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近来外国和俄罗斯一些媒体称中国卫星碎片会撞到“国际空间站”的言论,俄罗斯航天局新闻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沃洛皮耶夫2008年2月2日称,这是夸张说法,以匿名方式向媒体散布“国际空间站”会受到中国卫星碎片威胁的言论是有特别企图的,这是为了转移公众对美国侦察卫星不久将会坠落这一事实的注意力,俄飞行管理中心不准备因此对“国际空间站”轨道进行矫正,该空间站处于俄飞行管理中心弹道专家严密监控当中,目前没必要进行任何规模调整。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11日,日本首枚H-28火箭把日本首艘HTV货运飞船送上太空,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日继为“国际空间站”建造最大的实验舱希望号之后,对“国际空间站”工程的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同好摄影     
左:故宫与国际空间站过境拍摄时间:2019年6月3日拍摄地点:北京故宫午门器材参数:地景接片-SonyA7m2,SIGMA20mm,f5.6,15s,15张拼接;ISS轨迹-SonyRX10IV视频,后期叠加并按星点对齐。图片说明:2019年6月3号国际空间站过境,因为紧邻北极星,我和朋友特地赶到午门,为了完整的记录到全景的过程,我选择了双机:地景竖拍拼接和国际空间站视频轨迹叠加的方式,由于跨度很大,国际空间站轨迹最终呈现为一段弧线。  相似文献   

4.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8):18-18
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航天机构和欧洲航天局的负责人17日表示。国际空间站有望于2015年服役期满后继续运行,他们还承谣继续加强空间站的后勤补给,以延长它在太空中的运行时间。有涠查显示,国际空间站在2015年后的运行“没有很大的技术困难”。国际空间站项目于1998年正式开始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科技合作项目。从建造到完成,需要进行至少50次航天发射(其中美国航天飞机41次,俄罗斯9次),将各种组成空间站的舱体运到太空,再把它们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耗资950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才能最终建成。虽然国际空间站还在建造之中,而由太空美术家描绘的空间站的画面,提前给人们领略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日,“国际空间站”迎来了长期载人航天飞行10周年纪念日。截至2010年11月2日上午,已有196人次进入“国际空间站”,该空间站已绕地球运行57361周,飞行里程达24亿千米,已进行600多项研究和技术研发试验,其中很多试验促进了医学发展以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空航天局2008年1月11日宣布,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2月7日发射,把欧洲空间局建造的哥伦布号实验舱(Columbus Laboratory Module——CLM)送上“国际空间站”;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在3月中旬发射,把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实验后勤舱增压段送上“国际空间站”。这两次飞行任务完成后将大大增强“国际空间站”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纪念加加林:俄可能20年后建成月球基地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之行.加加林的开创性壮举仍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太空计划登峰造极的成就,也是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2011年4月5日,俄罗斯“加加林”号载人飞船携带3名俄美宇航员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夏季,我国许多地方阴雨连绵,晴天较少,再加上昼长夜短,因此这段时间可谓是天文观测的淡季。7月的精彩天象也不多,除一次与我国无关的日偏食之外,就是观测条件差强人意的水星东大距了。当然,如果你对观测人造天体感兴趣的话,本月仍可能有进行国际空间站马拉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经过10多年的建造,世界上投入资金最大、参与国家最多、建造周期最长、技术水平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1年2月基本建成。它包含13个增压舱,其中8个是用于科学实验和航天员居住,1个为空间站提供初始推进、姿控、通信和储存,4个用于对接。另外,还装有7段桁架结构、4对巨型太阳能电池阵、1个移动服务系统、舱外仪器设备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前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开始全力打造载人空间站。经过艰苦的努力,前苏联终于在1971年4月19日用质子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试验性空间站送入地球轨道上,它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四十多年来,美国进行的每一次空间对接都是在航天员的参与下完成,而俄罗斯现已掌握航天器间的自动对接技术,其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都能与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进行自动对接。所以,美国一直在努力攻克这项非常有用但难度较大的技术,2005年4月15日下午1时21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自主交会技术验证"飞行器,其英文原文为Demonstration of Autonomous Rendezvous Technology,缩写为DART,它是第一个用于这方面研究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Atlantis)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升空.有超过100万美国民众到现场观看。因为这不仅是阿特兰蒂斯号第33次发射,航天飞机第37次前往“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第135次升空,还是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此后,航天飞机全部退役,永远退出太空舞台,持续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_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后我国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同时也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此次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生活情况,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等8个不同的实验,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界空间活动是比较平稳的,其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都有一些亮点,尤其是美国航天飞机恢复飞行建造“国际空间站”、第一位太空女游客上天和欧洲斯玛特-1探测器撞月等活动,在全球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俄箩斯、印度的航天活动因失败而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时间频率的产生和超高精度时频信号的传递是现代物理学、天文学和计量科学的基础。空间原子钟组计划(Atomic Clock Ensemble in Space,ACES)是由欧洲空间局实施的基于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微重力环境下的新型空间微波原子钟实验验证项目。概要介绍ACES项目基本情况,重点介绍ACES项目的主要科学和技术目标,围绕科学目标而形成的ACES组成结构,并梳理涉及的关键技术,特别介绍了ACES将应用的超高精度时频传递技术,为我国自主研究并实现相关空间时间频率系统及其应用提供参考。最后简述了我国正在建设的空间站时频系统主要情况和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7.
到现在为止,每一位《天文爱好者》的读者都应该已经无数次看到“国际天文年”这个短语了。大家都看饱了吧?好的,那么这次我要说的……还是国际天文年。不过这次确实是要说点不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也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和这个系列一起成长了许多。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在这个以天文为主题的年份里,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多一些天文观测的时间,多一些拥抱大自然、享受星空的时间,并且心安理得地对自己说:“这是国际天文年,我就是要这样!”  相似文献   

19.
硬X射线能带 (2 0KeV~ 1MeV)是我们了解天体物理中高能辐射过程的一个好窗口。成像硬X射线望远镜可以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来研究硬X射线天体物理学。本文介绍了成像硬X射线望远镜在美国和欧洲的发展 ,这包括 :1 )EXITE2 ,由美国哈佛———史密松林天体物理中心设计和运行的一个光电开关成像硬X射线望远镜 ;2 )EXIST ,一个成像硬X射线全天巡天望远镜 ,将于 2 0 1 0年由ULDB (EXIST -LINE)或国际空间站 (EXIST -ISS)承载 ;3)HERO ,由NASA/MSFC建造的一个新的硬X射线光学仪器。  相似文献   

20.
天狼空间站中小学生2001年~2002年天文观测活动,分初级和中级,每级分四个阶段,由天文辅导教师组织学生任选一级参加。参加活动的学生要对每次的观测或讲座做记录,由教师寄到天狼空间站作为资料保存。优秀学生参加2002年免费天文夏令营(由北京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