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山-)熊(耳山)地块、南秦岭与川西金、铅锌-汞锑、钼-钨等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华熊地块金、钼成矿,还是南秦岭及川西金、铅锌和汞锑矿床,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中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体系具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大陆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大陆造山作用的耦合与响应.  相似文献   

2.
林永全  朱伯鹏  何斌 《地质论评》2016,62(S1):167-168
库马苏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阿尔泰山东段南麓库马苏一带的中蒙边境地区,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管辖,距富蕴县城约100 km。 该矿床位于阿尔泰陆缘活动带之诺尔特晚古生代上叠盆地中,南部沿库热克特大断裂与哈龙早古生代岩浆弧带毗邻;该地区金、铜及多金属矿(化)点密集分布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地层内,而且由西向东,矿产种类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西部为铜、金,中部为金及多金属,东部以多金属为主;反映在地球化学异常上表现出西部以金、砷、锑异常为主,中部以面积较小的金、砷、锑、铅、锌异常为主,东部铅、锌、铜、银、金、砷、锑异常集中分布。目前,在成矿带内自西向东已发现红山嘴金矿点,小土尔根铜矿、塔斯比伊克金矿点、阿克提什坎金矿点、库马苏金多金属矿等。矿床所在区域构造发育,变质作用强烈,岩浆活动期次多、规模大,是非常有利的成矿环境。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判定库马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该区域岩浆作用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为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因铅锌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出了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和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Mt以上。矿床(点)单个矿体长75~1400m,平均厚度0.50~14.00m,平均铅品位0.14%~3.69%,平均锌品位0.96%~36.00%。铅锌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诸多因素控制。经预测,本区铅锌资源量在2Mt以上,安康—白河、平利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带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含矿层位并划分为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在10×105t以上。经研究,矿床中硫来源基本一致,属混合型;矿床中的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反映热水沉积的水源可能是混合物;成矿流体来源于建造水;成矿流体的性质属弱-中酸性介质;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50~300oC,属低-中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5.
兰坪盆地大型矿集区多金属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铅的来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陆相分地中蕴藏有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白秧坪大型银矿床及羊拉、金满等一系列大、中型铜矿床,矿点、矿化点星罗棋布,为一成矿时代新、矿床规模大、矿床种类丰富的大型矿集区。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矿床与火山活动有一定关系,盆地内部的矿床产于中、新生代沉积岩中。铜矿床沿澜沧江深大断裂带东侧分布,向东至盆地中部,为铅锌银分布区,再向东出现汞锑砷矿化。该矿集区不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铅的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1)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具有低同痊素比值的铅为主,铅的主体来源相当于下地壳铅,整个矿床的铅为下地壳铅与盆地沉积岩铅的混合铅;(2)金满铜矿床及盆增内其它铜铅锌矿床的铅来自盆地沉积岩;(3)位于盆地边缘的着拉铜矿床,早期热水沉积成矿阶段铅的来源与二迭系玄武岩铅一致,为幔源铅,晚期热液成矿阶段铅来自地壳重熔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英 《西北地质》1991,12(3):49-54
根据地矿部秦巴协调领导小组的安排,“七五”期间我们承担的研究专题是《秦岭泥盆系中以铅锌为主的典型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工作重点是泥盆系铅锌矿带的4个成矿(亚)区的5个典型矿床,即西成成矿(亚)区的邓家山矿床和洛坝矿床,山柞成矿区的银硐子矿床和桐木沟矿床,凤太成矿(亚)区的铅硐山矿床,同时还对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矿床进行了补充研究,如厂坝—李家沟矿床、八方山矿床、锡铜沟矿床等,并对区内其他大、中型矿床及有意义的小型矿床进行了普遍的调研和考察,还了解了泥盆系及相邻区的一些铜、金、汞锑矿化。它们基本上代表了秦岭地区铅锌、汞锑及多金属矿化的主要类型。研究重点是全面了解各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探索各种可能的成  相似文献   

7.
