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测定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通过对太湖地区水域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抽样测试,描述了太湖水域重金属(Ag、As、Cd、Cr、Cu、Hg、Ni、Pb、Zn等)元素的污染状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北部明显高于东部,来自太湖北岸城镇和工业区的未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对太湖北部水域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远高于以养殖业为主的东太湖及湖心水域。  相似文献   

2.
煤的开采与加工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改变地下水pH值、使地下水遭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等。煤开采时要积极采取各种防范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推广煤燃烧前、燃烧过程、燃烧后的各种洁净技术。此外,要积极减少采矿时的废水排放量、开展井下污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广西涉重金属企业分布特征为地区和行业较为集中。采选行业和冶炼业相比于其他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广西全区87%的采选冶企业分布在河池市,其中又主要聚集在广西丹池成矿带的南丹、环江和金城江区三个地区;广西涉重企业废水中以砷和铅排放量最大,其排放总量也和企业规模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广西涉重金属企业污染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污染深度治理,实施多部门联合以及加强法规和标准建设等方式来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4.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通过太湖MS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对太湖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化学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并与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进程对比,认为太湖沉积物铅、锌、锰、镍污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砷、汞污染分别开始于30年代和40年代,随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表层磁化率明显升高;总磷自40年代以来含量不断增加,总氮、总有机碳含量增加开始于70年代末期,表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广西岩溶地区由于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及垃圾等废物处理不当,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岩溶地下水直接或间接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广西现有大小工矿企业万余个,多处于河流两岸及岩溶地区,每天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440多万吨,其中生活污水约占23%,大部分排入河流和农田,有一些直接排入溶洞,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据近年来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研究的结果,广西岩溶地下水的污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化学污染类型 地下水主要被有机与无机化合物、重金属、农药  相似文献   

