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正>宝兴厂矿区处于北北西向金沙江-红河断裂与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夹持的三角部位。这两条断裂是滇西地区活动性很强的大断裂,它们与矿区次级东西向的断裂控制着岩浆侵入和就位,并影响着整个岩带和矿带的分布格局。矿区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金沙江—红河斑岩成矿带上重要的一部分。矿区复式小岩体成为滇西富碱斑岩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正长斑岩、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等组成,出露面积约为1.36 km2。据前人资料统计表明矿区岩浆活  相似文献   

2.
矿区位于藏东—滇西成矿带南部, 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 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处于金沙江—哀牢山与程海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廊组白云质灰岩及奥陶系下统石英砂岩; 岩浆岩有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及辉绿岩。从大地构造环境、地球物理条件、地球化学条件、遥感影像、矿区构造条件及岩浆岩条件来分析找矿前景。对比北衙及马厂箐, 在本区有找到“北衙式”及“马厂箐式”铜钼金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处于程海深大断与裂金沙江—哀牢山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廊组白云质灰岩及奥陶系下统石英砂岩;岩浆岩有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及辉绿岩.有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四种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宾川宝丰寺碱性斑岩体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属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由细晶含黑云母花岗斑岩和粗晶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2件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4.99±0.37 Ma(MSWD=2.1,n=20)和33.53±0.27 Ma(MSWD=1.4,n=19),均属古近纪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宝丰寺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与印—亚晚碰撞转换时限(41~26 Ma)和滇西三江富碱斑岩带碱性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一致,表明宝丰寺斑岩成岩作用是印—亚大陆碰撞的响应,形成于晚碰撞期伸展构造背景下。此外,本次获得的宝丰碱性斑岩成岩年龄与滇西斑岩型矿床成矿高峰期年龄(34±2 Ma)吻合,暗示宝丰寺碱性斑岩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云南人头箐金矿位于北西向洱海-红河断裂与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夹持部位,区内赋矿围岩地层主要为奥陶系迎凤村组第三段(O2y3),岩性为薄层状粉砂岩、石英砂岩。构造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的响水断裂带是程海-宾川断裂南段的组成部分,多期次活动特征明显,是区内一级构造。近矿围岩蚀以钾长石化、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均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该金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北衙金矿夹持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宾川-程海断裂和丽江-木里断裂之间,其东以程海断裂为界与滇中中生代红色盆地相邻,西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兰坪-思茅坳陷接壤,总体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系的结合部或过渡区(李文昌,2015;候增谦,2004)。北衙矿区内出露石英正长斑岩及数条煌斑岩脉,最新的钻探资料显示,地表深处发现有大规模的煌斑岩体,产出位置与Au矿体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煌斑岩以及各类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宝丰寺岩体地处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红河断裂与程海-宾川断裂夹持部位,属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由细晶黑云母花岗斑岩(FCBGP)和粗晶花岗斑岩(CGGP)组成。通过对宝丰寺岩体开展的锆石Ti温度、锆石Ce~(4+)/Ce~(3+)值和δEu和δCe值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岩石锆石Ti温度相差不大(FCBGP为618.55℃—792.75℃,均值为692.42℃;CGGP为560.35℃~820.41℃,均值为714.13℃),与S型花岗岩浆形成温度相似,反映宝丰寺岩体属S型花岗岩;锆石Ce~(4+)/Ce~(3+)值、δEu和δCe值总体较高(FCBGP的Ce~(4+)/Ce~(3+)值、δEu和δCe分别为24.51~1190.06、0.32~0.49和10.17~1231.19,均值分别为390.36、0.42和264.29;CGGP的Ce~(4+)/Ce~(3+)值、δEu和δCe分别为50.13~494.56、0.44~0.58和24.87~262.76,均值分别为232.98、0.49和141.82),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含矿岩体特征值类似,表明宝丰寺岩体形成于高氧逸度环境,有利于岩浆体系中的成矿金属元素保留至岩浆分异演化的晚阶段,有利于形成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9.
<正>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云南南涧县太平村(割救母村)附近,构造位置属于红河断裂及其派生巍山断裂右旋走滑作用下所形成的巍山盆地南端。区域构造主要受南部公郎推覆构造带、东部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带及巍山盆地中轴断裂的控制(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李兴振等,1999)。区内的岩浆岩属于喜马拉雅期大佛山岩群。其主要沿莲花山—大佛山背斜核部断裂贯入,岩性以正长斑岩和二长斑岩类为主。区内岩体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石  相似文献   

10.
鹅地斑岩含金银黄铁矿矿床,是1981年验证化探异常时发规的。经过三年的评价工作,初步肯定该矿床属于品位低、储量大的斑岩型含金银黄铁矿矿床。矿区位于潮安—陂沟大断裂南东侧,马鞍山—铜锣湖向斜南西段。区内出露下侏罗统中段的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和上侏罗统的含砾晶屑粗凝灰岩。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作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床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是含矿花岗斑岩体的中心部位,矿体即产于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岩体蚀变强烈,  相似文献   