吉尔吉斯斯坦天山有着良好的金属矿产成矿条件,已发现众多的金属矿床,其优势矿种为铁、金、铜、锡、汞、锑、铅、锌8种矿产。在分析该国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吉尔吉斯斯坦造山带北中南天山优势矿产的时空分布和典型矿床进行研究,总结其区域成矿特征,研究了各成矿期的相应优势矿产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与矿产的关系、区域内成矿规律和区内成矿条件,探讨吉尔吉斯斯坦的找矿潜力。认为吉尔吉斯斯坦找矿还有很大潜力,金矿应在吉尔吉斯全境寻找,铁、铜、铅锌应在北、中天山加大探矿力度,钨、锡、汞、锑在南天山还有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镇旬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秦岭公馆—回龙汞锑矿带北西边缘的旬阳县惠家沟金矿、小河金矿等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南秦岭最有前景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小河金矿和惠家沟金矿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成矿控制条件,探讨了汞锑与金相互关系,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福让  吕新彪 《西北地质》2007,40(B07):71-78
南秦岭南部褶皱带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金、银、锑、铅、锌、铜矿床(点),成为陕西省又一重要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南秦岭南部元古宙至中生代多次发生火山成矿作用、沉积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构造-岩浆成矿作用,金、银、锑、铅、锌、铜成矿具有一定的规律,找矿前景好。从资源潜力及经济意义上来看,金应该是该区的主攻矿种。同时,应该兼顾银、锑、铅、锌、铜的找矿工作。开展自水江-留坝成矿带金、银锑找矿、牛山隆起北缘成矿带金铜多金属找矿和红椿坝断裂两侧铜金找矿是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砂硐沟锑金矿化区位于山柞旬泥盆系沉积盆地内南羊山断裂南侧的一个汞锑微弱矿化区,其控矿构造基本模式为“背斜加一刀”,自然金粒度细小,成色高;黄铁矿分粗、细粒并有两种晶形。其热电性导型为N、P两类,重晶石成分独具特色。主要矿物标型特征反映该区具有较好的找金远景。  相似文献   

11.
镇(安)旬(阳)沉积盆地南缘志留系中分布着丰富的金、铅锌、铜等矿产资源。近年来,在盆地南缘的旬阳—白河一带的志留系中新发现了多处金、铜矿床(点),使本区金、铜地质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经对金、铅锌、铜矿成矿条件对比分析,认为镇旬盆地南缘志留系金多金属矿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该区金、铅锌、铜矿资源潜力巨大,随着矿产资源的勘查,有望取得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10~50 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含矿层位并划分为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0×105t以上。志留纪为本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期的沉积期;华力西运动中期(铅模式年龄为320 Ma)为本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期改造阶段的石英阶段,华力西运动晚期(Rb-Sr等时线年龄为260 Ma±7 Ma)为主要铅锌矿改造阶段,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为改造阶段的碳酸盐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广西有色金属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在成因上的联系和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可将广西有色金属矿床归为6个成矿系列,即热水沉积-叠生改造成矿系列、花岗岩成矿系列、热卤水成矿系列、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列、地台型海相沉积成矿系列和表生成矿系列,其中热水沉积-叠生改造成矿系列是广西锡、铜、铅、锌、金、银、锑、汞等矿种最重要的成矿系列。按成矿系列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与不同构造层的关系,笔者划分了9个主要成矿区带,即丹池锡-铜-铅-锌-银-锑-汞成矿带、桂北锡钨-铜-镍-铅-锌成矿带、桂东北锡-钨-铜-铅-锌金银成矿带、大明山钨-铜-金成矿带、大瑶山铜-铅-锌-金成矿带、云开大山铅-锌-钨-金成矿带、西大明山铜-铅-锌-银成矿带、桂西金-锑成矿带、靖西-平果铝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谈乐  张瑞  杨本昭 《江苏地质》2023,47(1):13-22
陕西白河黄石板铅锌矿位于南秦岭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南缘东部,区内已发现并探明的数量众多的铅锌矿床(点)多数产自泥盆系沉积盆地中,仅个别产自志留系。以志留系具代表性的黄石板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以往的铅锌矿研究成果,认为志留系铅锌矿床主要产自梅子垭组粉砂质千枚岩与热水沉积岩接触部位的硅钙面,受区域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明显,热水沉积形成的钠长石岩为铅锌的富集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初步分析,为研究区寻找同类型铅锌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成矿系列、成矿谱系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西秦岭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资源富集区。