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钟贵莉 《地下水》2022,(1):35-37,52
以大巴山区某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隧道工程为例,基于拟建工程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做出详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降雨入渗法计算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464 m3/d和928...  相似文献   

2.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慈母山隧道施工期涌水来源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和碎屑岩孔隙裂隙水,通过抽水、注水、压水试验,获得慈母山隧道各段围岩体的渗透系数,应用地下水迳流模数法、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水平坑道疏干法对施工期的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并确定了各地层的涌水方式,提出施工期以堵为主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许增荣 《地下水》2010,32(1):49-50,124
地下径流模数法是一种近年来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该方法目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对有关参数的计算有很大可变性。根据作者在多种地区的工作经验,分析了根据地表水枯水期流量观测数据用该方法预测山岭隧道涌水量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5.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水底隧道涌水的预测计算问题,利用经验法和有限元法对某拟建海底隧道工程方案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分析,探讨了竖向和水平走向裂隙发育情况对隧道涌水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有限元相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水底隧道涌水量偏小;②当水底岩层张性裂隙(尤其是竖向裂隙)较发育时,隧道涌水量增长较大;③当隧道临近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周边的渗流场具有显著的三维特征;④如果水底隧道上覆地层中没有显著的隔水层,则由于水源无限充足,隧道的涌水量将主要受到水位相对高度和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与隧道上覆地层的厚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对隧道两侧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地质环境背景,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同地层岩性的含水性和富水性,评价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赋存特征,预测隧道开挖时可能发生涌突水的位置。采用狭长水平廊道法、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比拟法和大气降水入渗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算,为隧道施工开挖预防涌突水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秦岭特长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模糊聚类理论用于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提出了影响隧道涌水量的主要因素及其量化公式, 并以秦岭特长隧道 (Ⅱ线)为对象, 预测出其涌水量介于 1.0~ 3.0m3/d·m之间, 与该隧道开挖后的实际涌水量 2.07m3/d·m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用该方法进行预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应用的目的不同将隧道的涌水量划分为施工涌水量和长期涌水量,针对涌水量预测方法常常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在全面分析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正确选择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计算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卫  董永超  范军锋  张航泊 《地下水》2013,(1):150-151,160
大坪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中山区,为引汉济渭工程中三河口水利枢纽至黄金峡水电枢纽控制性工程之一,地层及构造较为复杂,通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分析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隧道较大涌水点主要集中在断裂构造密集带及灰岩溶隙发育区段,进而为隧道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杜锦婷  李晓 《地下水》2012,(2):22-24
隧道的涌水量计算和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运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预测隧道涌水量,运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效应,为隧道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隧道建设施工中,涌水灾害是隧道建设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涌水量预测关系到隧道方案的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和运营安全。因此,在勘察阶段如何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为隧道施工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提供依据,评价其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成为众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雁门关铁路隧道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评价,并对施工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结合物探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隧道区域构造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好;地下水分布以断层带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一般断层带强富水,而基岩裂隙带为弱富水~中等富水。隧道集中涌水段主要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13.
某铁路隧道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洞身涌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分析隧道址区水文地质资料,认为石炭系灰岩、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和上统大水塘组下段安山玄武岩为强含水层组,大量的岩溶发育于石炭系灰岩和三叠系中统河湾组白云质灰岩中。以井水断层及太元背斜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太元背斜和街子坡复式向斜2个水文地质单元,并对各单元中水量、水质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进行了说明。采取并测试了13组地下水同位素样品,结果发现,区内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降水系数法对隧道洞身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推断隧道的正常涌水量为56 880m3/d,最大涌水量为68 300m3/d。为防止隧道塌方,提出了"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超前注浆"的施工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做好超前地质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用的利用降水入渗系数法确定的降水入渗补给量不随降水频率等因素而变化的弊端,利用郑州市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长时间观测的系列资料,通过对降水—降水入渗补给量进行系统响应分析,建立了4种岩性、5个水位埋深的年际和月际的降水—降水入渗补给响应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当期及前期的年、月降水量数据,利用系统响应分析法建立的降水入渗补给函数能比较准确地计算相应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15.
引水隧道井检孔水文地质特征及井筒涌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井检孔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井筒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秦岭中亚群上部基岩裂隙水是井简的主要充水水源,也是井简涌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公式法对井筒涌水量进行了预算,其结果可作为井筒各含水层设计疏水降深状态下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兴隆庄煤矿十采区的主采煤层是3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煤层顶板砂岩水。在分析采区3煤顶板砂岩水充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解析法,预测其静储量总体约为34万m3;根据不同参数值进行分区计算,得到了十采区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下的涌水量。研究结论可为兴隆庄矿十采区下一步的安全开采提供设计和决策基础地质条件保障,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采区工作面的涌水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优先流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流是降水、灌溉水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形式之一, 流速快, 流动路径复杂, 难以定量描述.针对优先流难以定量描述的问题, 以郑州地中渗透仪观测资料为基础, 探讨了新乡亚砂土等试筒降水入渗过程及其中的优先流补给量比例.根据土壤的水力性质、气候等资料建立不存在优先流的数值模拟模型来刻画降水入渗补给过程, 通过模拟获得的地下水入渗补给量与实测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的历时曲线, 将大于模拟值的实测值视为优先流的量及确定其在总补给量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 优先流占总补给量的比例在10%~80%之间; 随着土壤粘性增加, 优先流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 优先流所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东刘家金矿区位于山东省海阳市,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详细分析影响矿坑涌水量的主要因素,选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和分析计算法两种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矿区矿坑涌水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比较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为矿坑开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保证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风水沟煤矿矿井历年疏干排水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特征的研究,结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不同开采水平、开拓面积的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计算公式,并对矿井的一、二采区的涌水量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矿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计算公式预测的2007、2008和2009年涌水量与实际疏干排水量之间的误差分别为6.5%、8.7%和7.9%,预测精度较高,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包气带厚度及岩性等。随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精确地识别空间土地利用类型,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并了解其空间分布。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编程技术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方法(PIRCL)。以广州市广花盆地为例,利用PIRCL法计算得到该地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4 369万m3,该结果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结果相近,相对误差约为2.4%;并且,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空间分布基本合理。与水量平衡法相比,PIRCL法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只需区域遥感数据、区域降水量数据、对应时段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区域水文地质参数,不需要计算地下水其他的补给、排泄项,可以省略大量的工作量,且方便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