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及v4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华北地区几个地震统计区的实例,探讨了地震统计区的重要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征,并研究分析了其不确定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统计时段、样本处理方法、统计下限震级、高震级年平均发生率等。在郯庐地震统计区,b值变化可达0.2以上,v4的变化可达1.4以上,汾渭地震统计区的不确定性也基本相当,河北平原地震统计区因为地震样本相对丰富,不确定性要小许多。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8,21(4):337-342
本通过对腾冲火山活动区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得出如下明显特征;(1)腾冲火山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周边地区有显差异。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以南的龙陵地区和以西的中缅交界地区。92)腾冲火山活动中强地震极少,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另外, 腾冲县城1512-1785年曾发生5次中强地震。(3)该区长期应变释放相当平缓。(4)腾冲火山活动区b值较高,长期处于低应力背景状态下  相似文献   

3.
视应力和b值都可以反映地壳应力变化。当应力增加时,视应力会增加,而b值降低。因此,应力变化将导致视应力和b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根据视应力和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研究地壳构造应力的变化。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19年12月长宁MS6.0地震破裂区内3.0≤ML≤3.6地震的视应力和2.0≤ML≤4.3地震目录,研究了视应力和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013年2月—2017年3月间,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历时约4年,在震前两年时间内,视应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视应力呈趋势上升变化期间,b值则呈趋势下降变化。当视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时,b值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即,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视应力增加,同时b值下降。这表明,2019年长宁MS6.0地震发生前破裂区内存在明显的构造应力增加过程,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振暖  谢明富 《华南地震》1989,9(3):79-85,88
本文利用广东新丰江水库丰富的前震资料、用方向追踪法计算了水库区的b值.从b值的变化,初步定量地圈定了新丰江6.1级地震震源体上下界的大小;讨论了b值与小震震源深度;b值与震源机制、应力的关系,提出统计量b的分布函数应是一个二维函数,它与应力和介质温度有关,同时b值具有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b值数字模拟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7]的基础上,本文用数字模拟方法对最大似然估值b的性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除震级范围(M_2—M_1)和分档间隔△M外,真值b本身的大小对估值的偏差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指出是b的一致、渐近有效和渐近无偏估计值,而且收敛速度相当快。对于真值b=0.80,当参与统计的地震数N=20,估值b的偏差和均方误差即已基本稳定在+0.04和0.20左右。因此在地震频度不高的地区,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的日常测定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北部,区内受多组北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较高.该区是我国城市密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带,一旦发生中强地震,会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愈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收集了京津冀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和1970年以来中小地震,分析了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和泊松分布原理,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a值、b值和V_4值,并定量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供京津冀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忠良 《地震学报》2004,26(5):489-494
1979年Imperial Valley地震、1989年Loma Prieta地震、1992年Landers地震、1994年Northridge地震、1995年阪神地震的地震断层面上的位错分布,满足分段的Gutenberg-地震位错 Gutenberg-Richter定律 b值Richter定律. 对于小位错,b值约为1;对于比较大的位错,b值大于1.  相似文献   

8.
玉树7.1级地震断层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总体走向300°~320°,隆宝镇上见有约2km长的雁列式张裂缝,北侧主破裂长约16km,中间主破裂长约9km,南侧主破裂长约7km,总长约34km。各主破裂均由一系列支破裂雁列组成,支破裂表现为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张裂缝,最南端禅古寺表现为垂直位错。破裂为左旋走滑性质,最大走滑位移量位于北侧主破裂上,约1.8m。  相似文献   

9.
赵燕来  梅世蓉 《中国地震》1994,10(3):217-222
本文利用渤海及其邻区(115.0°-124.0°E,36.0°-42.0°N)三维速度结构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该区的b值分布。研究发现:高、低速区的b值各有特点,明显地与速度结构直接相关;京津、渤海地壳高速区内的b值较低(0.67,0.78),而冀辽、冀东低速区内的b值较高(0.85,0.91);海城、唐山大震前的b值异常只局限于震中附近,均未波及渤海,似被低速带所阻;而冀辽、冀东低速区b值曲线的呼应则似与低速带的展布有关;渤中地区20余年来的b值一直都很稳定,但京西北在唐山大震后出现了b值异常。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序列b值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ki等(1965)和Shi等(1982)计算b值及标准差的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2008年8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汶川地震序列ML≥2.0地震的b值,在空间、时间以及随震源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序列b值在震源区上分布是非均匀的,但基本在[0.5,0.9]之间变化,震源区的中段b值高于两端;同时发现,几次M≥6.0余震都发生在b值较低的区域内;震源区b值具有随震源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在20km左右处,减小的趋势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b值波动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周期变大。  相似文献   

