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期降水过程预报是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项目,目前多采用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准确率不高.对于稍长时间的预报存在难度大、误差大等问题。灰色预测目前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年和月的灾变天气上。本文以灰色GM(1,1)模型为基础,探讨灰色预测在中期降水过程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灰色理论被引入气象系统后,不仅在农业气象、气候区划等工作中初见成效,而且在天气预报和许多专题性研究上也获得了明显效果。本工作就是利用 GM(1,1)模型对中期天气预报的一个尝试,重点分析了灰色模型对旬降雨量的预测能力。一、模型一阶、一个变量的微分方程dx~((1))/(dt)+ax~((1))=u  相似文献   

3.
初(终)霜冻日期的准确预报对于考虑秋(春)播的早晚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而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其物理机制一直是有待于研究的难题。对于初终霜冻日期的长期预报更是很难找到在理论上能阐明确切因果关系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指标。但是在机制问题得以解决之前,由于社会的需要,人们总还得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现代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不清楚物理机制的情况下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所谓的“灰箱”方法。  相似文献   

4.
顾节经  顾群 《山东气象》1997,17(3):54-56,59
本文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时间单位应是年,这样可以与天为基本时间单位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预报中的某些思路和方法引进短期气候预测中来,如突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思路,多种方法相配套的预报思路,以天气过程为主要预报对象的预报思路和用概率表示预测结果的方法等,要大大开阔知期气候预测的思路和方法。经沈阳地区的预测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理论用于病虫害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以水稻稻瘟病预报为例,本文详细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广元市近20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资料,建立了1个GM (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稻瘟病趋势预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等方法预测运城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英 《山西气象》1995,(2):17-20,43
综合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等方法预测运城小麦产量刘秀英(山西省气象台030006)产量预报是为农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笔者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中的一次累加GM(1,1)模型、二次累加GM(1,1)模型加残差修正、一次累加GM(1,...  相似文献   

7.
灰色预测是对系统过去及目前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模型并使模型达到最优的预测。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尽管信息不够充分,但必然是有特定功能和有序的,有某种外露或内在的规律的。灰色预测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上,把随机变量看成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量,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将灰色数变换为生成数,从生成数进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生成函数。从而将信息不全的离散数据转换成信息完全、时间连续的动态模型。从  相似文献   

8.
汛期降水的拓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玲 《广西气象》1997,18(3):17-18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汛期总降雨量未来波形变化进行预测,该方法特点是建立多个(10个)含预报量信息的模型,进行的是模型群预测,模拟变化较。。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汛期总降雨量未来波形变化进行预测,该方法特点是建立多个(10个)含预报量信息的模型,进行的是模型群预测,模拟变化趋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建立微分方程型的动态模型。“灰色系统”理论的诞生,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用离散数据序列建立微分方程型动态模型的崭新方法,这类模型便是灰色模型(GREY MODEL),简称为 GM 模型。鉴于人们对长期天气系统以及气候系统的了解还很贫乏,很多信息是未知的,因而将这类系统视为灰色系统并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是恰到好处的。据此,我们根据历年气候资料,试对本地冬春雨涝的发生状  相似文献   

11.
用灰色理论制作许昌秋季降水过程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理论预测方法,把对时间序列通过累加生成和累减生成使灰量白化,并建立相应的冷空气活动微分方程模型,对未来降水过程作出中期预测,1993~1994年试用和1995,1996年投入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陈法敬  矫梅燕  陈静 《气象学报》2011,69(5):872-882
为用户提供概率天气预报信息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概率天气预报技术的不断改进实现了概率天气预报信息的不断优化。在众多概率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中,贝叶斯预报处理器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概率预报技术;贝叶斯预报处理器可以根据一个确定性预报系统的预报值与观测值之间代表着这个系统预报性能的统计关系,借助于贝叶斯统计理论,把一个确定性预报转化为一个概率预报,从而实现对预报不确定性的定量化。由于亚高斯似然模型可以适用于多种单调似然比随机依赖结构,故采用该似然模型的亚高斯贝叶斯预报处理器,它在气象、水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简要介绍了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情形下的贝叶斯定理及正态-线性贝叶斯预报处理器之后,详细论述了采用单一预报因子的连续型预报量亚高斯贝叶斯预报处理器,并以长沙站和武汉站2008年1月每日00时(世界时)地面气温(T2m)的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集合预报中的控制预报资料(预报时效选为96h)作为确定性预报样本,对亚高斯贝叶斯预报处理器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亚高斯贝叶斯预报处理器可以将T2m各集合预报中的控制预报转化为能定量地表达各控制预报不确定性的T2...  相似文献   

1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取四川省部分站点五十多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资料长度及资料本身预处理,用GM(2,1)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后得出了一些对预测模型的评价,为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法进行气候长期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的建模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广西甘蔗产量年景的超长期预测模型,预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多数长期预报方法只适宜于预报天气趋势,因此,近几年来引入预报工作中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被广泛地用于灾害性天气出现时间的预报。为了取得较好的预报结果,其中有些问题还有待于研究。例如,灰参数的取值,历史资料的选取,预报对象的确定等均是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尚未触及、而对预报效果有明显影响的问题。本文仅对灰参数取值的影响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制作县站解释预报的信息源有两个.一个是上级指导预报提供的空间场信息,另一个是单站要素中蕴含的时间场信息.这两种场信息构成了局地天气预报的信息座标系.县站是气象预报系统纵向输出的终端.县站预报系统由于外界负熵流(信息)的输入可使系统熵(不肯定性)减小.那么,若达到预期的预报水平需要的信息量是多少?其中指导预报提供的信息量又如何评价?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将有助于对指导预报功能和解  相似文献   

17.
灰色GM(2,1)模型在气温和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吉光  康岚 《四川气象》2003,23(3):10-1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选取四川省部分站点五十多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资料长度及资料本身预处理,用GM(2,1)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与实际值比较后得出了一些对预测模型的评价,为利用灰色系统建模法进行气候长期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罗莹  金龙 《气象科学》1989,9(1):100-107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方法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对我省淮北地区春季、初夏季节未来的干旱少雨趋势进行了预测。为淮北地区春季、初夏季节的农业气象干旱研究和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先恭 《气象》1980,6(9):11-13
(一) 什么是气候预报?目前并没有统一规定。我国气象业务部门,习惯上把15天以上到一年的预报叫长期天气预报,而一年以上10年、20年的预报叫超长期天气预报。长期和超长期天气预报在国外都叫气候预报。严格地说,气候预报就是估计未来某一指定时间内,某一具体气候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气候状态就是  相似文献   

20.
统计降尺度法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江萍  王式功 《气象》2008,34(6):41-45
目前数值模式输出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缺少区域信息,很难对区域气候做精确的预测.降尺度方法通过把大尺度、低分辨率的数值模式输出信息转化为区域尺度的地面气候变化信息(如气温、降水),从而达到弥补数值模式预测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不足的目的.这种做法的基础在于区域气候变化是以大尺度(如大陆尺度甚至行星尺度)气候为条件的.统计降尺度法以大尺度数值预报产品为预报因子,利用历史资料建立区域预报量与大尺度预报因子之间的统计模型,实现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在系统论述统计降尺度法的基本原理、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初步探讨统计降尺度法在中期天气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