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钻探资料对黄陇侏罗纪煤田焦坪矿区转角勘查区含煤地层分布特征及可采煤层的分布与厚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转角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主采煤层4-2号煤位于第一段。含煤地层及主采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三叠系顶板构造形态的控制,凹陷区延安组沉积厚度大,煤层较厚,隆起区煤层较薄或缺失。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苏南煤田从事矿井地质工作时,遇到几个问题:1.同一矿区的两个相邻的井田,相当的煤层编号却不同,可采煤层是否相当也不清楚。如镇江矿区的东风、小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为一、二层,而相邻的伏牛山井田主采煤层编号却为Ⅲ、Ⅴ层。实际上,一、二层分别相当于Ⅲ、Ⅴ层。2.同是晚二迭世龙潭组的主采煤层,不同地方层位不一定相当,但在一些地质文献中把苏南各地晚二迭世主采煤层当作相当层位进行对比。如南京地区龙潭组主采煤层层位要比镇江地区高些。南京地区采的是龙潭组上部的煤层,含煤1~5层,可采1~2层。以生物灰岩为顶板;鲕状(有时无鲕状结构)粘土岩为底板的一层煤比较特征,容易辨认。而镇江地区主采煤层却靠下,虽然也含煤1~5层,可采1~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煤岩层组合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物性特征等方法,对井田内山西组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及区内的构造方案,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煤田的古土壤层与成煤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合山煤田主采煤层底板发现古土壤层,在煤分层之间又发现稳定的陆相根土层,结合煤本身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并与现代咸水植物及现代淡水植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对这种夹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煤层的成因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主采煤层与其间接底板碳酸盐岩间存在沉积间断;合山组含煤岩系中可见规模极小的孤立的海绵小礁块,这些都是碳酸盐台地表面浅水环境常见的特征。分析黔桂两省大面积古地理背景,作者认为,合山煤田主采煤层形成于碳酸盐台地表面废弃潮坪上发育的泥炭沼泽,少数地段则是在碳酸盐台地表面闭塞水体进一步沼泽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淮北矿区芦岭煤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芦岭煤矿主采煤层8、9、10煤层各5个原煤样品,采用ICP-MS和ICP-AES测定样品中3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煤层的元素分布特征,并与华北和中国煤以及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芦岭煤矿山西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要高于下石盒子组煤层;与华北和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芦岭煤矿主采煤层煤中主量元素Fe和微量元素U明显亏损,而微量元素Ga、Li和Pb显著富集;与地壳中元素含量相比,芦岭煤矿煤中亏损型元素较多。  相似文献   

6.
贵州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湾煤矿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以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砂泥岩层,主采煤层为10、22、24、25、26五层,目前开采深度为175m,已形成大寨滑坡及五个塌陷区,通过分析计算,本区煤层的安全开采深度为3 363m。煤层开采会引起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为此提出了设置禁采区,拟建污水处理厂,综合利用煤矸石,建立地面移动变形观测站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陂煤矿区总体构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相互配置关系,从中寻找到各主采煤层的赋煤规律,对今后矿山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铜川矿区位于渭北煤田西端,5#煤层发育于石炭系太原组上部,是本区主采煤层之一。其中的高岭石泥岩夹矸,岩性特殊,分布稳定,不仅是良好的煤岩层对比标志,也是有经济价值的陶瓷原料与耐火材料。本文在研究高岭石泥岩夹矸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因及其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贵阳札佐煤矿区位于黔中丘陵地带中的一个山间盆地边缘。主采煤层为一号煤层属二迭系龙潭煤组下段,对开采有直接影响的是顶板下煤组石灰岩及底板以下的下二迭系阳新灰岩。这两个含水层含水性较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本区于1959、1969、1971年先后三次勘探。札佐矿井位于井田中部,于1965年建矿。现将该矿井矿床充水特征介绍于下,同时通过探采对比,提出该类矿区的矿床水文地质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天府矿务局磨心坡矿K2煤层(主采煤层)煤中硫的主要赋存形式-黄铁矿进行详细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上揭示了它的粒度,形态,分布,嵌布等特征,并据此对K2煤层煤中友的可选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阳泉矿区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现主采太原组15号煤,下伏中奥陶统作为一个复杂含水层以其分布广、厚度大、水量丰富、补给条件好而对下组煤(太原组)带压开采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矿区1612号水文孔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测井曲线及偏光显微镜等对峰峰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峰峰组主要由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及次生角砾岩组成,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作用等;峰峰组沉积相具二分性,一段属局限台地相,二段属开阔台地相。  相似文献   

