峥嵘。 月肃风凄古堂净。 精芒切切如有声。 【唐】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相似文献   

2.
从明朝末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到清乾隆四十年(1775)驱逐传教士的近两百年间,西方古典天文学通过传教士的手笔在中国获得了传播,中国古典天文学开始与西方天文学接轨。  相似文献   

3.
费用控制直接关系到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影响费用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于路基清表后横断面的测绘、计量红线的核定、土石分界的确定、工程变更处理、议价项目处理、索赔项目处理。  相似文献   

4.
宇宙画廊     
《天文爱好者》2009,(3):77-79
几重银帘割昏晓,赤乌不飞耀万方;星月交辉天街闹,太白渐隐玉钩梢;北国星落起魅影,为谁冬寒立中宵;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小转流天来;  相似文献   

5.
追星一族     
网状星云,在晴朗清透的夜晚,用双筒望远镜或者小型望远镜可以看见它影影绰绰的身姿,如果在望远镜上加上一个OⅢ滤光片,则看得比较清楚。利用天体摄影,在彩色照片上就会领略到它轻扬飘逸的倩影。  相似文献   

6.
三百六十年等一回 自幼爱上天文,几十年前就瞄上了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整个20世纪,陕西省境内只发生过一次日全食,那是1941年9月21日,汉中一安康看到的一次。至于西安市,可就要追溯到清初的顺治五年了。西安上次全食发生在1648年,这句话到了媒体口中,就成了“360年等一回”。虽不严谨,倒是具有很大的煽动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古观象台上,陈放的八件清制大型铜质观天仪器中,赤道经纬仪与黄道经纬仪是此台最主要的两架天文观测仪器。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怀仁制造的六架仪器中的两架。赤道经纬仪位于台顶南侧的最东头,重2720千克。中国自古以来天文观测仪器都是以赤道坐标为...  相似文献   

8.
玑衡抚辰仪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中期,人们比较注重科学研究,制造了很多科学仪器,玑衡抚辰仪就是于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1744~1754年)制成的,是中国历史上引用西法铸造的最后一座大型铜仪。玑衡抚辰仪的含义是抚顺五行之测天仪器,而它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类似于汉唐以来浑...  相似文献   

9.
金星的传说     
乐下凡尘的太白金星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中国古人的幻想,因此我国有关它的传说也就特别多。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  相似文献   

10.
《诗经》里的银河世界·吴水清·古代诗词中赞美月亮的佳句数不胜数,像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娟”等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描述银河世界的诗作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1.
1921年 1921年4月7日,被掠夺的古仪运抵北京。4月14日,经荷兰公使作为中介移交北京古观象台,并按原来的布局安装于古观象台。1921年7月2日,北京《晨报》以“德国还我天文仪器之经过“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条副标题令人回味:“从前是九鼎入秦现在是合璧归赵这也算参战的报酬但不堪想及山东青岛”。至此十架明清古仪完壁于古观象台,清制的八架铜仪复原于台上,明制浑仪安于紫微殿的东侧,简仪安于西侧。  相似文献   

12.
访韩随笔     
访韩随笔林元章本文作者与延世大学罗逸星教授(中)和他的夫人。1995年5月,我参加完在日本千叶市举行的“太阳大气中的磁流体力学现象”的国际天文学会专题讨论会之后,于5月27日由东京飞往汉城,先后到汉城的延世大学天文台、清州市的忠北国立大学天文和空间科...  相似文献   

13.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口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之一,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传统上所称的古北口长城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都分别成了今天人们游览的长城景点。我此处所称的古北口长城,是指在古北口镇附近可以见到的卧虎山和蟠龙山长城。  相似文献   

14.
冷核是指在一部分X射线星系团中出现的低温高亮的核状结构。冷核星系团在X射线表面亮度轮廓、温度轮廓、中心冷却时间、质量沉积率、熵轮廓等多个方面具有与非冷核星系团截然不同的观测特征。星系团冷核的发现距今已有40年,人们对冷核的认识经历了由冷流模型到稳定冷核模型的转变。但是直到今天,冷核的产生机制和维持条件仍未完全弄清。研究冷核对于理解活动星系核产能机制、星系际元素增丰过程、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大尺度结构形成等众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统计和分析了我国古代月食记录中的月亮位置。这些宿度记录主要集中在北魏、宋朝和清朝,这三个朝代正史中记录的月食宿度错误率分别是15%、5%和4%。清代之前的大部分月食宿度记录应该是实测的结果,清代正史月食宿度记载则来自预报记录。地方性月食宿度记录绝大部分出自明清的地方志,其中对宋朝和明朝的月食宿度记录比较多,错误率分别为21%和6%,清朝地方志交食记录中对当朝发生日月食时的日月位置的记录很少,而对清之前出现此类天象时的日月位置有较多的记载。1740年前后至清末月食的宿度记录精度比之前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历象考成后编》和《仪象考成》的编纂。  相似文献   

16.
我们肉眼或用望远镜所看到的天体是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 ,是两维空间的图像。如果我们不能测出天体的距离 ,那么就不能知道它们在空间的真实分布、运动速度和辐射的真实强度。距离的测量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由传统的方法测量脉冲星的距离只适用于少数脉冲星 ,现在发现的脉冲星已超过千颗 ,绝大部分脉冲星的距离又是怎样测定的呢 ?在银河系中有数不清的恒星。恒星之间空空荡荡 ,但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星际介质中的电子密度情况不得而知。宇宙飞船被作为空间探测器发射升空 ,探知了不少有关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情况。但是…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类生活有了审美需要以来,月亮就作为美的对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月亮有时圆圆,有时弯弯,有时高近天顶,有时挂在天边,她的形态和光芒都给人一种高远、润洁、柔和、纯净的感觉。与太阳的明亮炫目相比,她显得有些幽淡;与太阳热烈温暖相比,她显得有些凄清。如果说太阳是阳刚象征的话,月亮的形象则体现了一种阴柔美。南朝周祗《月赋》中描述月亮的句子"气融洁而昭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比较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这一特点。"贞虚"是清冷柔弱的意思。后两句  相似文献   

18.
清代正史日食记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全面复算,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作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前人和我们的分析,《清史稿》、《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等正史里的日食史料来自日食预报,清朝正史中的日食记录包括了清代发生的日食的绝大多数;从1735年开始至清末,清代日食预报的时刻精度比之前提高了5分钟左右,得益于《历象考成后编》的编纂;《历象考成》、《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的编纂是清代日食预报中太阳所在宿度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西洋新法历书》的计算方法中日食方位是按太阳的地平方位来定位的,而《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则自日面顶点计算日食方位。《历象考成后编》中日食方位的计算方法比《西洋新法历书》的方法有了极大改进。  相似文献   

19.
夜晚,星空神奇而美丽。这美丽的群星,包裹着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在彼此隔绝的时代,观察着以同样规律运转的星空,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和内容。西方认为星空与人类实际生活没有太多联系,是神话故事世界。我们中国人,却认为那是天上的人间社会。有人说,地上有什么,天上就有什么,这样对天空进行解读太缺乏想象力了。有些人却认为,这非常有想象力,而且很大胆:星空,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就是星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时空 悠悠万事于此惟大,这个“此”是什么?就是时间和空间,它是我们宇宙的基础结构。实际来说,这两者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我们能感知的只是它们的力,即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两者结合起来,称为时空。这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具权威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