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层控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包正相 《矿床地质》1987,6(4):33-42
湖南西部层控白钨矿床,主要分布于江南地轴西缘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和中段,贼存于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的硅铝质碎屑岩内。矿床的空间分布总是与特定的地层层位联系在一起,其下常有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存在,地层控矿的专属性是这类矿床的重要地质特征。区内东西向、北东向构造的转折或复合部位,以及主干断裂旁侧的羽状断裂带,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而矿化强度则受到岩石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制约。矿体具有多层性,多数为盲矿体。成矿作用是在区域地层具有较高的初始钨丰度基础上发生的。区域变质作用或花岗岩浆侵入是成矿物质活化转移的主要热源。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度,以变质水为主并有大气循环水加入的混合热液。硫同位素组成具变质硫特点。属于变质热液成因的层控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2.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辰山岩体周边白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在辰山岩体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多处层控夕卡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石英脉型的大中型白钨矿床(点)。矿床多层位、多部位赋存并与一定的岩性、构造密切相关,为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岩体和特定层位是主要的控矿条件。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同造山阶段后碰撞构造环境。沿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宽达数百米至数千米的角岩化带及夕卡岩化角岩带、夕卡岩带等蚀变带,以及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白钨矿重砂异常带(区)都是成矿的有利地带(段)。区域成矿潜力大,找矿前景良好。在勘查工作中,除对地表出露的夕卡岩化带开展直接找矿外,应加强隐伏矿床的找矿研究工作。辰山岩体外接触带层控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是岩体周边找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4.
从江污牙白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光松  胡桂敏 《贵州地质》2014,31(4):286-290
从江污牙白钨矿,分布在吉羊穹状背斜北缘,赋存于摩天岭花岗岩外接触带甲路组一段下部的电气石—黑云母化石英千枚岩中。白钨矿的产出总是与特定的构造环境和蚀变特征联系在一起,并严格受其控制,本文试图从分析污牙白钨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探索该矿床的成因及指出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青海鄂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一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T2未-T3),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铜矿床、索拉沟多金属矿床及尕科合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式含铜银砷矿床和什多龙铅锌矿床.文中扼要地阐述了矿床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及交代岩控制的特点,强调鄂拉山地区的南段,既是北北西断裂与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有利于海底热水成矿,同时这里还是陆壳俯冲-滑脱构造强烈地段,对变质和岩浆热液有集、迁移和储存也较有利。  相似文献   

6.
河南西峡金红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峡金红石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南缘,是一个大型角闪质片岩型金红石矿床。矿体赋存于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第三段,含矿岩石为含金红石角闪质片岩。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和矿石特征、钛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热液蚀变及变质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变质热液改造的火山-沉积变质金红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铜陵狮子山矿田花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帮国 《矿产与地质》2001,15(4):243-246
铜陵花树坡铜矿床生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硅质层内,次要矿体赋存于孤峰组内,受层位控制,矿体围岩具有热接触变质、接触交换变质特点,受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褶皱殂成的虚脱空间及褶皱的叠加、层间剥离等多种因纱的复合,导致了矿体的形成,成矿温度为中-高温,该矿床为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隆起带西部分布着一套在早元古代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具有一般绿岩带的岩石琢沉积旋回特征。在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地质的影响下,在绿岩带的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形成了与绿岩带的演化息息相关,在成因上密切联系,空间上规律性分布的一组矿床,构成了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金,铁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三阶段模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在国内外分布广泛,其中部分矿床具有超大型规律。矿床由三个阶段形成,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区域变质阶段随温度、压力增高,有机质破坏,粘土矿物消失,金被释出、归并、定向迁移、集中得到初步富集;成矿阶段的构造热液事件使金从变细碎屑中淋出、迁移,或与其他来源的金汇集、沉淀构成矿床。矿床可分活化带及造山带型,成矿主要为改造作用产物,少数床可能有岩浆叠加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南秧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W-Sn矿集区,地处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地质背景复杂并遭受了多期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事件,其成矿时代和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矽卡岩型和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开展了年代学、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研究,分析了两类白钨矿年龄、成因以及物质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石-石英脉内与白钨矿共生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0±1.3Ma,明显晚于矽卡岩矿体年龄,属于后期成矿事件。矽卡岩型白钨矿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强烈亏损,Eu呈明显负异常(δEu=0.46),∑REE平均含量为65.60μg/g,Mo平均含量为240.16μg/g,Sr平均含量为883.43μg/g;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稀土呈Eu正异常(δEu=2.8)的平坦型,∑REE平均含量为194.40μg/g,Mo平均含量为16.01μg/g,Sr平均含量为129.26μg/g。以上两者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差别显示它们具有性质明显不同的流体来源,Eu异常指示矽卡岩型白钨矿形成于氧逸度较高的环境,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矽卡岩白钨矿~(87)Sr/~(86)Sr值相对较低,并且比较均一,介于0.71319~0.71491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87)Sr/~(86)Sr值较高且变化范围大,介于0.71537~0.72803之间,平均0.72079,呈现出变质流体特征。两种不同类型白钨矿Sr同位素都具有二元混合的特征,显示长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对矽卡岩型白钨矿有叠加改造作用,成矿流体与围岩的强烈交代作用是白钨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