12.
山西静乐舍科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通过对区内地质成果分析,本区太原组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到潟湖、潮坪交替出现,期间发育两次碳酸盐台地,岩性主要以灰岩、泥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9煤层;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泥炭沼泽相,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4-1、4煤层;4-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和9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区主要煤类均为焦煤,资源量丰富,煤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沙地区位于龙永煤田的北部,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上统沙县组,西部出露二叠系中统童子岩组,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罗峰溪组及泥盆系上统天瓦栋组。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大部分隐伏于深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推覆构造发育,主要有印支期的滑脱断层,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断层,推覆构造控制煤系的赋存厚度与形态。应用"红层下"与"老地层推覆体下"找煤理论,认为东部"红层"下、北部"老地层"下具有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4.
呼和诺尔盆地属海拉尔盆地群,为张性盆地,区域性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和规模。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伊敏组,发育11个煤组,其中4煤组、8煤组煤层较稳定,全区大部可采;11煤组煤层稳定,厚度达15~20m,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伊敏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划分了四个沉积旋回,分析了影响煤层沉积的主要因素,认为盆地沉积明显受同沉积断层的控制,表现在断层两盘岩层生长指数和沉积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将对海拉尔盆地乃至相邻蒙古国盆地的煤田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16.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相似文献   

17.
以井田大量钻孔地质资料为基础,从岩性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含煤性、煤质等方面对官寨井田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本区沉积环境为过渡相,地势北东低南西高,海水由北东向南西推进,根据海水进退规律可分为三个成煤期:早期为泻湖—潮坪环境,总体处在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因海水进退频繁,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多为薄层,煤层局部可采;中期为潮控三角洲环境,是海平面下降期,属进积型,此时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形成了井田中主要可采煤层4号、9号煤,属中厚层,连续性好;晚期为泻湖—潮坪环境,该期总体为海平面上升期,属退积型,海水进退较频繁,在垂向上旋回多而小,完整性差,形成了不可采的1、3号煤层及全区大部分可采的2号煤。在横向上区内北东部较南西部聚煤条件好,从西—东,二叠系沉积厚度增大,煤层含煤系数增大,可采系数变大。  相似文献   

18.
东胜煤田锡尼布拉格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层层数较多,且钻孔间距较大,煤层对比难度较大。根据区内勘查成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煤层组合宏观结构、沉积旋回、地震波阻抗追索、测井曲线特征、标志层、煤层间距及煤层结构对比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使3-1、4-1、4-2、5-1、5-2主要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可靠,3-2、3-3、4-1下等次要可采煤层和不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基本可靠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沉积学和煤地质学原理,通过对王营矿区岩石的结构、古生物化石、垂向层序和沉积断面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从煤系中识别出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沼泽相。认为矿区东南部阜新组高德段沉积期主要为萎缩的湖泊-扇三角洲环境;阜新组高德段主采煤层由湖泊淤浅泥炭沼泽化形成,其他各段主采煤层形成于网结河周期性衰退或消亡阶段的冲积扇前泥炭沼泽,一些不稳定的薄煤层及煤线则为湖滨或网结河湿地中局部的泥炭沼泽产物;泥炭沼泽的发育面积与同时期冲积扇的发育程度呈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勘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对恩施州吴家坪煤系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吴家坪煤系的垂向相序总体上是由海侵型退积序列组成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岛-潟湖潮坪和广海潮坪两种类型,分别形成区域内主采的三煤和五煤;受古构造、古地形、沉积环境的影响,富煤带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从南西至北东,分别形成利川西南-咸丰西南-来凤西南、鹤峰中北部-利川西北部齐岳山及建始东北部至巴东中部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