11.
在莫尔-库仑理论中引用Drucker-Prager准则,对于基岩断层及其上的覆盖土体建立相应的弹塑性模型,观察在不同力学条件下(张应力、压应力、剪应力),以及在基岩断层分别为正断或逆断作用下,上覆粉砂质土体和粘土质土体的错动变形。结果表明:在张应力作用下,粘土比砂土更易变形;在压应力作用下,砂土更易变形;而在剪应力作用下,粘土比砂土更易变形,且粘土抗剪强度越大,变形越大。在正断层作用下,在粉砂土与粘性土中所发生的变形并没有大的不同,而在逆断层载荷作用下,粉砂质土体比粘土质土体更容易变形位错。  相似文献   

12.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15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资料,用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并与震后调查地表破裂带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在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震源位置)开始向东南方向展开,破裂离震源20km处开始贯穿至地表,沿走向方向延伸了约50km,最大滑移量达2m。这些结果与震后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的特征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隐伏正断层在均匀错动、倾斜错动和翘倾错动方式下地表土体的应力路径、破裂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表破裂临界值,分析了工程建设“避让带”的宽度和起始位置的变化特征。根据行业规范,提出工程建设“关注带”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关注带”的宽度和起始位置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断层错动过程中,位于两侧的地表土体应力路径变化明显不同,下盘一侧和上盘一侧分别以三轴拉伸和三轴压缩为主;②地表强变形带与地表破裂带的分布并不一致,需要综合考虑等效塑性应变和总位移比2个指标来评价同震地表错动对建筑物的影响;③当隐伏断层错动的垂直位移达到3m时,工程建设“避让带”的宽度在10—90m范围内变化,受上覆土体厚度和断层倾角的影响最大,而工程建设“关注带”的宽度在150—400m范围内变化,受上覆土体的性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和研究近场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对地面运动速度大脉冲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有速度大脉冲的地面运动主要产生在断层周围。是地震发生时断层两盘突然错动在周围场地产生的特殊运动效应,单耳速度大脉冲常伴随有较大的地面永久位移,双耳或多耳速度脉冲常对应于位移大脉冲及可恢复位移,其产生机理与断层的破裂速度关系不大,与断层两盘的位移量有直接关系。速度大脉冲对近断层的长周期结构作用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北部板内地区的古地震资料拟合、给出时间相依的统计模型基础上,利用近期获取的灵武断裂有关资料和危险率函数,对灵武断裂未来一定时段的发震潜势和当前地震危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断裂已进入发震时段,在未来10-100年内有发生7.0-7.5级左右地震的潜势。  相似文献   

16.
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实地考察研究结果,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90km。现存的地表破裂形迹有地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沟槽、地堑、地震陷坑、冲沟及山脊位错、崩塌滑坡等。最大左旋水平位错5.7m,垂直位错3.8m,形变带严格沿则木河断裂展布。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则木河断裂,震级M≥7.5级。  相似文献   

17.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采用Trimble GX 3D地面激光三维扫描仪分析互层胶结土中正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位错特征时,未有效模拟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的基本特征,获取的地表破裂位错特征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新的互层胶结土中正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位错特征研究方法,先构建地震地表弹性位错模型,分析互层胶结土正断层的地表三维断裂特征,得到地表在受到走滑、逆冲和张开错动导致的地表错位变化情况;再通过正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离心机试验,获得互层胶结土中正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位错特征。试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分析互层胶结土中正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位错特征,且破裂点在土体模型中部和中下部的裂缝深度分别为22.4 m和33.4 m,裂缝上的破裂点处于土体模型的中下部时,裂缝的深度越深。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7.4地震,震中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内部,根据震源机制解和野外地表破裂调查确定发震构造为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的江错断裂。本研究利用大疆Phantom 4 RTK无人机在震后采集大量地表破裂照片,采用集成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算法的PhotoScan软件处理获得高分辨率DEM和正射影像,同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研究区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及断错地貌类型进行详细解译。利用基于MATLAB语言开发的位移测量软件LaDiCaoz,限定玛多地震在研究区产生的左旋走滑位移约为0.4 m。地表破裂精细化解译显示,在左旋右阶阶区发育小规模的挤压鼓包和里德尔共轭剪切破裂,在左旋左阶阶区发育走向为N40°~50°E,宽度达数十厘米的张裂缝带,指示发震构造的左旋走滑性质。本研究为震后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快速提取地表破裂的定量参数和进行地表破裂精细化研究提供了可行、高效和科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MS8.0地震.地表破裂多以跌水、陡坎形态发育在河流沟谷或晚新生代沉积层内,位移明显.山地受崩塌、滑坡影响,位移量较难获得.发震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和小鱼洞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由南向北活动性质从逆冲为主逐渐转变为走滑为主,长约220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3 m,按位移量沿断裂走向的变化可以分为虹口段、北川段和南坝段;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以逆冲活动为主,长约82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可以划分为白鹿段和汉旺段,断裂断距分布的几何特征与北川-映秀断裂的中南段相近;小鱼洞断裂是一条新生北西走向的次级破裂,长约5.6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调节两侧构造单元变形差异,具有捩断层特征,活动以逆(左行)走滑为主,可划分出小鱼洞段和中坝段.姚都镇地表破裂可能说明南坝以北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反映区域应力场有北西西向挤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