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1成矿地质背景黑龙江省牡丹江石英脉型岩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西南部八面通隆起西端、牡丹江深断裂东侧,张广才岭幔坳区牡丹江隆起带的北东端(王文明,2005)。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有中生界下白垩统穆棱组、猴石沟组、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虎林组,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漫滩、阶地堆积层。区域内的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其中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次之,东  相似文献   

2.
矿床位于新华夏太行隆起带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交接部位。其成生受新华夏系与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控制。这一特定的构造背景也是该类型矿床在区域上成群出现的前提。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区内为一奠基在太古代结晶基底之上的中、上元古界~寒武系沉积区。出露的地层有太华群、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此后该区上升为陆。区内构造活动频繁,东西向和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形迹广泛分布。东西向构造以断裂  相似文献   

3.
<正>1矿床地质背景水埠头锰矿位于华南准地台的桂湘赣褶皱带中的祁零盆地南西部,北北西向花桥-石岩头复式向斜的中部(姚敬劬,1998)。区内褶皱、断裂较发育。区域内除第三纪地层外,自震旦—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其中震旦—奥陶纪地层分布于祁零盆地周边的越城岭及阳明山隆起带,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硅质岩夹碳酸盐岩,构成了区内基底,其中富含锰、金、锑等成矿物质,为盆地内提供了丰富的沉积和成矿物质,为古生代以来祁零盆地陆源碎屑的主要来源(傅群和,2001)。区内构造十分复杂,规模  相似文献   

4.
张永  何登发  刘长磊 《地学前缘》2019,26(1):134-148
塔里木盆地为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西部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其所发育的边界断裂严格限制了巴楚隆起的范围,边界断裂的发育使得巴楚隆起的形成表现为一个复杂过程,探讨其形成过程及机制可为研究克拉通内变形特征及机制提供依据。文中借助于钻井及地震解释资料,刻画了巴楚隆起所发育的断裂特征及地质结构,并建立了其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特征剖析了巴楚隆起的形成机制。通过研究,巴楚隆起在纵向上可识别出7个主要不整合面,并以此为界面,结合演化特征,将巴楚隆起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构造层;结合断裂带展布特征及地层构造形态,将巴楚隆起在平面上划分为西部断垒带、阿恰-吐木休克断裂带、海米罗斯-玛扎塔格断裂带、东部向斜带等4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研究,巴楚隆起初始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晚二叠世末期强烈隆升,新近纪早期进一步隆升,上新世至第四纪时仍遭受挤压改造形成现今面貌,其形成演化主要受到边界断裂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外方山断隆区;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地层中;区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段,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区内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统日当组(J1r),其主体地层岩性为黑色板岩,其次为变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及少量不连续分布的灰岩和凝灰岩。主要构造有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下侏罗统日当组地层中,F1、F2断裂均为含矿构造,在矿区的出露面积较大,大体倾向为近北向。研究区周围的玄武岩、辉绿岩等基性岩脉分布于日当组(J1r)地层中呈顺层产出。区内的围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外方山断隆区;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地层中;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质概述矿区位于吴川-四会大断裂西侧,粤桂加里东云开隆起大田顶弧形构造带轴部,轴向北东-南西,向南西突出(图1). 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岩性由石英片岩、片麻岩、眼球状混合岩等组成.混合岩与片岩、片麻岩呈互层产出,彼此相互过渡. 构造为大田顶混合岩田弧形构造,位于阳春北北东向新华夏系与罗定纬向构造带斜交复合部位,在构造带内其片理、片麻理呈弧形展布.在弧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如潜江、东营、东濮、舞阳、淮安等,均发育有由盐系塑性流动而生成的正向构造,即本文所讨论的盐构造。盐构造在平面上的分布,往往此起彼伏,连接成带。总体走向和盆地主断裂平行排列,位于盆地中部者形成中央隆起带,如东营盆地。也可形成于主断裂一边,构成延伸方向与主断裂总体走向呈一定夹角的鼻状构造,舞阳盆地就是如此。一、盐构造的同生特征实际工作中发现,盐构造具某些同生构造特征。如东营盆地616.3测线地震剖面上,东营盐构造(属中央隆起带北带)的北翼,含盐系前期地层呈现上隆(图1),表示上覆含盐系的反射波连续反射段存在由深凹向上隆部位收敛的现象;且深凹部位反射波之相位个数增多、振幅增强。经钻探证明,上述反射波连续反射段之地层比中央隆起带南侧同期地层厚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区域地质概况在浙江衢县境内的龙游黄铁矿,位于绍兴-江山大断裂西段南侧,属淅闽台隆,次级构造单元为龙泉-遂昌隆起。根据矿区及其周围近500平方公里的区测资料,本区的地层与构造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靠山屯普查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区内出露侏罗系陆相火山岩,断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沿接触带构造分布具有套合较好的物化探异常及多处矿化线索,显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铜矿床,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铜矿。它产于地壳深部地幔隆起区和地幔幼陷区过渡带,康氏面和费氏面隆起区边缘,前苏联中天山地地槽褶皱带中间地块南缘加里东-海构造-岩浆活化带东段,具多期构造-岩浆强烈活化特点。区域内正交断裂体系和斜交断裂体系强烈发育,并控制差区域矿产分布;区内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岩浆活动强烈,而海西中、晚期广泛发育的富碱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地质背景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西部,是环太平洋构造域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在多旋迴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一系列隆起带和拗陷带,可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即桂北隆起带,桂中—桂东拗陷带,云开隆起带,右江褶皱带和钦州褶皱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每一构造旋迴都伴随有岩浆活动,以花岗岩类岩体分布面积最广,大致有五个北东向岩带和一个北西向岩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期断裂系统和隆凹构造,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横向迁移。通过大量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断裂分析,结合地层残余厚度及分布状况,参考重点层系构造图,经研究发现,不同地质时期的断裂系统具有按照先后顺序有规律的横向迁移特征。同时,不同时期塔里木盆地隆凹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塔里木盆地独有的早期深埋、中期二叠纪火山活动及晚期快速沉降三大地质事件的发生,地层沉积沉降和构造隆升的不均衡性,使得烃源岩在平面上的演化程度呈现不均一性。按现今构造单元可分为古隆起生烃终止区、古隆起阶段生烃区、凹陷生烃衰竭区、凹陷阶段生烃区和凹陷周期持续生烃区等5类烃源岩演化区。现今台盆区仅有阿满过渡带、塔北隆起中段、草湖次凹、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等5个地区发育有效烃源岩,持续生烃或阶段生烃,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晚期成藏提供了不竭的烃源。  相似文献   