文章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甘肃西秦岭地区进行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初步厘定了7个矿床系列12个亚系列,分属2个成矿系列组合,以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根据各成矿系列在区域内的演化归结为成矿谱系。指出本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成矿作用强烈,以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铜(砷)、金(锑)、银、钼、钨锡矿床为主,以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热液型金、汞、锑、铅锌的大量发育为特征。基于成矿系列划分,在铅锌、金、钼矿产勘查实践中,取得了新的找矿突破。这对于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沉积-构造事件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处扬子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裂陷盆地具地堑-地垒式特点,沉积建造属次稳定型。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岩浆活动颇具特点,沉积-构造事件对盆地演化及成矿起着重要作用,其与众多的(超)大型汞-锑、铅-锌、金矿关系密切。南秦岭热水沉积成矿方式主要以同生沉积-喷流方式,成矿物质来源于盆地下源深处,热水沉积作用是其主要成矿方式。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两大系列热水沉积岩:硅质岩-重晶石岩系列;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系列。铅-锌成矿与钠长石岩-铁碳酸盐岩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大湖金矿区位于东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金、银、铅、锌、铜等矿产地,太古宇太华岩群是金矿重要的矿源层及赋存层位,金的富集规律受控矿构造、含矿断裂特征矿化阶段及围岩蚀变等多种因素制约。从该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区内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为太华群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另外区内多组破碎带为金矿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空间,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根据金矿的富集规律,提出了今后找矿与勘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的东部边缘沙滩角矿田内,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大型金属矿床。姚家岭矿体主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等,多以共生为主,常见同一矿体中共生铜、铅、锌、金等矿产。矿床存在明显的矿化分带现象:矿带上部主要为铅锌,中部为  相似文献   

19.
陕西深部找矿进展及找矿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满堂  齐文 《陕西地质》2007,25(2):1-10
陕西对深部找矿十分重视,并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陕西也要加强从地表找矿转向500 m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我们建议对已有矿山深部、凤太铅锌矿田、南郑马元铅锌矿带东延、镇(安)旬(阳)沉积盆地铅锌汞锑矿、洛南斑岩型钼(铜)矿地区等作为深部找矿的重要靶区,加强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炭、岩盐、金刚石、油页岩、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在小秦岭金矿之下再找一个"小秦岭"是可能的,在前寒武纪隐伏基底上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云南澜沧江中南段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时间谱系、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和矿床成因谱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下-中元古界、三叠系、泥盆系、二叠系是本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有两个聚矿期和多个时代地层含矿的特点,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具有多样性和专属型特征,元古宙火山沉积为主的建造是铁-铜、钨-锡矿为主的赋矿层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是沉积、裂谷火山活动强烈时期,金、铜、铅、锌、银、汞、锑、钨、锡多金属矿床高度聚集.自东向西为中生代坳陷区金、铜、镍成矿带,思茅-龙洞河晚古生代-三叠纪沉积盆地铜、铅、锌、银成矿带,岩浆弧地块钨、锡、铅-锌、铁成矿带,浅变质岩基底铅-锌-银、铁成矿带,被动边缘活动带金、铅-锌-银、锡成矿区和保山-镇康微地块铅-锌、铜、铁、汞成矿带,构成了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全区多金属矿床有沉积、沉积改造、岩浆-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四大成矿谱系,14种成矿类型,铜多金属、铅-锌-银、锡-钨矿床是研究区最具找矿前景的优势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