11.
王宏  张锦让  周清  孙志明  王一伟  陈刚 《地质通报》2019,38(11):1858-1866
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断裂带小金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通过对宁蒗光马山二长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33.37±0.26Ma(MSWD=1.7,1σ),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渐新世早期,与盐源-丽江富碱斑岩带主体侵位时代一致。岩石SiO_2含量为61.55%~69.13%,全碱(Na_2O+K_2O)含量为8.85%~10.92%,N/K值为0.88~1.07,A/NK值为1.54~1.84,A/CNK值为1.23~1.72,属过铝质碱性石英二长斑岩。同时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高La/Yb值,低Y、Yb和镁值(Mg~#0.5),表明其具有大陆型或钾质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该岩石可能形成于区内加厚地壳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其起源演化受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系控制,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14-223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体内发育斑岩型铜钼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化,围岩地层中则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化。下奥陶统向阳组一套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与铜钼金成矿关系密切。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岩浆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区内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与铜钼金成矿成矿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了成矿金属物质,而且还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动力。伴随马厂箐岩体侵入而形成的一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富碱斑岩体与围岩的北接触带和东接触带是铜钼矿找矿的主攻区域;下奥陶统向阳组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中构造破碎带,是找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藏东马拉松多铜矿区斑岩岩石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松多铜矿位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中段。这个矿带大致沿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地带延伸,呈长三百余公里、宽十五至三十公里的狭长带状(图1)。 一、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色尕组(T_(1s))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_(3j))紫红色碎屑岩,两者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位于马拉松多背斜(图1中⑤)南西翼,地层呈单斜产出,褶皱、断裂均不发育。包括本矿区A(昂克弄)、K(卡仁马勇)岩体在内的整个玉龙矿带超浅成斑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55~25百万年,属始新世—渐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正>谷波罗斑岩体为哀牢山-金沙江富碱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受红河断裂西北段及其两侧次生断裂控制,具有极其独特的地质意义(张娟,2009)。前人已对该区及周边地区侵入岩做了初步研究,但并未对该区斑岩体做较为系统地地球化学研究,本文以区内盟铺马幅西北端碱性斑岩体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数据为依据,系统讨论了斑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岩  相似文献   

15.
桂花冲铜多金属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角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矿床。矿床有主矿体3个,呈北东及北东东走向,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25°~65°。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其形态、产状受岩体的接触带构造及断裂破碎带所控制。该矿床是一个以矽卡岩型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型复合型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岩浆岩,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灰岩(大理岩)是良好的成矿围岩。  相似文献   

16.
九顶山复式岩体沿北西向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南北向程海断裂交汇处发育,处于南北地洼区与滇西地洼区接触带,是滇西地洼期斑岩成矿带中段的代表性富碱斑岩体之一。该岩体由呈岩株、岩脉、岩墙或岩床等产出的斑状花岗岩、正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和煌斑岩等组成。本文着重对正长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成因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正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6±0.7 Ma,即岩浆侵位于始新世(E2),属滇西地洼激烈期及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的产物;岩石具高硅(Si O256%)、高钾(K2O=3.38%~8.92%,K2O/Na2O1)、富碱(ALK=8.15%~11.15%)和低Mg O(3%)的特征,属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A/CNK=0.71~1.22)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高Sr(400×10-6)、低Y(18×10-6)和Yb(1.9×10-6),与陆内造山环境形成的"C型"钾质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是壳幔物质混合的"EMII型"富集地幔源。正长斑岩的形成应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俯冲背景下,金沙江–红河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引起的热扰动和局部引张作用有关,在这种区域热–动力学条件下,地幔部分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合作用,形成活化型壳幔混合源高钾富碱岩浆。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理笔架山金矿区地处宾川—程海深大断裂与金沙江—红河断裂所夹持的倒三角地带,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与这一地区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体有关,在富碱性的斑岩体接触带形成强烈的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并伴随有明显的铜、钼、金等多金属矿化。因此矽卡岩化、角岩化既有利于成矿,也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陇南市安坪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迭部—武都断裂褶皱带东段,小金厂岩体及其外接触带附近。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2g1)和下石炭统(C1),岩性以砂质板岩、千枚岩,中厚层灰岩为主,金矿体严格受EW向(F2)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为特征,主要载金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毒砂。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近EW向构造蚀变带、石英闪长岩岩体外围及区内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初步评价认为该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发育、地表和浅部延伸稳定,具有一定潜力,对西秦岭地区金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北衙金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预测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衙金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西临“三江”褶皱带。是金沙江-哀牢山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成矿带中一个典型的金多金属矿床。矿区包括笔架山、万硐山、红泥塘3个矿段。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煌斑岩、隐爆角砾岩等密切相关,矿体主要受断裂(破碎)带、岩体接触带等构造控制,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是矿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含矿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在次生作用条件下,形成“红土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20.
宝兴厂矿区位于洱海—红河断裂带带与程海—宾川断裂带所夹持锐角区地带,是一个以铜、钼、金等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地,其中铜钼矿为共生矿体,主要赋存于喜马拉雅期酸性班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金矿体则赋存于构造破碎蝕变带中。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