16.
湘渝黔交界处红色岩溶地貌为新发现的特殊岩溶地貌,以地层凹凸相间排列和单层蜂窝状形态为明显特征。古生代–新生代研究区处于黔中隆起和雪峰隆起北缘,地层沉积岩相和构造变形受到隆起的影响。目前,关于红色岩溶地貌与隆起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野外露头观测、显微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构造变形的角度探讨隆起与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加里东期牯牛潭组形成于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黔中–雪峰隆起的发育影响了沉积水体盐度以及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限定了地貌发育区域和基本形态格架;晚印支–早燕山期受雪峰隆起向北西推覆的影响,形成NE向劈理,劈理多沿准同生期“龟裂纹”构造薄弱带发育,劈理与缝合线组合共同围限石灰岩砾石,后期地下水差异溶蚀形成蜂窝状;晚燕山–新构造期雪峰隆起持续向北逆冲,研究区以隆升、剥蚀为主,形成多组共轭节理,红色岩溶地层抬升至近地表,地下水沿节理侵蚀,最终形成红色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带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夹皮沟金矿带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桦甸地区。自1820 年发现以来,已累计探明黄金地质储量150 吨左右。该金矿带位于中朝古板块北缘东段与布列亚-佳木斯地块南缘的碰撞对接部位附近。区内发育5 条平行的NW 向含矿构造带,其北端均以锐角交汇于挥发河断裂。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夹皮沟金矿带恰好位于高级区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的接触部位,形成以夹皮沟金矿化带为中心的矿化分带。夹皮沟金矿带为中生代成矿,夹皮沟NW 向弧形构造片理化带及其上盘扇状断裂系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在主要NW 构造带之间,还存在一系列与之平行的次级构造,它们与扇状断裂的交汇点及扇状构造系中的横向应力集中带是金矿化定位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正>包金山金矿区隶属湘中成矿区的双峰金矿带,位于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复合部位,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赋矿岩层为其第二岩性段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钙质板岩、条带状钙质板岩、斑点状板岩。区内断裂极为发育,近EW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层间破碎带和NW向断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构造,与近EW向断层组合确定了Au-W矿体的空间定位。区内花岗斑岩为紫云山岩体  相似文献   

19.
甘肃徽县嘉陵镇-两当云屏寺地区位于南秦岭EW向断裂构造发育区,出露志留纪-三叠纪地层和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区内金矿化赋存于泥盆系和石炭系中,构成北、中、南3条金矿化带,金矿床(点)定位于EW向断裂和印支期岩枝(株)内外接触带中,断裂构造与岩枝(株)是主要控制因素.今后金矿勘查工作以泥盆系和石炭系为重点找金层位,古湾梁-通天坪-黄圪塔断裂和印支期岩枝(株)内外接触带为重点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嵩县大峪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茹 《矿产与地质》2009,23(5):448-452
大峪沟金矿位于华熊台隆的外方山断隆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均受蚀变破碎带控制,赋存于蚀变构造岩之中,产状基本与含矿构造蚀变带产状一致。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及其氧化矿物,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深部火山熔浆和基底矿源层,断裂构造是该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