6.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书春  薛滨 《沉积学报》2012,30(1):158-165
2009年在东太湖运用重力采样器采集得到岩芯钻孔(DJZ和DQG)。运用核素210Pb和137Cs对沉积物钻孔进行定年,同时分析了沉积物金属元素,并研究近代东太湖重金属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本文运用Fe元素作为粒度的代用指标对重金属进行标准化,并获取了重金属富集系数和人为污染的重金属通量。研究表明,除了钻孔的表层样以外,东太湖DQG和DJZ钻孔的Pb、Zn、Cu、Cr和Ni的富集系数都不超过2,并且Cr、Ni的富集系数接近1。结果表明最近几十年来的重金属铅、铜、锌在不断富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90年代以来,东太湖来源于人为污染的Pb、Zn、Cu的通量在不断增加,这与区域污染工业类型及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东太湖2000s初以来Pb通量特别是人为污染的Pb的通量出现下降,这可能部分与含铅汽油的禁用有关,另外也与该阶段流域工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7.
污染水及对污染致病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玉芳 《地下水》2001,23(3):121-121
在城乡供水中 ,评价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用有无病菌是不确切的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不仅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灌溉污水及工业垃圾等 ,也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工业废水 ,工业垃圾中含有重金属 ,有机、无机化合物 ,给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着重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污水灌溉等方面的污染致病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污染水及污染致病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芳 《地下水》2001,23(3):121-121
在城乡供水中,评价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用有无病菌是不确切的,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不仅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灌溉污水及工业垃圾等,也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工业废水,工业垃圾中含有重金属,有机、无机化合物,给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本文着重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灌溉等方面的污染致病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孝廉  李书恒 《地下水》2010,32(3):78-80,134
水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性资源,防治水环境污染是确保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本文依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相关规划,分污染物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部分行业生产污水零排放+清洁生产等三种情景,对未来陕北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做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陕北地区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景下,COD、NH3-N排放总量分别为53 417 t和9 111 t;在推行清洁生产情景下,COD、NH3-N排放总量分别为35 237 t和5 583 t;在部分行业生产污水零排放+清洁生产的情景下,COD、NH3-N排放总量分别为25407 t和4 377 t。与2007年水污染物排放量相比,在三种设计情景下,延安COD与NH3-N基本实现减排,而榆林地区COD与NH3-N排放量均超过现状排放量。比较来看,陕北地区在部分行业生产污水零排放+清洁生产的情景下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但COD、NH3-N仍较2007年现状排放量增加12%和56%,即陕北地区未来发展中水环境压力很大,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危害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危害。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和化学形态。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中水污染,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从分析本溪地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出发,总结重金属对本溪水环境的污染情况,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加强管理措施,运用现代技术以及控制与消除污染源等切实可行的方法,改善本溪地区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1.
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和变化: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太湖沉积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指出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沉积物和岩石微量元素的上地壳标准化值显示,它们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区别,反映了物质在风化和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差异。重金属在太湖北部地区较高,在南部地区较低,特别是As、Hg、Cu、Zn、Ni。对照背景值,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并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估了沉积物的污染程度。根据1987年和2000年的数据,计算了重金属的累积速率。最后,讨论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2)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大,因污水不达标排放而引发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已成为村庄环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为例,充分调研生活污水产生规律,研究适宜渭北旱塬农村的无害化、资源化厕改方案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及工艺,为我国半干旱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太仓郊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太仓市郊区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地壳或页岩平均值,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地质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位于城镇附近的采样点受到污染,且主要污染因子为Cr、Cu、Cd、Pb、Zn等。结果显示,沉积物Zn含量高达1770mg/kg,是农用污泥Zn使用容许最高值500mg/kg的3倍多,沉积物由于Zn、Cr、Cu等的严重污染不能用作施用污泥;利用重金属与Fe之间的相关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廖启林  任静华  姜丽 《江苏地质》2018,42(4):651-661
通过对河流沉积物等地表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等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江苏典型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江苏局部地区河流沉积物中,Cd、Pb、Zn、Cr、Cu、Ni、Hg等相对富集趋势明显,Cd最大富集倍数 100;不同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存在差异,与其污染来源密切相关;工业排放是导致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使用含Cd的颜料作为调色剂导致部分河流出现严重Cd污染;与土壤等其他地表沉积物相比,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更不均衡。查明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分布可为相关农产品安全性预测、确定重金属污染来源、追踪涉重产业的发展历程、防治局部耕地重金属污染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廊坊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英 《地下水》2011,33(5):75-76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利也有害,一方面,重金属是人体所需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另一方面,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时,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系统、肝功系统以及致癌等。结合廊坊市近十年地下水水质重金属项目的资料,分析了廊坊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元素在天津土壤剖面中的纵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天津市不同地貌单元8个土壤剖面中重金属污染的纵向分布特征,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随土壤质地不同而有所不同.镉、汞、铜、铅、锌等在城市附近污染比较重,污染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内.污水灌溉、污泥施用和城市降尘是造成土壤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污灌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利用污水灌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但如果不进行科学管理,污水灌溉就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污染。文章回顾了污水灌溉引发的地下水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污水中可能污染地下水的组分,重点讨论了硝酸盐、硬度、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在水土系统中的迁移和衰减机理以及影响这些组分迁移至地下水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防治污水灌溉引发地下水污染的建议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以土壤为主的多介质地球化学测量,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白银市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全区呈综合表生富集性污染、中度以上农田生态化学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的表生富集是农田生态化学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污染性重金属元素输入源及污染方式为:白银市区工矿企业、机动车辆产生的废气和烟雾形成的干湿沉降;矿渣及岩矿石水岩反应产生重金属物质的水化学迁移分散;工矿企业污水在渠系径流中的重金属元素沉淀。重金属元素经历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吸附-解吸、溶胶聚沉等土壤和水化学反应,主要经水化学迁移和大气飘移等空间分散过程,并经沉淀、吸附等表生作用而在区内土壤局部集中形成污染。  相似文献   

19.
对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水系沉积物中九个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重金属在支流与金沙江交汇点下游处含量高于上游处,这说明金沙江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通过分析可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u>V>Ti>Mn>Cr>Zn>As>Co>Pb,其中Cu、V、Ti、Mn污染严重,Pb为轻度污染。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攀钢冶金区、攀钢选矿区、攀钢采矿区以及攀钢尾矿坝。  相似文献   

20.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